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银开 王大林(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
养猪企业盈利的关键点在于管理,所以,养猪企业职业经理的胜任能力对于一个养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养猪模式逐步从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模式转变,这是养猪业发生变化的大格局,同时带来了养猪技术与观念的改变。2011年是养猪业发展历史上辉煌的一年,虽然受到疫病的影响,但由于供需关系的原因,还是造就了历年来最高的盈利水平。加裕中国高级顾问Ron Lane写道:考察中国2011年11月的存栏数据,种猪大约4905万头,猪场总存栏大约4.7625亿头。由此判断,2012年的生猪供应将比2011年有所增加,只是盈利水平会将会低于2011年,预计2012年生猪市场仍将是丰收的一年。所以在养猪“周期”已经来临之际,抓好养猪生产管理是盈利的关键,而现代化的养猪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技术全面的管理者。笔者以提升养猪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猪企业职业经理的胜任能力进行论述。
现代化的养猪场资本投入很大,随着市场风险的逐步加大,利润回报率也将逐年降低,只有通过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才能创造出效益。所以,养猪企业职业经理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即养猪事业责任心、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生产计划能力等。
1.养猪事业责任心。做事先做人,不管做什么,责任心是做好事情的基础。职业经理必须要有责任心,才能敬岗爱业,以身作则,做到场务公开以及透明化管理,为员工树立好的榜样。
2.良好的沟通能力。猪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理。现代化的猪场,由于规模较大,需要的员工也相对较多,怎样让员工主动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猪场管理者应该开展的重点工作,作为养猪企业职业经理,就要具备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具体从猪场文化建设、执行力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
3.生产、工作计划能力。现代化的猪场怎样做好全年的生产、工作计划是猪场管理的基础工作,并且分解到每周、每月、每季度,才能把生产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使生产有条不紊的开展。
4.总结能力。学会在工作中进行总结是提高养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在总结中了解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加以完善,不断进步。总结能力直接影响职业经理对养猪企业的决策力。
目标管理在现代养猪企业管理中越来越表现出重要的作用。设定目标有利于产生积极心态,发挥潜能,可以根据目标值衡量取得的进步。要分析目标、寻找支持,把目标进行分解,每周总结、循环评估,最终完成任务或者达到目标最大化。
1.人才梯队的培养。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养猪模式逐步从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模式转变,现代化猪场也开始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上下工夫了。现在猪场人力资源的状况是:饲养岗位基本上是50后、60后,连70后的都很少,更谈不上80后了;技术岗位70后的很少,80后的不多;管理岗位具有专业学历的不多。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劳动力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人才梯队的培养显得任重而道远,养猪企业职业经理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言传身教、及时辅导;帮助员工完成工作目标;进行绩效分析;制订改进计划。在用人时要坚持“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控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的原则。
(1)坚持“1托2”的培养模式。“1托2”的意思是1名职业经理每年负责带2名场长;1名场长负责带2名副场长;1名副场长负责带2名技术员;1名技术员负责带2对饲养员。带领者有效的传授各项工作技能,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不同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类型各不相同,中大型企业偏向于招收一些更加专门化的人才,从事跨境电商某一特定领域的工作如网页美工、平台运营、电商客服等。而小型企业需要更多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能够在跨境电商的各个岗位都能顶的上,用的了,发挥全面作用。
(2)坚持导师制模式。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导师,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自古一直有“教会了徒弟,饿了师傅”的说法,在当今,这种说法已经过时,带出更多的徒弟,更能体现出师傅的真正价值。
(3)创建学习型团队模式。作为一名养猪企业职业经理,不仅自己要学习,而且要培养员工队伍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习惯,通过学习,不断创新;通过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通过提高生产力,不断创造效益。
创建学习型团队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把“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学习型员工”作为核心理念灌输到整个猪场员工心中;创建猪场学习环境与不断学习的机会;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学习的转变,要达到1+1>2的效应;组织培训,一定把培训作为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制订年度计划(具体到每月、每周、内部人员培训/外来人员培训等);不同猪场之间的交流(不局限于场长之间的交流,重视饲养员之间、技术员之间的交流)。
2.留住人才。越来越多的猪场陷入“好人招不来,能人留不住”的情况。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职业经理身上。
(1)不要“唱”待员工,要“善”待员工。不要忽悠员工,一定要以人为本。永远不要有“先干着,年底再说” 的思想,要坚决执行“海豚效应”方式。给员工制订合理的薪酬,保证福利;创造和谐的环境实现员工自我价值; 在用人机制上坚决不任人唯亲。
(2)自己培养比“挖墙脚” 更重要。虽然“挖墙脚”是复制人才的捷径,但是没有自己培养的基础牢固,情感的付出会让员工对猪场更加眷恋,要使员工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工作。
1.划分职位类别,完善岗位职责。猪场各个岗位必须有明确的职责,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权限。岗位职责制订的目的是激励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2.明确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为了完善薪酬设计,其目的是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考核结果除了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之外,还是员工晋级、晋升的基础和依据。猪场绩效考核的内容不能繁而复杂,顶多3~4项,必须让员工参与制订考核内容。另外考核内容可以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每月、每季度、半年进行更改,但前提是必须让员工知道,做到心服口服。同时,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兑现。
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即标准操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优秀的工作流程可以将猪场的工作简单化,提高管理效率。对于猪场而言,养猪生产技术流程、销售流程、饲料(兽药)的入库出库流程、疫苗免疫流程等都要进行梳理,避免流程臃肿、繁杂、无效。
猪场作为生产性单位,掌握生产上的一些信息至关重要,其信息来源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即配种信息(配种窝数、返情头数等)、母猪繁殖能力(每胎产仔)、疾病信息(死残情况)、料药成本等;外部信息,即要收集同行业的发展信息,饲料原料信息、生猪销售信息等,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从而进行借鉴与决策。
同时,使用养猪生产管理软件辅助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猪场报表建议使用周报形式,然后月度汇总即可,周报相对月报更能及时反映生产信息,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制订。
养猪生产已经变成一门综合的学科,而困扰养猪生产表现的更多是疾病问题。控制疾病的六要素是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疫苗免疫、药物使用、规范消毒、优质饲料。为应用兽医技术去防患于未然,猪场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兽医技术水平和疾病分析、监控管理能力,然后决策防疫工作。
“双汇事件”、“瘦肉精事件”造成食品安全领域的恐慌,这是与养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养猪企业职业经理应该注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规范用药,坚决不用违禁添加剂和违禁药物。
未来养猪产业面临着六大问题:人力资源、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疫病、政府政策、经济效益。随着养猪成本中饲料与人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作为现代化猪场的职业经理,要让养猪场盈利必须做到:控制成本、生产管理精细化、工作流程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所以,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职业经理的胜任能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