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素菊教授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2012-01-24 08:43于小普
中医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紫斑顽固性紫癜

于小普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的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特点为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脾脏无明显肿大或稍肿大[1]。临床上又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以成人为主,女性多发。顽固性ITP 多为急性ITP 因失治误治演变成慢性,经久不愈所致。目前治疗该病尚缺乏特效疗法,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虽对临床症状的控制有一定效果,但在升高血小板的远期疗效上还不甚理想[2]。中医药治疗顽固性ITP 有较好疗效,然而少数医者临证时不能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随意运用温燥、苦寒之品,虽可缓一时之急,但整体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甚则病情日渐加重。

邵素菊是全国名老中医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医疗、科研工作。邵教授对于顽固性ITP 的治疗有着独到认识,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邵素菊教授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介绍如下。

1 寻因澄源,明辨病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归为中医学“肌衄”、“紫斑”、“葡萄疫”、“血证”、“紫癜”范畴。历代文献对于该病早有记载[3],如《医学入门·斑疹》曰:“内伤发斑,轻如蚊迹疹子者,多在手足,初起无头痛身热,乃胃虚火游于外。”《外科正宗·葡萄疫》曰:“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邪毒传胃,牙根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医宗金鉴·失血总括》曰:“九窍一齐出血,名曰大衄。鼻出血,曰鼻衄……皮肤出血,曰肌衄。齿牙出血,曰齿衄,又名牙宣。此皆衄血随所患处而命名也。”这里所说的“肌衄”即包含ITP。

邵教授认为,ITP 病因尽管复杂,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凡温热邪毒,入于营分,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情志不调,肝郁化火,血失所藏,溢于脉外;或先天不足,精亏血少;或病后邪毒耗伤真阴,内热丛生,迫血妄行;或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或思虑劳倦,劳伤心脾,失其统摄之力,血溢脉外,发为本病。病程日久,脏腑亏损,气血失调,虚实夹杂,从而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2 紧扣病机,因证施法

邵素菊教授在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根据病因病机将该病辨证分为以下4 型分别论治[4]。

2.1 温毒内蕴、热伤血络型

该型为ITP 发病之初期,以儿童、青年人多见。多由血热妄行导致。临床表现为肌肤之间出现大小不等、疏密不一的瘀点或瘀斑,或并见齿衄、鼻衄,舌红绛,苔少,脉细数。以《黄帝内经》中“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理论为治则,治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犀角地黄汤加金银花、连翘、阿胶、白茅根等。

2.2 肝郁化热、血失所藏型

多见于青中年妇女,主要由肝气郁结化火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和瘀斑,以下肢多见,可有齿衄或鼻衄,或便血,或月经量多,常急躁易怒,口苦胁痛,失眠多梦,经行乳房胀痛,脉弦数。治予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丹栀逍遥散加生地黄、藕节、茜草、侧柏炭等。

2.3 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型

以青壮年男性多见,主要由肾阴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为齿衄或鼻衄,肢体出现瘀点和瘀斑,时起时消,反复不已,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予滋阴补肾、益水制火之六味地黄汤加麦冬、川牛膝、旱莲草、小蓟等。

2.4 心脾亏损、气不摄血型

以中年以上妇女多见,主要由心脾气血亏虚导致。临床表现为下肢或下腹部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瘀斑、瘀点,瘀斑大如蛋卵、小如拇指、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并见便血或月经过多,常伴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少气懒言,纳食减少,舌淡无华,脉弱无力。治予健脾养心、益气摄血之归脾汤加阿胶、熟地黄、龙骨、牡蛎等。

3 对症用药,重用甘寒

邵教授继承邵经明教授的学术思想,治疗该病从整体出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因症调方。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邵教授强调用药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依据病情的发展变化,结合不同症状,随症用药,灵活加减。邵教授认为温燥伤阴、苦寒伤阳,因此主张用药时重用甘寒之白茅根、生地黄、藕节、茜草、旱莲草之品,少用苦寒。

