徐小晶
上海市解放军八五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52
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 (ICP)是中晚期妊娠并发症,ICP患者一般在妊娠24周开始发病,具体表现为出现持续性的皮肤发痒[1],且夜里比白天较为严重,有时出现黄疸,失眠,恶心和呕吐等症状[2]。发病的后果是经常引起早产、宫内胎儿窘迫、围产期婴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3]。为了避免这些症状出现,我们通过护理人员对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病人进行动态观察和临床护理,结果是显著的,大大降低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和围产期婴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0年9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32人,19~41岁,平均年龄为25.5±9.6岁,初产妇29例,占90.6%;经产妇3例,占9.4%。主诉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31例,占96.7%;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诊断1例,占3.3%。其中阴道分娩4例,占12.5%;剖宫产28例,占87.5%。自然早产4例,早产率12.5%;干预早产7例,占21.9%;产后出血2例,占6.3%。
怀孕20周后对患者进行血清的总胆汁酸测定。本研究患者中,15例30周时达到30~50 umol/L,17例为10~30 umol/L,均高于正常值范围的0~10 umol/L。产后再次检查,发现总胆汁酸及谷丙转氨酶等有关指标均出现显著性降低。
产前监测时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对皮肤瘙痒问题要予以重视,若出现进行性加重需更加重视。教给患者自我数胎动的方法,每天数3次,以12小时为标准进行计算,若低于30次/12小时,则需及时报告医生,可能有胎儿宫内缺氧的情况发生。
1.4.1 心理护理
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问题,由于患者担心胎儿会有问题,心情较为紧张。护理人员应努力消除孕妇的焦虑问题,可从教育角度着手,告知患者总胆汁酸偏高是由于孕期激素水平改变所造成的,所以容易引发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产后一周内也会自然消失。必要时可与家属进行配合,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1.4.2 生活指导
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告知患者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如床要干净、松软、衣服要宽大,不抓挠皮肤,不可用热水烫洗皮肤,洗澡时最好不用碱性肥皂。饮食需选择高营养、高蛋白、低脂的食物,不吃辛辣食物。休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若有必要,可一天内两次吸氧,避免胎儿缺氧。
1.4.3 妊娠期的护理
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会造成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等严重后果,因此在妊娠期需要进行严格护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强的松治疗,适当降低胆汁酸水平,并改善肝功能。必要时加强产前监护,甚至终止妊娠。本研究中,怀孕30周起开始做胎儿的电子监护,每三天一次,怀孕40周直到分娩为止,每天做一次电子监护。若患者对电子监护反应良好,可在监护下继续妊娠,若对电子监护无反应,则应连续三天内每天进行监护,若均无反应,应立即终止妊娠[4]。本研究中,29例患者对电子监护反应良好,3例无反应,其中1例因电子监护连续无反应而终止妊娠。
1.4.4 分娩期护理
本研究中,无新生儿发生死亡,与分娩期的严格护理密切相关。对阴道分娩的患者加强了动态观察和护理,同时加强胎心检测,以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而对剖宫产的患者,需要根据胎儿情况准备新生儿的抢救。产后则需关注阴道出血情况,适量使用缩宫素以避免产后出血的现象。本研究中,2例患者发生了产后出血,比例为6.3%。
1.4.5 产褥期护理
由于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雌激素过量,可能造成可逆性胆汁瘀积,因此产后回乳时不可使用雌二醇等雌激素针,而应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口服等措施,或采用外敷的方法。同时紧密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大小便及哭声等指标。
本研究32例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中,生产了31例新生儿,其中体重为2.6 Kg~3.4 Kg,平均2.9±1.1Kg。新生儿的Apgar评分,9~10分的共31例,6~7分的1例。
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因此应重视其早期的诊断和护理[5]。本研究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有效观察和护理,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较充分,显著降低了妊娠并发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的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围产儿死亡率,保证了母婴的平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黄宝琴,孙珂,陈琴,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期的监测及护理.全科护理,2010,8(27):2445-2446.
[2]周秋芬.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全科护理,2009.7(36):3328-3329.
[3]程群,程纤,韩冬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10,25(8):77-79.
[4]王文一,王朝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阴道分娩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9,8(6):499-500.
[5]陆伦根.胆汁瘀积性肝病的合理用药[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