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分析

2012-01-23 15:13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运化阴虚血瘀

黄 浦

安徽省淮南市孙庙乡卫生院,安徽淮南 232067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分析

黄 浦

安徽省淮南市孙庙乡卫生院,安徽淮南 23206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中医辨证方法诊断治疗。 结果 42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 结论 中医辩证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论治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分支,以血管平滑肌上细胞出现增生,以及发生在粥样硬化斑块并在其上出现脂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其特点是侵犯范围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动脉,以循环系统为甚,可同时使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从而造成颅脑缺血性病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并均经确诊为非遗传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61.9±5.2)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大多都处于隐匿状态。随着病情发展,中期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头晕、头痛、四肢冰冷,行动不便、失眠、多梦以及视力和记忆的下降等临床症状,针对不同患者可能症状略有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若管径狭窄达75%,则会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甚至猝死。

1.2 方法

若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耳鸣、健忘、思维不易集中,或郁或呆、腰酸腿软、心烦不寐、肢体麻木、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涩,证属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者,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2 g,熟地24 g,菊花10 g,山萸肉12 g,龟板15 g,山药12 g,女贞子15 g,牛膝15 g,丹参15 g,丹皮10 g),以滋肾养肝。

若表现为形体肥胖、身倦嗜卧、短气自汗、胸闷发憋或胸痛,心悸不宁,头蒙如裹,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弦滑,证属脾虚痰聚,阻遏脉络者,选用导痰汤加减(陈皮9 g,半夏9 g,橘红9 g,胆星6 g,茯苓15 g,薏苡仁15 g,炒枳实6 g,生姜6 g,丹参15 g,川芎6 g,炙甘草3 g,赤芍12 g),以健脾祛痰降脂。

若表现为胸闷憋气,阵发胸痛,痛引肩背或伴心悸失眠,烦躁郁闷,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证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 g,川芎6 g,生地12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枳壳 6 g,桔梗 6 g,柴胡 3 g,牛膝10 g,甘草 3 g,元胡 10 g),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消失、体征改善为显效;症状消失、体征稍微有改善为有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42例中,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

3 讨论

西医认为血管内皮损伤、脂质的代谢障碍可造成血小板粘附脂质,外观呈黄色,故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随斑块的扩大,可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变硬,进而引起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病变。中医则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肝肾阴虚,髓海不足,或脾虚痰聚,阻遏脉络,或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有关[1-2]。“肝藏血,主疏泄”,肝脏为机体的化工厂,激素、维生素的合成和灭活,脂肪、蛋白质、糖类的合成分解,凝血因子的合成及降解,以及毒素的代谢都发生在肝脏中。肝脏出现问题,引起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动脉硬化,进而形成粥样斑块。“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方面,若是脾出现运化问题,则水谷精微不能充分运抵身体各处,而使身体产生血瘀阴虚现象,虚则化火,火则炼津,进而津会化痰,痰瘀与血瘀共同滞留在血脉之中,便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肾主水液,主藏精,主纳气”,人进入中年后,肾功能渐不如前,肾精渐亏,其气血亏耗,进而产生肾虚之症,所谓阴虚化火,火则炼液,化作痰瘀,瘀积血脉,即成动脉硬化。

本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如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者,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益髓通络,滋肾养肝。药理研究证实,杞菊地黄丸能有效的降低高脂血血清TG、TC、LDL、VLDL-C含量,促进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如脾虚痰聚,阻遏脉络者,选用导痰汤加减,以健脾化痰,除湿降脂。研究报道,导痰汤能明显降低血清的ALT及TG、TC、HLDL-C,能够有效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同时降低血清TNF-α含量,促进动脉硬化的消退[3-4]。如气滞血瘀,心脉痹阻者,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药理研究显示,血瘀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都明显升高,PAI活性也明显升高,AT-Ⅲ活性则明显降低,血府逐瘀汤能调节内皮细胞ET/NO释放平衡作用和降低其对抗凝、纤溶功能影响,同时对内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6%。

综上所述,虽然由于中药自身起效慢等原因,对个别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起效不明显,但总体上说,中医辨证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1]张微,黄小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216-218.

[2]顾耘.软脉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8):634-636.

[3]高辉.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99-100.

[4]赵文君,郭家奎.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4):74-76.

R541.4

B

2095-0616(2012)06-69-02

2012-03-15)

猜你喜欢
运化阴虚血瘀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话说血瘀证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