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桂
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心静脉置管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其应用日益广泛,不仅使病人营养吸收更快,还减轻了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降低了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早日康复。下面通过对220例经颈静脉留置管供给肠外营养的病人得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男152例,女68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9岁,平均年龄52岁,胃癌92例,结肠癌78例,肝内胆管结石50例,留管时间最长10天,最短时间2天,平均7天。
1.2 穿刺方法
1.2.1 病人体位 去枕平卧,颈背下垫一小枕,使穿刺点向前挺出,穿刺侧上肢外展90度,头转向对侧45~60度,头低足高,20度,以吸气可见颈外静脉充盈为妥。
1.2.2 穿刺选择点 低位穿刺点:应选择在锁骨上缘,锁骨胸骨端突起外侧0.5~1.5厘米处。中位穿刺点:取胸骨乳突肌三角顶点上方15~20厘米处。高位穿刺点:于胸锁乳突肌后外缘与锁骨上3~5厘米的交叉点,避开颈外静脉。
1.3 注意事项 穿刺时误伤动脉,误穿入动脉,回血呈鲜红色,压力大。误入动脉后均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5~10min,有血肿者24h后予以局部热敷,血肿均在3天内消失。颈静脉与颈总动脉同在颈动脉鞘内,两者在额平面并列伴行,由上而下两者距离逐渐增大,上段中点 (3.9±1.0)mm,下段中点 (7.5±1.1)mm。穿刺偏内容易误伤动脉,高位比中位、低位误伤机会更多。但误穿刺动脉处理容易,妥善处置后果不甚严重。
2.1 解释置管的必要性 向病人解释营养支持对其在治疗上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肠外营养。
2.2 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优越性 中心静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流量大,输入的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不易引起对血管壁的刺激。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依据机体需要的最大幅度调整输液量、浓度和速度,补充足移的热量与氮量、电解质等。能24h均匀输入,营养液能较好的被利用,同时减少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2.3 耐心解答 妥善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对TPN治疗有一初步认识,取得良好配合,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使用颈静脉穿刺置管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减轻其心里压力,清醒病人应交代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4 保持颈静脉置管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而影响营养液的输入。
2.5 颈静脉留置针每日以0.01%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20毫升冲洗,每4小时一次,以保持管道通畅。
2.6 遵医嘱滴入全静脉营养液,防止因输注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的不良后果。
2.7 冬天输注全静脉营养液应使用医用恒温器,防止溶度过冷刺激血管引起痉挛,从而影响营养液输入。
2.8 肠外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如暂时不用,应放入4度冰箱里冷藏,输注时应在24小时内用完,多余的不得使用,防止细菌繁殖。
2.9 观察病人在输注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有无心脏负荷过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