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2-03-29 08:07王欣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穴位

王欣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痛风性关节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午夜足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1]。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但治疗上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现治疗目的主要为延缓病情进展、缓解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中药贴敷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正在逐渐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本课题组采用门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共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穴位,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例,按随机表排列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列。中医分型: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舌象、脉象辨证分型。具体见表1。经方差齐性检验,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辨证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分为风湿热痹和风寒湿痹。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常规治疗:秋水仙碱(西双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5 mg日3次口服。同时给予穴位贴敷,药物以痛风膏为基础方,南星10 g、酒大黄30 g、苍术15 g、薏苡仁40 g、怀牛膝、萆薢各15 g,风湿热痹加地龙、忍冬藤各15 g、土茯苓30 g,风寒湿痹去黄柏,加独活、秦艽、防风各10 g。

外敷方法:上药研末(140目筛)风湿寒痹型用醋调和,风湿热痹型用蜂蜜调和。两组患者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不变,每晚临睡前用生理盐水清洗病变关节,并观察局部症状,根据穴位不同选用大小约为1 cm2~2 cm2的绵纸,用油膏刀将药物均匀涂抹于绵纸上,稍薄一些,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将涂好药物的绵纸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可用医用胶布。贴敷穴位:风湿热痹者大椎、风池、曲池、外关、三阴交、阿是穴;风寒湿痹者风池、足三里、血海、太冲、内庭、阿是穴。

2.2 对照组

常规治疗,秋水仙碱(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0.5 mg日3次口服,不进行穴位贴敷。

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各项指标观察,并进行记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

3.2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指标改善百分率90%;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基本胜任工作及生活,但行走或劳累后仍有隐痛不适,指标改善百分率70% ~89%;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关节轻微疼痛,功能活动有改善,指标改善百分率50% ~6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指标改善百分率<50%。

3.3 关节肿痛变化

参照《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疼痛:无疼痛0分,偶有疼痛1分,时有疼痛2分,频频疼痛3分;压痛:无压痛0分,轻度压痛1分,中度压痛2分,重度压痛3分;肿胀:无肿胀0分,轻度肿胀1分,中度肿胀2分,重度肿胀3分;功能障碍:无0分,活动度较正常减少30%1分,较正常减少>30%但<60%2分,较正常减少>60%3分。

3.4 结果

3.4.1 治疗前后的疗效情况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疗效情况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2%,进行χ2检验,P<0.05。说明使用痛风膏贴敷对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4.2 关节肿痛治疗前后对比 见表3。

表3 关节肿痛治疗前后对比情况

由表3可见,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采用t检验,P<0.05,说明对照组与治疗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对于肿胀这一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秩和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针对于疼痛这一症状,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

3.4.3 药物不良反应 共有3例患者(使用醋为外用调和剂)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率为8.33%,2例出现皮疹,经停药后2天自行恢复,改用氧化锌为调和剂,顺利完成治疗,但用醋调和效果更佳。

4 讨论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变常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本病属于中医“痹症、历节”范畴,痛风的发病是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浊毒内伏,复因劳累,暴饮暴食而诱发。“血气虚劳不营养关节腠理,以及嗜食肥甘酒酪以致湿郁成痰流注关节”,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风湿热邪或风寒湿邪入侵人体经脉,流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痹阻不通而发为风湿热痹和风寒湿痹之证。

穴位贴敷是通过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部位以及相应穴位,经皮肤吸收达到疗效,是中医传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内治外用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并且能避免某些药物内服或静脉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4]。本研究使用中药外敷于穴位,佐助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后对肿胀关节的疼痛等症状改善明显,获得患者好评。

治疗组基本方南星具有活血止痛、通达关节之功;酒大黄有行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苍术苦温,善燥湿健脾;怀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入肝肾二经,既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而利关节,性善走下;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可健脾补肺、清热利湿;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评分采用t检验,P<0.05,说明对照组与治疗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对于肿胀这一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秩和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针对于疼痛这一症状,两组治疗后比较,P >0.05,无明显差异。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脉象辨证分为风湿热痹和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在四妙散的基础上加地龙清热平肝、通络除痹;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凉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功。风寒湿痹型祛苦寒之黄柏,加独活祛风胜湿、止痛;秦艽祛风湿、除痹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醋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故风寒湿痹用醋调和可增强化瘀之功,但醋局部刺激强,出现过敏反应可以氧化锌为替代品;而蜂蜜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故风湿热痹以蜂蜜调和可有清热止痛之功,外用贴敷可使中药直达病所,故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王承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83

[2] 叶任高,陆再英,胡大一,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S].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19

[4] 张莉莎,林炳茂.膝痛宁穴位贴敷配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11,24(6):34-35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穴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