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现场报道的语体特征浅析*

2012-01-23 07:26刘娅琼
当代修辞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语体语料

刘娅琼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135)

提 要 本文以电视现场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同一事件的电视现场报道与综合报道,发现:现场性、交互性、体验性等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手段来表现;指示成分与实据性成分的多少分别与报道的现场性成正、负相关关系;新闻报道的篇章推进方式受事态影响,通常情况下,现场报道多以空间关系来组织话语,而综合报道多以时间关系/事件相关信息来维系语篇;现场报道中叙事与描写的糅合,是报道者身兼多职的结果。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总结了电视现场报道的语体特征并证明了把语言特征与分类维度结合起来研究汉语语体的可行性。

一、引 言

随着语言研究的日益深入,传统的语体分类(即先二分为口语与书面,再把书面语体分为文艺、科技、事务、政论等下位语体)已经无法满足研究者的需要。为此,一个立足于语料分析着眼于解释能力的新型语体系统亟待建立。不少学者(陶红印1999,2004,2012;张伯江2007,2012;方梅 2007,2012;冯胜利 2010,2011,2012 等)论证了新型语体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建立新型语体系统的尝试。已有的研究尝试从传播媒介(medium)、功能、表达方式(mode)、人际关系等角度建立新型语体系统,但这些研究都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语体系统,且上述分类视角的区分度、全面性、分析的可行性等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拟以电视现场报道为例,从交互性、现场性、篇章推进等角度出发探讨其相对于综合新闻报道而言的语体特征。

二、研究对象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记者在现场进行解说、判断或评价以帮助观众了解事态。它是电视现场直播①的一种形式。

根据所直播内容的预知性,电视现场直播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无准备的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网吧爆炸等各类天灾人祸。此类事件是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的,因此所谓的“现场直播”一般指事后现场报道。例如②:

(1)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贵州省凯里市清屏南路的清平大桥,那昨天晚上十点40分左右,在这个桥底下是发生了一个爆炸的事故。我们可以看见在我身后这栋离爆炸点比较近的大楼,是在昨天这个爆炸的影响下呢,从一楼到顶楼,所有的窗户以及窗帘全部都已经是完全地碎掉了,然后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一楼跟二楼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基本上墙体也已经坍塌掉了。(新华新闻电视网·最新播报,20101205)

第二类是有准备的一次性事件,如卫星发射、道路通车、某场体育比赛等。此类事件是可预知的(结果的可预见性或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事件而异)、有程序的,记者或报道者而言,都是可准备而且有准备的。该类报道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电视画面直接是现场画面,没有记者、摄影师等报道者从现场传来的影像和声音(可能有记者或主持人根据画面的解说),比如:

(2)各号注意,我是1号,一分钟准备。(画外音: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40秒(画外音:四十秒),30秒(画外音:三十秒)(记者:现在已进入倒计时准备,摆杆已经[同时:20 秒]全部打开)(画外音:二十秒),10、9、8、7、6、5、4、3、2、1、点火。((鼓掌声))现在 USB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双程光学雷达跟踪正常。东风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东风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东风飞行正常。东风光学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东风飞行正常。(东视·东方新闻,20120616)

镜头只如实记录了所报道事件的现场的声音和图像。类似的情况在体育比赛直播中非常常见。典型的此类直播是事件进行/延续时间与直播时间相对应。严格地说,此类现场直播属于现场录像,而非“播报”或“报道”,因为整个进程中没有现场记者的声音。

另一种是在记录所报道事件的音像中,插入了现场记者的解说、判断、评价或采访。例如:

