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晖 钟球 周琳 何超文 劳卫民
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患者数居全球第二位[1]。近年来,各地的经济、人口构成等环境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结核病控制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我省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为了解广州市结核病疫情现况,笔者选择在番禺区的东环街、石楼镇进行了肺结核现况调查,以掌握番禺区结核病疫情变化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制定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十一五”重大专项“结核病预警模式的研究”课题提供基础数据。
番禺区东环街、石楼镇结核病现况调查相关资料。
1.调查时间:2010年1—2月。
2.调查对象:(1)研究现场点的确定:根据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特点中“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发病较高”的特征[2],本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广州市的番禺区作为研究现场。东环街位于番禺中心城区北部,属于城镇地区,总面积11 km2,辖8个行政村以及3个居委会,总人口约5.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万人,外来人口约3.6万人。石楼镇位于番禺区东面,总面积126 km2,辖22个自然村及2个居委会,是个农业、工业大镇,总人口9.0万,其中常住人口6.7万人,外来人口约2.3万人[3]。(2)调查对象:番禺区东环街、石楼镇所有常住人口。包括调查现场的常住户籍人口、办理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常住外来人口和未办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常住外来人口(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不包括空挂户人群(户籍在调查现场,但居住在其他地区)。共调查86 212名。
3.调查方法:采取入户线索调查的方式,用统一设计(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成立的“结核病预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请流行病学、统计学和结核病控制的专家对户卡的设计和论证进行指导)的“结核病患病情况调查户卡”,获取人口基本信息、既往患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筛查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等相关资料。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人员是由番禺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大学院校学生组成,共295名)。具体实施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调查,第二阶段为补充调查,补充调查是对第一次集中调查时暂时外出等原因未接受调查的人群再次进行回访调查。
4.调查内容: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结核病相关性信息,包括是否现在患者、是否既往患者、是否有可疑症状、有哪些症状以及出现时间、相关检查结果等,对现患的肺结核调查其检查、诊断、登记、治疗情况等内容。
5.统计学方法:对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及结核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统计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共调查86 212名,其中男性40 614名,女性45 598名,男女比例为1∶1.12。年龄构成中,以青壮年人口居多,年龄集中在15~<45岁,共53 536名,占调查人口数的62.10%;年龄组中15~岁组人数最多,有18 677名,占21.66%。文化程度以初中所占比率最高(36 539名,42.38%),其次是小学(22 393名,25.97%)。职业构成中工人所占比率最高(27 120名,31.46%),其次是农民(18 680名,21.67%)(表1)。
表1 基线调查人群人口学基本特征情况表
续表1
1.基线调查人群可疑者筛查情况:(1)人群可疑者来源:调查人群中,发现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既往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共212名,其中有134名可疑肺结核症状,78名既往曾患过肺结核,调查人数中可疑症状者所占的比率为1.55‰。(2)可疑症状频次分布:本次调查的212例肺结核可疑者中,最常见的肺结核可疑症状为咳嗽(207例,占97.64%)及咯痰(204例,占96.23%)。(3)基线调查人群可疑者检查诊断情况:在212例肺结核可疑者及既往肺结核患者中,痰涂片阳性者33例、阴性者174例;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9例,41例胸片无异常,诊断为炎症及其他疾病者13例。肺结核可疑者中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为41.98%。
2.肺结核患病情况:基线调查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9例,患病率103.23/10万(89/86 212)。其中在治的12例,新发的77例,新发患者占所有患者的86.52%。
1)基线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情况: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1∶0.78(50/39),男性患病率为123.11/10万,女性为85.5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86);涂阳患病率男性44.32/10万、女性32.90/10万,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392)(表2)。从年龄分布上看,肺结核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0~175.05)/10万不等。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高峰主要集中在15~<45岁年龄段,分别为68例、24例(各占76.40%、72.73%),显示中青年组肺结核发病比其他年龄组严重。其中,最多的是25~<35岁年龄段,活动性肺结核、涂阳肺结核分别为29例(32.58%)、10例(30.30%)。在75~<85岁年龄段的2例女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痰涂片阳性者(表3)。
表2 基线调查不同性别肺结核患病情况
表3 基线调查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肺结核患病情况
表4 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情况
2)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情况:本研究中,石楼镇、东环街分别代表城镇与农村。调查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农村与城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14,P=0.088),但涂阳患病率则表现为城镇高于农村(χ2=4.585,P=0.032)(表4)。
