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棠
河南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孟州 454750
我们自2008年开始应用长春西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诊断标准,参阅1990年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学者制定的标准。随机分配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8岁,平均67.5岁。头晕90例,头重82例,耳鸣53例,合并高血压85例。对照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43~76岁,平均65.5岁。头晕87例,头重80例,耳鸣55例,合并高血压87例。2组均经过彩超及CT检查。治疗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45例,动脉硬化33例,动脉内膜毛糙18例,正常4例,头颅CT 58例正常,有腔隙性脑梗死灶42例。对照组发现动脉硬化斑块形成43例,动脉硬化32例,动脉内膜毛糙17例,正常8例,头颅CT 59例正常,41例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2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口服抗凝、降压、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长春西汀(山西普德药业)2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对照组用曲克芦丁0.5g加入0.9%氯化钠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病变程度改善二级;有效:病变程度改善一级;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治疗组:痊愈61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8例,治愈率61%,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39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2例,治愈率39%,总有效率6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目前慢性脑供血不足国内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仍沿用日本学者提出的标准:(1)反复出现头晕、头重、头痛的症状,并且还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等情况发生。(2)有高血压史或有眼底动脉硬化病史。(3)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正常的。(4)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没有发现脑出血。(5)检查显示脑动脉硬化、有闭塞或狭窄的改变。从目前报道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TIA相似,其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动脉痉挛、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1]。研究表明患有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危险系数最高。高黏血症与动脉壁的硬化、闭塞、狭窄是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根本原因。长春西汀注射液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对大脑血管有选择性作用,可以降低血管阻力、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集聚,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保障大脑氧的供给。具有改善脑灌注和脑供氧的作用[2]。同时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作用。通过2组对比我们认为治疗组疗效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王宏伟 .通心络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22-123.
[2]朱建琴,于建刚,钱建东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