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与预防

2012-01-24 07:05周树立齐春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8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肠管

周树立 齐春华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占所有肠梗阻的20%~40%。它可引起肠管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并造成全身性生理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由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1 粘连性肠梗阻的分期

1.1 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腹部手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可达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是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引起的,是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梗阻。

1.2 成熟性粘连性肠梗阻 包括膜性粘连、瘢痕性粘连和兼具两者特点的混合性粘连。

膜性粘连是肠管与肠管之间形成的一层薄薄的纤维膜,极具韧性,但可通过钝性器械或手指进行钝性分离。但膜性粘连未完全形成时,钝性分离可造成肠壁浆肌层的撕裂,肠管间只“连”在一起,而不是“粘”。

炎性粘连过重或腹腔内有微小异物时,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如外伤后的瘢痕,故称瘢痕性粘连。瘢痕性粘连坚韧无比,几乎无界限,需要锐利的刀剪分离。若强行钝性分离,会将肠浆膜层撕裂,“索带粘连”是特殊的条形瘢痕粘连。

混合性粘连则是瘢痕性粘连与膜状粘连相混的粘连,常见于腹腔严重污染或感染后,或术中添加了止血、防粘连物质以及化疗药物而形成的。

2 治疗方法对比及预防

2.1 保守疗法 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胃肠消化液分泌量大,消化液积聚于肠腔内不断加剧肠壁的水肿和肠腔扩张,加重水、电解质紊乱,使肠功能的恢复受到影响[1]。减少梗阻部位上部肠腔内的潴留和肠道压力,有利于肠壁血循环的恢复,加速炎症的消退。保守疗法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解痉镇痛、抗感染、抑制胃肠消化腺分泌等治疗。

2.1.1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压力、细菌和毒素,进而改善肠壁血运,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临床采用普通鼻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根据引流量及肠鸣音变化可判断肠梗阻缓解程度,但普通鼻胃管只能插入胃腔,无法更好的减轻小肠梗阻部位的压力,肠梗阻的缓解率较低。经鼻长导管持续胃肠减压,可接近或到达梗阻部位,更能有效的减压,并可以行X线造影。

2.1.2 使用生长抑素善宁针或同时加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针,抑制胃肠消化腺分泌,促进肠管壁炎症和水肿消退,并完全以胃肠外营养支持。

2.1.3 口服或中药胃管注入中药四磨汤等或用中药大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以促进肠蠕动。

2.1.4 微波治疗,红外线有穿透性和致热性,可使肠管受热,增加其血运,减轻和减少肠管缺氧时间,促使血液生成因子减少,达到缓解肠梗阻目的[2]。

2.2 手术疗法 包括松解粘连索带、切除坏死肠段、肠吻合等。

2.2.1 切口的选择:对于切口下方有粘连者,如果直接沿原切口入腹,虽然距病变最近,但往往刚进腹腔,肠管多处破损,甚至切破肠管还不知道。国外资料统计,因粘连性肠梗阻手术的患者中,如果从原切口进腹,约有30%发生切口下肠管损伤[3]。考虑切口下有粘连,应避开粘连最严重的部分,从粘连较轻或无粘连的地方入手,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原切口延长,从延长部分进入腹腔较为容易,再逐渐向粘连较重的部位分离,这样可以减少肠管损伤的机会。如果从原切口旁做并列切口,应考虑到两个切口之间的血运,以防止两个切口间坏死。

2.2.2 肠梗阻术中常发现梗阻的远、近端肠管直径较大,此时不宜采用端端吻合,应采用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以免术后出现肠套叠或梗阻,甚至吻合口瘘。肠吻合前应充分探查全胃肠道,排除多出梗阻的可能,防止术后梗阻不缓解和肠瘘的形成。对于病变肠段粘连无法分开,甚至难于切除时,可采取侧侧吻合将梗阻肠段旷置,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并发症多,容易出现盲袢综合征,吻合处较多也会出现短肠综合征。对于粘连范围较大、肠段粘连重无法分开或切除时,可做近端肠造瘘缓解梗阻,梗阻远端小肠可置肠内营养管或外置造口,待粘连和梗阻自行缓解,再行造口还纳或肠段切除,择期手术的效果亦优于急诊情况下的勉强手术。如果术中肠管血运不能确定,并想多保留一些肠管,也可将肠管断端外置造瘘,术后观察血供情况的变化,再行决定切除或保留。

2.3 治疗方法的选择 约90%的粘连性不完全小肠梗阻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但其中50%可能复发。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松解手术死亡率<50%,但如果进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需要急性肠切除,手术死亡率可高达30%。因此鉴别哪些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尤为重要。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1)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急诊手术。(2)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如出现体温持续上升,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要把握最佳手术时机。(3)经有效保守治疗24 h,症状、体征不减轻或反而加重者,均应急诊手术治疗。(4)肠梗阻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4 预防 如何防止及术后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

2.4.1 手术要有良好的麻醉,当麻醉不好时,患者肠管及腹膜损伤的机会多,手术时间延长等,促使手术后粘连机率增加。

2.4.2 手术操作要轻柔,不能用干纱布在腹腔内擦拭血液,特别是肠表面,更不能用高温盐水,肠管要用温盐水纱布保护好,避免肠管暴露过久,要清除所有的污染物及异物,禁止消毒剂直接接触肠管,手套上的滑石粉必须冲洗干净。腹腔内污染重的要特别清洗盆腔、系膜间隙、结肠两侧隐窝及膈下等处。

2.4.3 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发病原因即为手术后肠粘连,在手术后或分离开粘连后,行小肠折叠排列摆放,必要时缝合固定,以免发生或再次发生梗阻。对于仅有小范围粘连的患者,我们将粘连分离开后,将粗糙面内翻缝合。

2.4.4 术后尽量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早期恢复,减少粘连机会,并根据手术中所见肠管情况,可选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等。

3 结果

传统与手术疗法各有优劣,治疗时机的把握是关键。

4 结论

根据肠梗阻的程度,把握时机,选择有效治疗方法,重视术中、术后应注意的各个环节,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1]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458.

[2] 孙启云,沈印荣.腹部手术后肠护理模式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25.

[3] H.van Coor.Consequences and complications of peritoneal adhesions.Colon Dis,2007,9(Supp12):25-34.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肠管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