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枝教授治疗头面部疾病3则

2012-01-23 15:18:27李伟峰
中医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李老扁平疣风邪

李伟峰,吕 雁,程 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

李发枝教授治疗头面部疾病3则

李伟峰,吕 雁,程 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

李发枝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从医40余a,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在头面部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痤疮、扁平疣、唇风是临床常见的头面部疾病,李认为头面部疾病的发病无不与风、湿之邪相关。因此,临床治疗中多从风、从湿论治,以疏风、健脾等法治之。本文选用李老治疗头面部疾病3则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李发枝;中医师;痤疮/中医药疗法;扁平疣;唇风

李发枝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从医40余a,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在头面部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笔者跟师3 a,收获良多,现将李老治疗头面部疾病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痤疮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面部、胸背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为损容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粉刺”“酒刺”“面疱”等范畴。李老认为,本病是由于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积热,上熏于肺,外受于风,脾湿内蕴,外发肌肤所致。其病机为肺经风热或脾胃湿热。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劳汗当风,寒薄为查皮,郁乃痤。”明代《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

肺经风热者,治宜清利肺热、凉血解毒,方以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物组成:桑白皮20 g,枇杷叶12 g,黄芩 15 g,黄连 3 g,白花蛇舌草 30 g,紫草15 g,丹参 15 g,赤芍 15 g,牡丹皮 12 g,甘草 10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加减:痒重者,加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脓头明显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大便干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热;女性经前加重者,加益母草、当归。脾胃湿热者,治宜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30 g,黄芩10 g,黄连 3 g,干姜 12 g,党参 15 g,甘草 12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加减:月经不调者,多病及于肝,加柴胡10 g、川楝子12 g,或合当归芍药散以理气疏肝、调补气血;皮损痛痒者,加荆芥10 g、防风10 g,以达疏风止痒之功;兼有咽痛者,加蒲公英30 g、野菊花30 g清热解毒;咽痛明显、耳胀、面肿、淋巴结肿大者,合升降散强化滋阴清热、解毒散结之效。

2 扁平疣

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从米粒到黄豆大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扁平隆起丘疹,表面光滑,正常肤色或浅褐色,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多无自觉症状,时有瘙痒感,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属中医学“扁瘊”“疣目”“千日疮”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此亦是风邪搏于肌肉而变生也。”李老认为,本病乃正气不足,气血失和,腠理不固,风湿热毒之邪外侵,搏结于肌肤;或肝失荣养,肝旺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治宜宣肺利湿、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方以麻杏薏甘汤加减。药物组成:麻黄12 g,杏仁10 g,薏苡仁60 g,马齿苋60 g,木贼30 g,甘草15 g。水煎,1 d 1 剂,分早晚2次口服。该方原治疗“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但李老认为,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只要病机属风湿在表兼热者,均可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方中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脾、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本草纲目》记载:“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具清热解毒、凉血除湿之功效,主治诸痛痒疮。《本草正义》曰:“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木贼草发散风邪,疏散肝胆二经血分风热、消积块。全方共奏利湿解毒、宣肺散风之效。

3 唇风

唇风是以唇部红肿、糜烂、结痂、皲裂、起灰白色糠状鳞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疾病[1],好发于秋冬季节,以儿童和青年女性多见,病情日久难愈。中医文献中有“驴唇风”“紧唇”“唇肿”“唇燥裂”等记载。《黄帝内经》有云:“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与脾相表里,胃经挟口环唇,故本病表现于唇,而本质在脾胃。李老认为,患者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酿湿生热;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致湿、热、风邪相互蕴结,内外合邪循经上泛口唇而发为本病,其基本病机为脾胃湿热。临证中以痒、干、红(或紫)、肿为主要表现,“痒”“干”责之于风,风胜则痒,风为阳邪,化热则燥;红、肿归责于湿热,热盛则红,湿盛为肿。

脾胃湿热明显者,可兼有腹胀,便溏,纳呆,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濡滑等症,治宜健脾和胃、清热除湿,方选健脾除湿汤加减。药物组成:白术 15 g,茯苓 15 g,山药 30 g,草豆蔻10 g,生薏苡仁 30 g,白扁豆 30 g,萆薢 15 g,枳壳15 g,黄柏 15 g,芡实15 g,桂枝10 g,天花粉10 g,南沙参12 g,石斛12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风热火毒蕴结者,可伴见咽痛,头痛,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祛风解毒,方选升降散。药物组成:僵蚕10 g,蝉蜕10 g,荆芥10 g,防风 10 g,黄芩 10 g,黄连 3 g,甘草 12 g。水煎,1 d 1剂,分早晚2次口服。

4 小结

综上所述,头面部疾病的发病无不与风、湿之邪相关,或湿从内生,或外感风湿邪气所致。因此,临证中如从风、从湿论治,以疏风、健脾等法为主,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

[1]纪会芳.高树彬辨治小儿唇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267.

R249.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2.09.019

2012-03-01;

2012-05-14

(编辑 马 虹)

·临床经验·

猜你喜欢
李老扁平疣风邪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保健与生活(2022年5期)2022-03-15 02:14:29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0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世界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3-27 12:24:54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中成药(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95例
点刺法配合冰柏液熏洗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22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做个“养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