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指标——溶血磷脂酸

2012-01-23 15:13段宏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磷脂活化血浆

段宏凯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检验科,吉林磐石 132300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指标
——溶血磷脂酸

段宏凯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检验科,吉林磐石 132300

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的危重病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除了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外,绝大部分在门诊就医的都是处于脑血流低下、灌注不足状态的脑供血不足患者。据长期观察,这部分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因此对脑供血不足患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有一个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已经被中外医学专家所关注。溶血磷脂酸的研究在临床上已被证实,血栓前状态与LPA的血浆浓度密切相关,当LPA浓度高于正常时,暗示有形成脑卒中的风险,及时捕捉该“危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避免潜在的脑卒中发生。溶血磷脂酸已经成为检测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最敏感的检验指标。

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指标;溶血磷脂酸

近20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的治疗比较有效,但对于治疗时间窗的要求过于苛刻严格,大多数患者失去溶栓的最佳时期,而不能应用这一方法。此外,溶栓疗法易导致脑出血,这一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副作用也绝不容忽视。因此,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早期的标志物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1-2]。近年来,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以及其它的磷脂在心脑卒中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血栓形成前的一种释放物,标志血栓形成的可能发生。LPA(1-脂酰-2-sn-甘油-3-磷脂)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其基本分子结构为1甘油骨架,其sn-1位为脂酰链,sn-2位为1羟基(溶血由此而得名),sn-3位为1磷酸基团。LPA极性较强,较易溶于水,参与体内多种生物学作用,它是在血小板激化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3-5]。溶血磷脂酸的研究属于国家973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项目总的名称叫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生化室伍期专教授主持,并于2002年在包头成立了全国卒中预警及早期治疗协作组,通过几年的研究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下主要介绍LPA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供同行参考研究,以便更好的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现报道如下。

1 LPA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1 LPA的产生

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在磷脂酶的作用下释放LPA。在正常人的血小板血浆中,LPA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到。但在血清中LPA的浓度却相当高,可达5~20 μmol/L,这是因为血清在凝血、血块退缩后形成,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受到凝血酶的活化作用产生LPA,LPA释放到血清中,导致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大幅度升高。

1.2 LPA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在血栓形成过程的作用

1.2.1 血小板经过活化产生LPA,具有正反馈的特点 即聚集活化的血小板能够产生LPA,产生的LPA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使血小板的聚集。这种正反馈的作用也放大了LPA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

1.2.2 为形成凝血和血栓准备条件 LPA可以调节活化的血小板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受体[2],从而启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使纤维蛋白原进一步水解为纤维蛋白,为形成凝血和血栓准备条件。

1.2.3 LPA可启动溶血磷脂酰胆碱乙酰化 溶血磷脂酰胆碱是血小板活化因子极为相似的类似物,两者分子结构上十分相似,所以它们在功能上也可能是类似的[6]。

1.2.4 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LPA比血栓素A2(TXA2)的作用更强 主要是因为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是血栓形成中的关键起始步骤,虽然LPA所引起的血小板分泌并不强于TXA2,但实际上LPA对血小板的聚集作用更强[3]。

1.3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的其他作用

1.3.1 LP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关系 LPA可激活PLT和血管内皮细胞,LPA在LDL氧化时产生,它实际上是LDL的活性部分。

1.3.2 LPA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LPA位于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内,是其基本的激化PLT的脂类。LPA位于脂质的中心区,它的含量最高,是最强的导致血栓形成且易脱落的部分[7-8]。LPA可能是重要的促进动脉血栓形成因子,对预防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3.3 LPA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LPA可导致第二强的血管收缩物质内皮素(ET-1)的释放,因此LPA在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1.3.4 LPA与RBC的作用 LPA可激化RBC的钙通道,启动RBC的血栓前物质,促进血栓的扩大。

1.3.5 LPA可激活人脑钠尿肽的启动子 后者的表达与心肌肥厚及心衰有关系。

2 溶血磷脂酸的两个主要来源

2.1 活化的PLT

活化的PLT产生的LPA进入血循环,活化的PLT是血清中LPA的主要来源。

2.2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轻度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成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时(moxLDL)时可产生大量LPA, moxLDL中含大量LPA,且位于其分子颗粒表面,它实际上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活性部分[9]。

3 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1)LPA使医生有了一个可以判断体内PLT及其他细胞处于活化状态的指示。LPA使医生有了一个可以判断体内PLT血栓(包括微血栓形成)危险的指示,增加了医生进行干预处理的依据。(2)LPA有助于PLT源性无症状微栓子的诊断。(3)从更深层次上带动了研究人员对临床药物疗效机制的研究。(4)LPA使临床使用抗PLT治疗及疗效判断有了客观根据,如使用时间、停药依据等。

4 适宜检测溶血磷脂酸的人群

(1)所有具备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样症状或疑有CVD症状及体征者,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一侧肢体一过性麻木无力等。(2)血脂、血糖、血压或其他相关检查异常者。(3)50岁以上人群(包括更年期人群)可作普查项目。(4)有心脑卒中家族史者。(5)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正在接受治疗者定期复查。(6)有过脑卒中(包括TIA)病史或冠心病史者。

5 检测方法

用特殊的提取液将LPA从血浆中提取,分离后,在相对温和条件下进行消化,用单一的高灵敏显色液进行显色,在636 nm波长测定光吸收。与标准对比,计算含量。

该项目的检测已有成品试剂盒。具体操作步骤请参照《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试剂盒(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操作说明书。

6 溶血磷脂酸检测正常参考范围

正常新鲜全血、血浆、脑脊液中几乎检测不到。血清中LPA正常范围:0~2.9 μmol/L;可疑值:3.0~3.2 μmol/L;轻度增高:3.3~ 4.0 μmol/L;中度增高:4.1~5.0 μmol/L;重度增高:>5.1 μmol/L。该检测范围由全国卒中预警及早期治疗协作组提供。

LPA在PLT被激活时释放这一性质,构成了它可作为血栓形成早期的预警分子,它的增加不但本身反映一些重要的病理状态。同时,它长时间增高也可以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10-11]。因此,建议各医疗单位特别是医院检验科把LPA作为一项常规检查项目,广泛建立卒中预警中心或扩大现有的预警中心,为临床提供有利的干预时机,以减少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更好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相信人民定会逐渐攻克脑血管疾病。

[1]刘译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43.

[2]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3]王新德.神经病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医学出版社,2001:4.

[4]邓家德,李扬,凌艳英,等.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2): 1024-1026.

[5]李大伟,陈维.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9):1672-1673.

[6]袁莎莎,孟庆跃,王健,等.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11):1316-1324.

[7]王志晔,张作念,顾伟,等.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J].中国医药,2009,4(4):253-254.

[8]崔其福.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现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9):1079-1082.

[9]吴其中,王大力,张江.溶血磷脂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648-649.

[10]王幸,曹亚芹,谢全社,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溶血磷脂酸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30-32.

[11]韩威,仵施政.脑血管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 450-451.

R743.31

A

2095-0616(2012)06-33-02

2011-12-28)

猜你喜欢
磷脂活化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磷脂和酶解磷脂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