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东 冯 燕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252000)
我们临床中在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加用糖麻痛消胶囊,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60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6.12±4.1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程3.12±1.24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4.69±5.36岁;DPN病程2.64±1.58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分型属于2型糖尿病的。②年龄18~75岁(含18岁和75岁)。③符合中医消渴证的诊断标准且辨证属气虚血瘀证型。同时符合上述各项标准者方可纳入。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存在内分泌疾病、肝病、药物、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糖尿病者。
在保持原有西药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糖麻痛消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弥可保(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号:040501A、040606A)500μg,每日3次。
观察指标:血糖(空腹、餐后2h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HbA1c(糖化血红蛋白,高压液相法检测)、体重指数和腰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空腹C肽(放免法)。
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疗效评定:显效: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等症状消失,膝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SNCV增加>5mm/s或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范围缩小,程度明显减轻,膝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SNCV较前增加<5mm/s;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膝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SNCV无改变。
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
表1 对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
表2 对患者血糖的影响(mmol/L)
治疗前两组血糖(0′、120′)基线值无差异,治疗后两组血糖(0′、120′)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表3 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
治疗前两组HbA1c基线值无差异,治疗后两组HbA1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
表4 对BMI、腰围的影响(腰围单位:cm)
治疗前两组BMI、腰围基线值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腰围比治疗前下降(P<0.05)。
表5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两组治疗后SNCV有明显差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根据不同表现分属中医“血痹”、“麻木”和“痛证”范畴。临床上以自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肢端麻木刺痛、烧灼样或冰冻感、感觉缺如、蚁行感等,严重者常致肢体感染、缺血坏死,终致截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理目前不甚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长期高血糖、糖化代谢产物堆积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内膜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障碍退行性改变和脱髓鞘所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病的变证,是由于消渴病日久,阴阳气血亏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无水行舟,脉道涩滞,从而导致瘀阻脉络。以气血亏虚为本,日久可导致阴阳两虚,因虚致瘀,瘀血阻络,筋脉肌肉失去温煦濡养而发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糖麻痛消胶囊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方中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而助血行;当归补血活血,祛瘀而不伤正;生地黄滋阴养血;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全蝎通经活络止痹痛。据有关资料报道,上述药物分别具有降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糖麻痛消胶囊对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均有显著提高,对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和膝腱反射的治疗效果亦较好,且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大部分病例都存在舌质暗或有瘀点的瘀血征象。这也说明气血亏虚是本病发生之根本,阴阳两虚是发展的趋势,血瘀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提示我们治疗时要在补气养阴、温阳固肾的基础上,将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把握瘀之缘由,瘀之程度,适当谴方,灵活化裁,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