3)基线调查人群患者登记情况: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涂阳肺结核患者33例,占37.08%,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9例,4例为复发患者。涂阴肺结核患者56例,占62.92%。
4)基线调查人群患者结核分型情况: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83例为继发性肺结核,占92.26%,结核性胸膜炎5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例,未发现原发性患者及其他肺外结核。
肺结核患病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肺结核的疫情,目前,该指标一般来源于结核病专报系统,患者的发现与登记方式主要为因症就诊、医疗机构对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因症推荐、接触者检查、健康体检等[4]。现阶段,一般而言,患者的发现主要依靠因症就诊、转诊等被动发现方式,而被动发现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结核病知识的认识,以及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综合医院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本研究采取入户调查的主动发现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避免了群众因对结核病知识了解不足引起的漏诊,从而能较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结核病疫情。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患者发现工作。
本研究共调查86 212名,发现既往肺结核患者78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34例,调查人数中可疑症状者占1.55‰。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03.23/10万;其中涂阳33例,新发涂阳29例、复治涂阳4例,涂阴56例,涂阳患病率为38.28/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率为33.64/10万。涂阳与涂阴的比例为0.59∶1,涂阳肺结核占活动性肺结核的37.08%。结果表明,本次基线调查的患病率与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5]所得的结核病疫情水平均接近。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番禺区人口数为1 764 869名[6],按照本研究得到的患病率估算,估算番禺区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2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676例。
本次调查中东环街、石楼镇分别代表城镇与农村,两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接近,但涂阳患病率则城镇高于农村,此与既往资料[5,7]不一致。考虑主要原因为该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较高,与一般农村相比,在医疗、居住环境、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患病后能够较早被发现,减少了病变继续进展为传染性肺结核的可能性。因此,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肺结核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中有97.64%出现咳嗽、96.23%出现了咯痰症状,与既往相关调查结果一致[4,7]。调查发现的89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上,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人群,共占全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76.40%,其中,以25~<35岁年龄段为最多,占32.58%,主要原因为该人群为主要社会劳动力,社会活动较多,流动性大,感染机会多,作为传染源对于社会危害性也较大。因此,青壮年劳动力人群仍然是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涂阳患者中有2例为75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年女性,提示对此人群应重视,因老年人多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容易忽视肺结核的存在,因此对于老年人中出现了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进行X线、痰细菌学检查等[8],避免对周围人群造成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真实反映了东环街、石楼镇乃至番禺区的结核病流行现状,获得了可疑症状者中活动性患者检出率、活动性患者中涂阳患者所占比例等以往鲜有报道的结核病流行病学重要指标,积累了宝贵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取基线调查这种主动发现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现所有的患者、反映真正的疫情。不足在于,采用主动发现方式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在大范围调查时具有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最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医疗结构门诊医生的诊断水平、切实落实报告和转诊追踪工作,不断完善结核病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疫情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不断提高患者发现工作。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Epidemiology,Strategy,Financing[R/OL].WHO Report 2009.Ceneva,Switzerland: WHO,2009[2011-11-21].http://www.who.int/tb/pubications/global_report/2009/en/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广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广州: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2011:93-95.
[4]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8.
[5]钟球,尹建军,钱明,等.广东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1,33(6)317-322.
[6]广州市统计局.广州市番禺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公 报.2011[2011-05-16].http://www.gzstats.gov.cn/tjgb/glpcgb/201105/t20110517_25227.htm.
[7]钟球,黄桂清,陈启亮,等.广东省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6(2):90-93.
[8]苏锐,王仲元,陈红兵,等.643例老年肺结核病的临床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12,34(5):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