(3)现在是16号下午的6点半,我们可以看到神舟九号飞船和长征二F遥九火箭的组合体是已经完全脱离了蓝色发射塔架的这个怀抱,那么现在工作人员已经是撤离了发射区域,那么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动,因为我们在此又将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又一辉煌的诞生。(画外音:5、4、3、2、1,点火。)下午 6 点 37 分 21 秒,随着零号指挥员的一声令下,装载着神舟九号飞船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底部喷出一股巨大的火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缓缓升上天空,到场观看的人都为神九飞天的壮观深深震撼。((采访))(景海鹏战友:这个非常激动,因为这个上面的航天员,比如景海鹏,都是好朋友,好战友,所以心情很特殊。)((记者:))那你有什么样的希望或者祝福吗?(战友:因为海鹏是第二次上太空,希望他能圆满地完成任务,我们在北京给他庆功。)(湖北公共·新闻全天候,20120616)

第三类是有准备的持续事件,如台风等天气系列报道、灾难发生地救人现场报道、人质劫持事件的救援现场等。此类事件的特点是,其过程大体上可以预知,但具体细节无法预测;事件进程的程序性较弱。例如:

(4)观众朋友,现在是早上六点半,目前我处于慈溪孙长路附近。那海葵目前位于我市的125公里的宁海县境内,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海葵的靠近,风力是进一步地加强。

这风和雨打在脸上,感觉眼睛只眯成了一条线,嘴巴也是感觉完全被刮入雨水的感觉。

(慈溪气象台,20120808)

本文讨论的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解说、判断或评价以帮助观众了解事态的直播形式,上述第二类第一种(即现场录像类)以外的情况,均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从定义及语料可以看出,本文所讨论的电视现场报道,都是叙述一个事件(及其相关情况),都是记者在现场观察、经历、体验或介绍、评述某事件的相关情况,因此具有叙事性、现场性/体验性。同时也能发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有些出现较多口误或较多口头禅,如例(1)、(4),有些则口误或口头禅极少,如例(3)。口误或口头禅的出现频率跟报道者的准备程度有关,这最终又归因于事件性质的差异。即,电视现场报道的有准备性因事件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本文语料来自于电视台新闻节目,或为笔者自己录制,或来源于优酷网。

三、功能特征的语言表现形式

本节拟考察语料中现场性、体验性、交互性等功能特征所采用的语言表现形式。

1.现场性的语言手段

现场性指记者亲临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对事物进行同时的或者预报式的、追踪式的报道。体现现场性的语言手段主要有:

1)处所成分

例如“我现在所在的位置”(例(1)、(5))、“我身后这栋”(例(1))、“我的右手边”、“我身后的这条小路”(例(5))、“画面的左端”、“画面的右边、远方”、“离开这个事故现场不远处”(例(6))等。此外还有“在我身后1.5公里的位置、那个蓝色发射塔架里面、顺着我们手指的方向”,等等。又如:

(5)各位观众大家好。那我现在的位置呢,就是在我们这个上海路的路口。那现在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我的右手边,也就是江苏省电力公司的门口,这边这条路呢,已经积水很深啦,那么过往的车辆呢,经过这一路段的时候呢,都会溅起这个大量的水花。那么再来看到我身后的这条小路上,那么可以看到这里的积水呢也是相当严重的,在路口的这个地方呢,我们可以看到鼓楼这个鼓楼区这个尤师傅呢已经从早上四点钟就开始出来打开这个窨井盖做排水工作了,那么目前呢鼓楼镇所有工作人员都已经在第一线做好排水防涝的工作。那么看我身后这条路,……(江苏城市频道·早安江苏,20070709)

(6)目前你所看到的就是这个温福线的这个高架桥,嗯事故现场的画面,画面的左端目前所显示的就是追尾的D301次由北京开往福州的这辆列车,而画面的右边现在现在所出现的这个高速公路就是金里门高速公路,而远方呢就是这个温州的市区。而现在停在这个轨道上停在高架桥上的呢,应该是铁道部相关的一个救援的车辆。可以看到有这个机车头,还有一些救援的设备,是一些设备车辆,而看到高架桥上有很多的人员啊,应该都是消防和铁道部的相关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呢进行一个搜救和进一步的紧张的救援的工作。……远处呢,刚刚开刚刚从这个从北向南开过来的呢,是一个是一个山洞,而离这个事故现场不远处,也就是几公里之处呢,就是这个温州铁路南站。(SCTV-4现场快报,20110723)

