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 C 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2-01-24 11:53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分叶后处理胸膜

刘 怡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CT、MRI科,吉林吉林 132011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成为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位[1]。周围型肺癌直径≤3 cm,呈圆形或类圆形,称为周围型小肺癌,如果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5~10年生存期[2]。现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该院诊断及治疗的5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表现,探讨其在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诊断及治疗的周围型小肺癌50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78±5.82)岁。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咳痰 18例,痰中带血 8例,胸背痛和胸闷 10例,发热9例和消瘦6例。8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时发现。病理结果:腺癌25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5例、肺泡癌和腺鳞癌各2例。

1.2 检查方法

仪器:SIEMENS Definition AS+128层全身CT扫描机。扫描范围:患者取仰卧位,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行全胸扫描,即自肺尖至最深一侧的肋隔角底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80~250 mA,准直宽度40 mm,原始数据扫描层厚为1 mm,间距1 mm,重建层厚为 3 mm,矩阵 512×512,管球旋转速度 2 圈 /s。肺窗窗宽1500,窗位600,纵隔窗窗宽400,窗位40。增强造影剂为欧乃派克(300 mgI/mL),用量 80~100 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团注,注射速度2.5~4.0 mL/s;三期扫描时间:一期(动脉期)为 35 s,二期(静脉期)为 70 s,三期(平衡期)为 150 s,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时间可做适当调整。

1.3 图像处理与分析

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到Vitre 2.0工作站,使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技术(MP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患者资料由2名主治医师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记录其CT影像学特征。周围型小肺癌的CT主要征象包括[3]:①分叶征:即边缘轮廓不规则,凹凸不平,呈花瓣状突出;②空泡征:即小结节病灶内可见小点状低密度影;③毛刺征:即肿块周围锯齿状或小棘状细短线条影,粗短或细长,无分支近结节端略粗,可见于瘤周的部分和全部;④胸膜凹陷征:即肿瘤与邻近胸膜间三角形影或喇叭口影;⑤血管集束征:即肿瘤周围的血管被牵拉向病灶集中,失去正常的走行而向结节方向聚拢。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大小

患者病灶均为孤立性结节,右肺29例,其中上叶10例、中叶4例和下叶15例;左肺21例,其中上叶10例和下叶11例。病灶直径为 1~3 cm,平均(1.89±0.41)cm。

2.2 基本征象

①分叶征40例,其中26例为深分叶,14例为浅分叶。根据国内研究学者提出的分叶标准,将分叶的弦弧比>0.3定义为深分叶,弦弧比≤0.3定义为浅分叶[4]。②毛刺征33例、棘突征10例,肺窗观察更加清晰。③血管集束征20例,病灶越大此征象越明显。④空泡征8例,病灶内直径<5 mm的点状透亮影,数量不等。⑤支气管充气征7例,病灶内可见管状低密度影。⑥空洞4例,壁厚不规则,内缘凹凸不平,并可见壁结节。⑦胸膜凹陷征20例。

2.3 增强特征

38例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中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 9 例。 强化幅度:6 例>50 Hu、30 例 20~50 Hu,2 例<20 Hu。

3 讨论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和(或)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从解剖学上,肺癌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周围型肺癌是指起自三级支气管以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肺癌,以腺癌多见。肺癌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等情况,与其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存在相关性,如未分化肺癌,其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较大的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相对容易,对于周围型小肺癌,普通CT由于层厚较厚,并且达不到各向同性,缺乏图像后处理技术,提供的图像信息量少,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目前,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还未取得突破性成果,所以治疗越早疗效越好[5]。

现对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凹陷征等;增强扫描以均匀强化为主,强化幅度多在20~50 Hu。MS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影注意以下几点:①上述征像反映了周围型小肺癌的生长方式、瘤体内部和瘤周病理改变,我们要正确识别这些基本征象,深刻理解其代表的病理意义,才能提高其诊率;②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特殊征像的认识;③对于存在肺癌危险因素者,一旦肺内出现结节,应高度重视;④当不能做出定性诊断时,及时建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其它检查,以免漏诊贻误病情。典型的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表现结合MSCT影像学资料诊断一般不难,但是无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时,应与以下疾病鉴别[6]:①结核球:该病变多发生于两肺上叶和下叶背段,边缘光滑、清晰,无分叶,偶有浅分叶;②机化性肺炎:患者常有典型病史,病灶呈均匀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胸膜增厚,可见卫星灶;③纤维瘤:病灶呈较高密度影,边缘清楚,无空洞和毛刺征,很难见到分叶征。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应尽早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目前,随着硬件及软件的飞速发展,CT机在Z轴方向上可以同时获得容积数据,增加采样密度,提高了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可以根据其原始数据,任意角度内重建图像,从而克服了普通CT仅能提供横断面图像的弊端,使得图像的整体性与直观性更好。文献报道,MSCT对肺癌患者进行胸部检查时更加方便快捷,明显提高了肺癌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7]。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使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学显示的更清晰、逼真和丰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图像和信息,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综上,MSCT成像和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显示周围型小肺癌发生的部位、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秦慧娟,赵卫东.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及病理基础[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4.

[2]蓝芬,严琼,左斌.56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7):5770.

[3]叶长春,王伯源,陈仁裕,等.X线结合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67-1568.

[4]王静.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诊断分析[J].大家健康,2011,5(9):11-12.

[5]刘建军,占波,江文婷.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51-52.

[6]殷富春.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42-43.

[7]王敏,王涛.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肺癌术前评价的应用[J].医学影像杂志,2007,17(2):206-209.

猜你喜欢
分叶后处理胸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一期分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多手指皮肤缺损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