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露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印院区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230
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张 露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印院区血液肿瘤科,广东广州 510230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动态的观察,找出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以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为心理评估和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对45位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且治疗方法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派发问卷,问卷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结果 相同治疗方案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术前与术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的配合,在患者手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乳腺癌;手术前后;心理;社会支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成为导致妇女死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大致分为外科手术及内科化疗。但主要的手段仍为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但手术后女性患者失去乳房,外形上的改变可能会使患者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出现种种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
焦虑及抑郁是大多数癌症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加速癌症的发展。在治疗期间,适当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同时,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情,也有利于其提高生活质量[2]。在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效果也会不同。本研究对42例治疗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选择2010年1~12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治疗(且治疗方法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的4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Zung氏SAS测量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以SAS得分≥50分作为判断焦虑症状的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以SDS得分≥50作为判断抑郁症状的标准,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69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第1~4、8~10条:每条只选 1项,选择 1、2、3、4 项分别计 1、2、3、4 分,第 5 条分 A、B、C、D四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析方法。总分:即十个条目计分之和,客观支持分:2、6、7 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分值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
患者手术前、手术后SAS总均分分别为(43.06±6.52)、(33.54±7.53)分,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
患者手术前后SDS总均分分别为(45.32±5.89)、(32.66±6.35)分,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
患者手术前后的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及对支持利用度总均分分别为(15.62±4.83)、(22.25±6.48)、(9.27±5.54);(11.56±4.61)、(14.75±4.85)、(7.68±4.03)分。术前明显高于术后(P<0.05)。
乳腺癌术后,手术治疗将成为一个女性改变外形的重要事件,将会对生活及心理造成不同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或抑郁的心理。徐素华[3]报道在不同癌症患者的SDS和SAS评定结果中抑郁反应乳腺癌排第1位,焦虑反应乳腺癌排第2位。姚美纯等[4]调查结果示乳腺癌术后患者74.3%伴有抑郁反应,23.8%伴有焦虑反应。采用量表SAS及SDS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测评发现,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显著高于术后(P<0.05),提示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特别是手术前,必须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此时应为护理干预的最佳时期。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患病后的无助感,有利于患者保持坚定信念及乐观的情绪,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有信心,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得患者自觉配合治疗。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时,都会有着不同的抗拒及无助的心理。此时,若得到家人或朋友的陪同及开导,会降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状况。同时,由于手术治疗所要承受的不同风险,以及担心手术后的形象、术后的疼痛、术后化疗等的副作用以及术后复发等的问题,患者需要比健康时候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家人与朋友。而根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评发现,患者术前的主观支持度、客观支持度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术后(P<0.05),提示术前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此时护理人员应调动家人及朋友的积极性,在术前多关心患者,鼓励家人与患者共同面对问题,战胜病魔。
3.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交流 作为护理工作者,应了解患者手术前需要的心理护理是什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的有效手段,心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减少手术患者的敏感度、神精高度紧张及失眠等,消除恐惧。进行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术前,护士首先要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接受能力、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不同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如何与患者沟通。要了解患者担心的原因是对知识的缺乏还是对疾病预后的担心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引导正视病情,帮助树立控制疾病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介绍成功的例子,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增强其战胜癌症的信心[6]。术后则注意宣教减轻疼痛的方法,如何进行分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以及化疗的各种注意事项,同时鼓励患者,适当时候肯定患者的努力。
3.3.2 解除患者术后缺陷的思想顾虑 失去乳房对女性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思想冲击。尤其年轻的患者尤为严重[7]。应告知患者乳房切除,并不代表失去女性魅力。同时向患者介绍国外先进的整形技术,或外配戴义乳也可弥补外形的缺陷。此时应该与患者的伴侣共同合作,鼓励其对患者多加陪同,多进行沟通,让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多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意识到自己仍然是有社会价值的,失去乳房不代表失去一切。
3.3.3 音乐疗法 音乐能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从而起到镇静、镇痛、调整心率、降低血压、改善肌肉紧张程度的作用[8]。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调整睡眠、缓解疼痛、协调神经生理功能、提高全身生理运动机能等作用。在心理方面,音乐的作用表现在可以释放负性情绪,引导身心放松,改善注意力、判断力和记忆力,振奋精神,寻找自我美好体验,纠正不良行为,完善健康人格。在日常病房中,医生查房后,可适时安排时间让患者共同听一些轻音乐,使其思想上得到放松,来缓解其由于疾病带来的压力。
3.3.4 让家属与护士共同鼓励患者 家属和亲友的一言一行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家属能对患者予以亲切关怀的照顾,就能让患者减少对疾病以外的顾虑。反之,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产生消极或者轻生的念头。护士应及时将有关治疗措施的信息、病情的进展,告知并鼓励家属经常探视患者,使患者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9]。这样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点,给患者关心和支持,就能有效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化解疾病带来的压力[10]。本组45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从而减轻了抑郁情绪,使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闵军霞.癌症患者心理反应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80.
[2]李世英.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医技杂志,2007,12(2):30.
[3]徐素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特点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1998,4(3):55-56.
[4]姚美纯,郑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和护理[J].当代护士,2006,3(3):86-87.
[5]徐俊昊.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0-41.
[6]梁薇.乳腺癌患者79例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14(6):16.
[7]唐莉,陈显春.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 ,26 (21) :1923-1927.
[8]华陵莉,王素芬.患者焦虑的评估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 46.
[9]黄丽,杨延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2.
[10]李利,李俊梅.1 例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纪实[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60.
R737.9
B
2095-0616(2012)03-91-02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