用于体现现场性的处所成分多数是以“我”(即报道者)为参照点的相对位置。

2)时间成分

例如“现在”(例(1)、(3)、(5)、(6))、“目前”(例(4)、(5)、(6))、“此时此刻”(例(3))、“现在是 16 号下午的六点半”(例(3))、“刚刚”(例(6))等。此外还有“在直播之前的时候、在事发的早上的时候、在事发之后、在现场当时的时候”,等等。用于体现现场性的时间成分多数是以“现在”(即报道时间)为参照点的相对时间表达。

3)指示成分

例如“这边、这个地方”(例(5))等。其他还有“这样(像这样的雨量)、这个(就是这个桥底下、从这个方向来看)、那边”,等等。在现场报道中,上述指示成分的使用都伴随着报道者的手势、眼神等身体语言或推拉摇移等镜头语言。

2.体验性的语言手段

电视现场报道的体验性指记者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亲身经历、感受或验证事物并把其感官收受的信息诉诸于语言,进行现场报道。体现体验性的语言手段主要是表示感知或心理的词语。例如“看见、看到、看”(例(1)、(3)、(4)、(5)、(6))、“激动”(例(3))、“感觉”(例(4))、“观察”、“发现”等。再如:

(7)目前,我这边城区的情况是,&&风大暴雨如注,我必须靠同事牵着绳子才可以站稳,我从来没有想象过在城市里面需要靠绳子来稳固。这边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就是因为刚在在不久的之前,这边广告牌掉了下来,还好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人员伤亡。(宁波电视台,20120808)

有的报道中使用了一些表示感知的成分,可能用于修饰语位置,也可能直接用于陈述,例如“震耳欲聋”(例(3)),再如:

(8)大家可以看到接下来这个货车是什么样的惨状,大家看这车上的这个枕头,现在来看呢还有些血迹。这个呢就是掉下来的大货车,整个的这个车厢完全瘪住了,应该说非常非常地惨。(央视新闻综合·午间新闻,20120824)

3.交互性的语言手段

在社会科学中,“交互”一词本来用于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会话中,交谈的双方(或多方)会根据对方的眼神、无意识的动作等调整自己的语言,也能根据对方语调的变化或某些标记完成话轮转换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交际的交互性指言者对交际参与者的反馈有依赖性。由此可知,每一个用于交际的语言表达都是交互的,不管交际的另一方是否在此时此地出现。

电视报道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报道者预设且确认观众要从其报道中获取某些信息,因此,报道者的语言组织势必会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等等。本文所讨论的交互性,就是在上述意义上的狭义理解,即采用显性语言手段表明言者根据受众的理解、接受、可能的反馈等进行编码或调整语言表达形式。③即本文主要讨论报道者语言表达中的交互性表现形式,而不把记者(即报道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作为考察交互性的主要对象。

电视现场报道中体现交互性的语言手段有以下五类:

1)祈使句

从言语行为角度来看,祈使句是言者希望对方以行动(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进行反馈的一种言语表达形式。如例(5)中的“再来看到我身后的这条小路上,那么可以看到……那么看我身后这条路,……”是通过祈使句,请观众观察电视画面中的“现场”实况。类似的还有:

(9)……那来看看我身后这个具体的情况。那可以看到最前方我们看到那边有石碑,石碑上面有省道302部分路面还露在外面。……我们的镜头可以推进,你看里面,水冲过的冲刷过的残骸的痕迹,而且凌乱的痕迹,是现在看到是非常的清楚。……而且旁边您看,已经拉起了警戒线。……(SCTV-4新闻现场,20100718)

