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微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广西中医学院于2002年正式招收中医学(壮医方向)本科生,由此壮医药的高等教育也走上快速的发展轨道。目前教材《壮医诊断学》虽日趋成熟,但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壮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教材的缺漏之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结合几年来的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壮医诊断学》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目的在于引起同行的关注,共同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壮医诊断学》教学之路,观点仅供参考。
无论哪种知识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习一门知识,一旦学习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起来就很轻松而且事半功倍。兴趣的产生一部分是主观因素,而对于高等教育,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壮医药学有别于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多特殊的名词对于初学者而言就已经感到难以掌握,要学好它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及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生疏难懂的东西转变为图片和视频等形象的东西,如壮医药学特有名词的发音、目诊、甲诊的图谱等,以便于学生体会理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的备课,而且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课件。其次,邀请民间壮医专家讲授行医经验体会,民间壮医专家的宝贵临床经验,是最“纯正”的壮医药学实践,将会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者,应广泛开展壮族民俗风情教育,可利用课堂讲授,或利用录像、电影等手段,或自接深入壮族聚居地区,如到壮医药学较为盛行的柳州、百色等地区,参加壮族传统节日等,以了解和感受壮族风土人情,同时,应开展壮语学习,以便更好的学习壮医药。这样将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学到书本上所没有记录到的东西,从而增长见识,提高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学习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初学者而言,壮医药学的很多东西是难以理解,它的特殊的名词,对疾病的描述用语,如果仅是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必定会显得生硬难懂。因此,教学中,应积极推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开展诊断的实验课教学,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软件和病例模拟讨论等使学生加深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或“床边教学法”,即把学生带到临床去,通过在具体的病例前讲述疾病的壮医诊断方法,从而也加深了记忆。相对于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而言,壮医药学更加抽象一些,更需要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对于壮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在学习中医诊断学之后再进行壮医诊断的学习,而对于传统中医诊断的学习往往印象比较深刻。教师在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融会贯通,同时也可以加入现代医学诊断的内容相互借鉴,以加深理解。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壮医诊断的方法,而且又能使学生对疾病的病因病理、预后转归等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这样对他们将来的行医道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以上谈到的是笔者对《壮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的一些初步思考。《壮医诊断学》毕竟是首次纳入高等教育,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践,都处于探索之中,我们当然可以参照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的诊断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壮医药学是有其许多独特之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它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套更适合它的方法。希望我们热爱民族医药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振兴祖国的民族医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