邵教授指出,患者的体质有强弱不同,病程有长短之别,病情有轻重差异,故临床用药决不可固守一方,临证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病情,或以一法为主,或两法互用,或多法并存;尤其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必须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随症选取不同的止血药物,方能收到较好疗效。邵教授特别强调,治疗ITP 时,应禁用克伐伤正之汗、吐、下3 法,若必须用时,也只能给予小剂量恰中病情为宜,以免给患者造成伤害[4]。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48 岁,农民,2008 年3 月14 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性鼻衄、齿衄及四肢紫斑7 a。患者7 a 前不明原因出现鼻衄、齿衄及四肢紫斑,病情逐渐加重,全身出现紫斑,曾于当地某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7 ×109L-1,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停用药物后病情反复发作,需应用激素来控制病情。1 a 前因过度劳累加之情志所伤,病情再次复发,较以前加重,遂于某省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19 ×109L-1,骨髓穿刺可见明显增多的巨核细胞并伴成熟障碍,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2 片/d 口服,同时口服维生素B1片、硫糖铝片,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但血小板再次降低,出血症状复发,同时伴有失眠健忘、倦怠乏力等,因激素始终不能减量,故前来本院就诊。现症:面色紫暗,鼻衄,齿衄,四肢多处紫点、紫斑,伴有心悸,失眠健忘,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食减少,月经量多,舌紫暗、有齿痕,苔薄,脉沉细无力。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25 ×109L-1,B 超检查提示脾稍厚。西医诊断为顽固性ITP。中医辨证为心脾亏损、气不摄血证。治宜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凉血止血。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处方:党参20 g,黄芪30 g,白术15 g,炙甘草6 g,当归20 g,白芍15 g,龙眼肉15 g,茯神15 g,炒酸枣仁15 g,远志9 g,木香6 g,柴胡9 g,大枣3 枚,藕节15 g,白茅根15 g,仙鹤草15 g,茜草15 g。1 剂/d,水煎温服。同时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2 片/d,3 次/d,口服;维生素B1片1 片/次,3 次/d,口服;硫糖铝片4 片/次,4 次/d,于餐前1 h 及睡前嚼碎后服用。治疗1 周后,齿衄、鼻衄、紫斑消失,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101 ×109L-1。效不更方,上述所用西药均减为半量,注意患者的血小板变化及出血情况,待病情稳定后继续减量,直至减完。治疗4 周后,齿衄、鼻衄、紫斑等症状未再出现,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78 ×109L-1。此时西药已停用,中药方加黄芪至35 g、当归至25 g、龙眼肉至20 g。治疗1 个月后,血小板升至184 ×109L-1。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归脾丸10 丸/次,3 次/d,并注意调畅情志,避免劳累。随访至今,无复发。

按 本例患者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体质较虚,复因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脾虚不能摄血而发病。邵教授认为激素的毒副作用较大,长期应用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危害,故以归脾汤加味而治之。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生血,当归、白芍、龙眼肉补血养心,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柴胡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大枣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藕节、白茅根、仙鹤草、茜草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凉血止血之效,恰中病机。

5 小 结

顽固性ITP 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邵教授认为,该病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病机为温毒内蕴,热伤血络,或肝郁化热,血失所藏,或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或心脾亏损,气不摄血导致血溢脉外而发病。邵教授继承邵经明教授学术思想,采用中医药治疗顽固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良效,既升高了血小板计数,又消除了出血症状,同时也克服了激素等西药的毒副作用。邵教授通过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临证时必须寻因澄源,明辨并紧扣病机,因证施法,对症用药,重用甘寒,灵活多变,不可固守一法,巧妙用药,方可获得良效。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0-181.

[2]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35-537.

[3]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13.

[4]邵素菊,邵素霞. 邵经明针药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江西中医药,2000,31(4):7-10.

猜你喜欢
紫斑顽固性紫癜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紫斑鱼的愤怒
紫斑鱼的愤怒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同归于伤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