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尺神经损伤1例

2012-01-24 23:00薛志欣郑健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鱼际痹症泻法

薛志欣,郑健刚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5岁,于2010年5月11日以左环指、小指屈曲伴疼痛10个月为主诉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该患者10个月前因不慎割伤右上肢,曾在当地某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随后出现左手环指、小指不能伸直,伴有左环指、小指及小鱼际痛不可触,影响日常生活,遂就诊于我院门诊。刻诊:患者左环指、小指屈曲,左环指、小指及小鱼际区痛觉过敏,指间肌、小鱼际肌肉萎缩,左手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温度下降,浅感觉减退;肌电图回报:左尺神经损伤。

中医诊断为痹症,西医诊断为左尺神经损伤。中医治法: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取穴:人中、太冲、内关、神门、少海、劳宫、大陵、间使、后溪、腕骨、小鱼际排刺。操作:患者仰卧位掌心向上,常规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先取人中,用雀啄泻法1 min,以患者眼球湿润为度,太冲、内关直刺并施以捻转泻法1 min;余穴直刺,平补平泻法,并以神灯照射;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

1 个疗程治疗后患者局部疼痛感减轻,痛觉过敏明显改善,局部皮温升高,患者自觉对寒冷的耐受力提高;2个疗程后疼痛感、痛觉过敏基本消失,可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小鱼际肌、指间肌较治疗前饱满,嘱患者避寒保暖、注意休息及康复锻炼,必要时可继续针刺治疗以巩固疗效。

2 讨论

尺神经损伤属于筋伤,多归于中医“痹症”和“痿证”的范畴,而二者的主要鉴别要点是疼痛与否,痹症是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而痿证则以四肢萎软无力为特点。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本例患者因外伤而致经筋受损,经脉之气运行不通,气血换转闭阻,阴阳之气相搏而气血逆乱,攻冲经脉则出现疼痛,故辨证为痹症,予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以合“通则不痛”的实证治法。故取人中、太冲、内关施以泻法;而患者病位在掌尺侧,属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太阳小肠经经筋病,故取神门、少海、劳宫、大陵、间使、后溪、腕骨通经活络;又因经脉闭阻日久而致经脉失养、筋肉萎缩,则取小鱼际排刺,养血荣筋。

在本例病患的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针刺人中穴对于镇痛及改善痛觉过敏症状效果值得探讨。人中经穴名为水沟,为督脉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上络于脑,对全身阴阳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可以通调诸阳经以止痛。现代医学认为周围神经损伤时,可有大量的感觉刺激信号传入中枢性神经系统(CNS),脊髓背角发生可塑性变化,包括感受野扩大,对刺激的反应程度加强以及持续时间延长、阈值降低,以致正常非疼痛性机械刺激激活神经元并传递伤害感受性信息[1]。解剖学研究表明,水沟穴分布着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针刺本穴可能会使刺激信号沿三叉神经传导通路传递到脑干,而旧脊丘束的脑干部分、脊网束和脊髓顶盖束的大部分纤维终止于脑干网状结构和中脑顶盖,各种不同性质的信号在这里汇集相互作用[2]。针刺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针刺信息传入脊髓经腹外侧索上升入脑后,激活下行抑制系统,其下行冲动经脊髓背外侧索投射至脊髓后角,以调制伤害性信息传入[3]。此可能即为针刺本穴产生镇痛的机制。

[1] 黄乔东,高崇荣.神经疼痛的病理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2014 -2016

[2] 张香桐.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J].中国科学,1973(1):28-52

[3]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2-75

猜你喜欢
鱼际痹症泻法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按压小鱼际治腹泻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常按『保命穴』养肺防病
慢性咽炎久不愈,常按鱼际穴有效
太阳穴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