报道者大量使用祈使句,目的就在于要激发受众的行为反馈,即激发受众看进而了解某个地方的情况。这种直接的“引导(观察)”,使得本为独白的报道具有了一些对话的色彩。

2)直接的提醒或建议

有的记者在现场报道中,会直接对观众提出建议或提醒,比如:

(10)……以及广州路,江苏路等地,那么希望经过这一路段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要绕行了,好了这一节的天气以及道路方面的情况就是这样。(江苏城市频道·早安江苏,20070709)

(11)……那也要提醒我们的观众朋友,受台风影响,今天全天是一个大风和大雨的天气,尽量在家里,不要出行,如果一定要出行的话,要千万地注意安全。(慈溪气象台,20120808)

这种直接的提醒或建议一般出现在交谈中。因此,它们明显地体现了报道的交互性特征。

3)采用观众的视角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例(1)、(3)、(5))、“目前你所看到的就是”(例(6))、“大家可以看到”(例(8))。此类还有“您看到的这个、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等等。这种在自己的陈述中直接使用对方视角的做法,也使得“陈述”不再是一个人的独白,而变成了面对面的互动。

4)元语言表达形式

报道者有时候直接给观众一些信息或展示,并且把这个行为本身使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例如:

(12)……给你们做一个形象的展示。我们在四点半到达这个现场,我们的摄像镜头能够进入到我们在4点半到达现场时可以看到,……可以告诉大家,我旁边这个房子,隔壁旁边就是小通江河。(SCTV-4新闻现场,20100718)

“观众视角”是直接指明对方看到的情况,而元语言的形式则是提示对方“我”即将给你们一些信息或证据。这些都是对话中常常使用的语言形式,是言者知道其语言接收对象的存在并且为之调整语言形式的具体表现。

5)大量使用“我们”

如前例(1)、(3)、(4)、(5)、(9)、(11)、(12)等。“我们”用来代替第一人称单数的“我”通常被认为是因为礼貌(比如记者报道时自称包含了幕后的摄像等人员)或规避责任(比如有的报告中自称)。但现场报道中的“我们”一般不是记者、摄像、其他幕后人员的合称,而是涵盖言者和受众双方的合称。比如例(1)先以“我现在所在的位置”为报道者定位,然后用“我们可以看见”把报道者放在与观众一样的位置。再如例(3)先说明“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然后交代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类似的还有例(5)、(9)等。可以看出,报道者严格地区分了“我”和“我们”。报道中大量使用“我们”,是记者把自己放在观众的同一位置,这样一来能拉近观众的心理距离,二来使得观众解码更为便利,三来能表现出“客观公正”的态度。(后两个也是“观众视角”的相应语言手段所追求的效果,但采用观众视角不能拉近观众与报道者的心理距离。)

由上可见,现场性、体验性、交互性等或着眼于人际功能或着眼于传递方式的特征,在语言形式上都能找到对应的表现方法。本文小规模的语料分析表明,由功能、媒介等出发的语体分类,是可以回归于语言形式的。下面本文将讨论一些语言手段的使用频率与某些功能性特征的关系,以及电视新闻报道的篇章结构特点。

四、指示成分、实据性成分与现场性

如上文所述,指示成分是电视现场报道现场性的体现手段之一。那么与电视现场报道息息相关的是对某一事件的综合报道,是否也大量使用指示成分呢?另外,表明信息来源及言者对信息认知状态的实据性成分,在电视现场报道、综合报道中的使用情况也引起笔者的兴趣。本节通过对比对同一事件的电视现场报道和电视综合报道,发现指示成分、实据性成分的多少与现场性具有密切关系。

1.指示成分的多少与现场性成正相关关系

前文例(7)是宁波电视台在2012年8月8日播出的一段关于台风“海葵”登陆前的现场报道。同一天,广东卫视播发了一条关于“海葵”的综合新闻:

