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6例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患,其中女47例,男59例,年龄38~74岁,有13例患有短暂性脑缺血,4例患有糖尿病,7例患有冠心病,27例患有高血压,其余病患并无其他病史记录,随机将10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合对照组。治疗组53例:施依达拉奉同时配以伍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施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8 d的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观察病程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同时配入30 mg依达拉奉,采取静滴,2次/d;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同时配入80 mg奥扎格雷钠,采取静滴,1次/d;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同时配入80 mg奥扎格雷钠,采取静滴,2次/d,1疗程为14 d,连续施用2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其标准共为分4级:痊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达到90以上%;显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是在45~89%之间;一般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15~44%;无效:发生死亡或者没有改善神经功能损失。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为t检验。
对于106例患者在治疗前,评价神经功能缺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疗后的14、28 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缺损评价,观察评分,呈现下降趋势,53例治疗组患者尤为显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在治疗后,两组病患ADL均取得改善,治疗组尤为显著。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是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以后,发生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在随后的48 h内,有显著的发展倾向,最后有非常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出现[1]。
而在临床的治疗方面,关键问题是如何掌握好最佳施救时间以及最佳施救方案,以及时恢复那些轻微受损,但目前仍旧存活的脑组织缺血的半暗带,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最佳方案,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使脑血区的血液循环得到恢复和改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相关功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2]。
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病灶区域脑血流量会急速下降,导致脑神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神经元大量死坏。故此,使患者恢复身体有效供血机能,帮助尚未完全死亡的受损神经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功能,尽可能的保护神经元不受损害和损伤,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3]。
奥扎格雷钠起到保持血管畅通,使血液凝固过程得到有效抑制的作用,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使脑缺血组织的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血液循环畅通[4]。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够使缺血脑组织损伤得到有效的抑制。并且还能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它的缺点是,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同时不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也不会对血液凝固产生任何影响,这也因此证明了依达拉奉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的几率,还可以极大程度地阻止脑细胞死亡。
我们将这两种药通过合理的临床联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安全地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预后。通过对本研究的全面总结、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所采用的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极为显著,同时对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也较对照组极为显著,在临床的治疗方面,若掌握好最佳施救时间以及最佳施救方案,可以及时恢复那些轻微受损,极具极具推广、应用的价值。
[1]刘福.国内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16):53-54.
[2]朱廷彦,贾军,王永超.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0):124-125.
[3]王清,郭永,姜超.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03):89-90
[4]李大光,陈英华,孙兴华.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中国医疗前沿.2009(1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