(13)截至凌晨一点,台风海葵的中心位置位于上海东南偏南约2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是14级,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受台风边缘的影响,上海地区昨夜今晨开始出现大风与降雨过程,沿海的奉贤区更是成为首个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的地区。针对台风海葵未来对申城带来的影响,上海各界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范工作,截至昨晚21点,上海共转移撤离人员达到37.4万人次。(广东卫视,20120808)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综合报道的篇幅比现场报道长了70%,可是在现场报道中,有四处使用了以“我”或“现在”为参照的相对处所、时间表达,而在综合报道中,时间或处所表达都没有使用 “现在”或“我”为参照点。而综合报道通常是编辑综合各方面信息而合成的,不要求记者是从现场进行解说、叙述、评价等,因此不具有现场性。上述对比表明,新闻报道的现场性越高,指示成分越多,反之,指示成分越少。④

2.实据性成分的多少与现场性成负相关关系

以黑龙江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的相关报道为例:

(14)从这个方向来看啊,这个呢就是坍塌的桥梁的这片梁,这梁呢我们跟当地的这个建设部门沟通之后,知道这个桥的这个梁应该是130米长左右,整个从桥面上坍塌下来,然后呢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二、三、四四辆这个大货车随着这个梁呢一起发生倾覆,跌落到这个桥下,目前呢是造成三人死亡五人受伤。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桥梁,往这边来看一下,那边没有坍塌的桥梁,现在可以看到,竖着的那个呢就是桥墩,桥墩上边比较薄的横着的那个呢叫盖梁,然后呢是把主梁放在盖梁之上,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大型的桥梁。现在发生坍塌的呢,或者说倾覆的呢就是上面盖梁上面的那个箱梁整个,一幅发生了倾覆,导致了这个车辆呢坠落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事故现场,这是发生倾覆的一个车辆,大家可以看到,拉的呢都是这样的这个石灰,由于我们现在是在一、二第二个车辆的后面,可能感觉不到现场这个惨烈。我们来看这边,这个桥呢实际上并不是阳明滩大桥的主桥,它是整个阳明滩大桥的纾解工程,是哈尔滨三环路上高架桥的一个匝道,它上面匝道上面箱梁呢发生了这样一个倾覆。(央视新闻综合·午间新闻,20120824)

(15)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断裂事故的最新的情况,哈尔滨有关部门证实,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在今天清晨五点三十分左右发生了断裂。目击者称事故现场有四辆货车坠落,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据了解,阳明滩大桥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桥梁长度最长的超大型的跨江桥,全长是15.42公里,于去年的11月6号通车。(东方卫视·突发事件,20120824)

例(14)的篇幅是例(15)的近三倍。可是前者只有一个实据性成分,它更多使用祈使性表达引导观众自己观察进而获取相关信息。而后者一共只有三句话,可是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实据性成分来表明信息来源。这一对比鲜明地表现出:现场性越低,实据性成分越多,现场性越高,实据性成分越少。

五、两类电视报道的篇章结构

已有的新闻报道的篇章结构研究多关注新闻事件、背景、评析等的安排顺序及其比例(如娄开阳2009等)。从整体上看,电视现场报道通常于“下面来连线本台特派记者某某/请看本台记者某某从现场发回的报道”之后开始,以现场记者“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结束。中间有时穿插主持人问话,以推进话题深入。本节通过对比对同一事件的电视现场报道与综合报道,从篇章推进角度来关注二者在篇章结构方面的差异,并从报道者的角色定位寻求解释。仍然以黑龙江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的相关报道为例:

(16)那么我现在就在三环路上桥的匝道口,那么在我不远的一百多米处呢,就是坍塌的事故现场。那么通过我这个上道口再往前走大概3.5公里处,就是阳明滩大桥。那么据我们了解呢,现在这个现场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那么整个三环路桥立交桥的桥上呢,是由北往南处于通车的状态,由南往北已经事故的上道口跟这个通行的主桥的这个方向呢,是处于封闭的阶段,那么现在现场呢除了进行事故的调查工作之外,施工人员正在对这个塌方的这个处呢进行围挡和封闭,以保证这个由南往北的桥段呢能够尽早地通车。那么据我们了解呢,在事发的早上的时候呢,这四辆重载的货车呢,是一字前后排开的,由我身后的这个上道口呢,进入到三环路的桥面上。在走到塌方处的时候呢,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停车了。那么在停车不久后呢,发生了这次坍塌的事故。在直播之前的时候呢,我们也对现场进行了一些观察,发现呢这个坍塌的这个立交桥这个桥顶呀,它这个立柱啊还是玩好的,而托横梁托桥面的这个横梁的横柱呢,发生了全面的损毁。那么具体的原因呢,现在还在调查当中。(东方卫视·东方新闻,20120824)

(17)昨天凌晨的五点半左右,建成不到一年的黑龙江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的一段引桥突然发生了断裂和坍塌的事故,四辆正在桥面上行驶的重型载货车发生了倾覆,目前已经造成三人死亡五人受伤。我们马上来跟随着记者的镜头回到坍塌的现场。(画外音)现场可以看到,有四部大货车从桥面发生倾覆,一部大货车的驾驶室已经完全压扁。另一辆倾覆的大货车当时载着的石灰洒落一地。跟红色的大货车一样,车头已经完全扁塌,方向盘座位已经变形。从高处往下看,阳明滩大桥的这段引桥有将近100米长的桥面已经完全从桥上坍塌下来,从30米的空中跌到路面,而路面已经下陷。可想而知,当时的力量有多大。(目击者)“就看到那个桥面,哗就这样一滑,像滑坡那种,完了停了一下,然后就全下去了。”目前事故已经造成三人死亡五人受伤,伤员已经送到哈尔滨第一医院。据了解,阳明滩大桥是目前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桥梁长度最长的超大型跨江桥。2011年11月6号通车,全长15.42公里,双向八车道,最大可满足每小时9800辆机动车通行。(广东卫视·广东早晨,20120825)

例(16)是现场报道,其篇章推进的线索如下:

在我不远的一百多米处→往前走大概3.5公里处→现场→整个三环路桥立交桥的桥上→现在现场→据我们了解(简单回顾事故)→在直播之前的时候(观察:桥顶、立柱、横柱)→具体原因(待查)

该例表明,现场记者者一般依照一定的空间关系进行报道,半数以上的内容是以空间位置为话题的,即使不是以空间位置为话题的部分(如“在直播之前的时候”一段),其内容也是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进行安排的。笔者统计了33篇语料,结果显示,现场报道70%以上是以空间关系组织话语的。

例(17)是综合报道,其篇章推进的线索为:事故概述→现场情况(可以看到)→目击者感受→事故结果(已经造成)→据了解(背景)。虽然该例与例(16)篇幅相差无几,但内容却明显分为上述几个部分。一般来说,综合报道多包括事件概述、现场情况、结果或进展、背景或原因、经历者或目击者采访录音等,所不同的是它们的顺序安排。这些部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进行排列,都离不开以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由主要事件到事件相关信息)为纲来组织话语。

从例(16)还可以发现,现场报道的语篇中,叙事成分(主要在中间部分)与描写成分(主要在首尾部分)杂糅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报道者身兼数职而引起的。

首先,报道者是观察者或体验者。报道者不是事件的主体,而是来观察某事物或体验某事物的,同时,为了追求报道的客观性(或者说为了让观众相信其报道的客观性),常常采用与观众一样的视角(因此常常使用“我们”),进而从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叙述”某事物,尽可能地让观众如临其境。其次,报道者又是告知者或引导者。报道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某事物广而告之。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报道者有时必须采用全知视角,提供一些观众在画面中无法获取的必要信息,以引导观众深入或全面了解事物。

正是因为报道者既要追求客观性,又要追求全面性或深入性,既要与观众拉近距离,又要让观众觉得信息有用,所以才使得现场报道在语篇安排上呈现出叙事和描写杂糅的情形。

六、结 语

本文研究发现,电视现场报道的语体特点可以概括如下:从宏观上来看,通常于“下面来连线本台特派记者某某/请看本台记者某某从现场发回的报道”之后开始,以现场记者“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人”结束。中间有时穿插主持人问话,以推进话题深入。记者现场报道部分70%以上以空间关系为纲组织话语。从微观上来看,大量使用以“我”或“现在”为参照的处所、时间表达方式,并辅之以身体语言、镜头语言等凸显现场性;使用祈使句、元语言形式、观众视角、“我们”等凸显交互性;使用感知或心理词语凸显体验性;语句的不完整性、高错误率等体现了现场报道的低准备性。现场报道语篇中叙事与描写成分的糅合是报道者多重身份及其多重追求(客观、全面)所致。

上述特点中有些与以往对新闻语体的认识有异。主要原因在于本文是基于叙事性、现场性、交互性、准备性等参数对新闻语体的一个下位类型(或者说下下位类型)的观察分析。不同的视角会把不同的语料汇聚在一起,进而归纳出不同的特点,例如蔡玮(2004:5)把新闻类语篇分为独白语篇和会话语篇,其中前者分为书面独白和口头独白,会话语篇又分为书面交谈和口头交谈。而如果基于本文的视角,新闻类语篇可以不完全分类如下:

表1:不同新闻语篇的语体特征

参数越多,分类越细。参数的多少及其厘定都因研究目的而异。这就意味着语体分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被允许且会被认可的。不管采用哪种视角,新型语体分类及研究的总体趋势应该是解释,而非为分类而分类。张伯江(2007)指出“在合适的语体里寻找合适的实例;在合适的语体里合理地解释实例”,这应该是新型语体分类的宗旨和目标。本文通过小规模的语料分析与对比,证明了被学者们提出作为新型语体分类视角的现场性、交互性等具有一定的语言表征,这使得它们用作分类视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种把分类维度与语言特征结合起来研究语体的做法,在国外早已蔚然成风。Douglas Biber(1994)提出了多维度、多特征(multi-dimensional&multi-feature)的语体研究模型。他首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7项语言特征,统计其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然后通过因素分析法确定这些特征的共现规律,进而定义并阐述了交互性、叙述性等6个维度,求得每个篇章的维度分数,最后从功能角度对这些维度进行阐释。这种依靠多种特征的共现模式来确定语篇的语体性质和地位、根据语言变化的功能维度对语体进行全方位描述的做法,是量化的、经验的、可验证的,但因为语言特征与维度的多元性,它又是分层级的、有解释力的。当然,使用这种模型对汉语语体进行全方位描述,需要更多细致的实证分析。

注 释

①电视现场直播是“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参见百度百科“直播”词条。

②受版面限制及研究目标的影响,本文语料的转写未按照语调单位或话轮分行进行,也未对停顿的具体时间做详细标注。所转写的语料中,“()”表示不同来源的声音,“(())”为注释内容,“&”表示听不清楚,语料结束部分括号内的内容表示该语料的来源与出处。

③崔蓬克先生在与笔者交流时认为,这种根据受众的情况来调整语言表达的特点,应称之为audience-oriented,对此笔者同意。关于语言学领域交互性的具体类别及其表现,本文拟另文讨论。

④为行文方便,前文论述把现场性视为“有/无”二元对立,其实现场性有高低的问题,比如事物发生前、正在发生、已经发生对报道的现场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质的影响),记者在现场的报道内容是关注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是相关(人、物等)信息,也影响现场性的高低。但这些不影响本文的主要观点,因此不做详细区分。此处的描述“现场性的高低”与相关语言表达成分的关系也可理解为“现场性的有无”对应着相关语言表达成分的多寡。下同。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语体语料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