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继金,丁达珍,徐 昊 李凡清
(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粮油技术推广站,湖南芷江419100)
油菜是人们主要的食用油来源。随着食用油需求的不断扩大,油菜籽市场日趋活跃,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芷江属2008~2015年全国双低油菜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县,2009年又被湖南省列为秋冬农业生产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油菜生产稳步发展[1]。但芷江双低油菜产业正处于起步成长阶段,产业发展势头不足,出现农业生产脆弱,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种植双低油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双低油菜产业综合竞争优势,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农技推广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笔者就芷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些对策。
双低油菜是一种优质油菜,是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2]。芷江位于湖南省西部,县域面积2 098 km2,总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33.8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该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极适宜于油菜生长。油菜生产历来在全县种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自近年来国家实施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后,该县域油菜产业由过去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提高,初步形成了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优势。2010年全县双低油菜春收面积达到11 666.6 hm2,单产达到 1 335 kg/hm2,比2003 年的5 666.6 hm2和950 kg/hm2分别增加105.9%和27.1%,双低油菜产值达0.69亿元,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
芷江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日照为1 527.7 h,≥10℃的积温为4 400~5 200℃,≥12℃有效积温为3 576~3 678℃;年降水量1 156~1 433 mm。温光水资源与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基本同步,冬季不甚严寒但又有一个零度左右的低温阶段,有利于油菜春化和安全越冬,秋末和早春季节光照充足,温度下降与上升过程缓慢,非常适宜“双低”油菜生长。同时从耕作制度看,芷江属典型的油—稻生产区,一季中稻常年播种面积18 666.6 hm2,其中宜种油菜田13 333.3 hm2,加上旱土,全县适宜油菜播种总面积在16 666.6 hm2以上,只要各项高产栽培措施到位,有利于夺取油菜高产稳产。其次是县内中部、东南部丘陵为油菜主产区,区内耕地成土母质主要是紫色砂页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较好,有机质含量31.0 g/kg、碱解氮148.5 mg/kg、有效磷 13.0 mg/kg、速效钾 87.0 mg/kg、缓效钾219.8 mg/kg,土壤肥力较高。
芷江县长期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依托其科研成果为油菜品种优化选择、提高单产与种植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2008年9月~2011年5月,该县农业局先后承担了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油料研究所、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的油菜品比、油菜使用除草剂、油菜机械免耕直播分期播种、油菜超高产栽培试验和谷林套播油菜等15个试验项目,为县内油菜生产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通过油菜品比试验筛选出了湘杂油631、湘杂油753、湘杂油6号、湘杂油763、湘杂油188、湘杂油695等抗逆性、适应性和丰产性能都较好的高产双低油菜品种10个,作为主导油菜品种,供农户选择种植,当年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为农民增收450余万元。2009年全县推广应用油菜除草技术面积达6 666.6 hm2,节省用工开支300万元。同时,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官春云院士等专家先后多次亲临芷江现场指导油菜生产,为芷江油菜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芷江县建立了一支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中枢,以县粮油技术推广站为骨干,以全县28个乡镇农技站为辐射的农技推广队伍,拥有高级农艺师11人,农艺师72人,助理农艺师37人,农业技术员4人,能够及时为农民开展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促进油菜优质、高产、高效。
芷江双低油菜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调查,该县油菜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除农业部门的高产示范片实现了优质品种连片规模种植外,大部分地区农民因种植效益低、劳动力紧张等,不愿成片种植油菜。加上现行法律、法规对非双低油菜品种的审定和市场准入缺乏制约,造成农资经销商为追求利润盲目引进非双低品种,使油菜品种多、乱、杂现象愈演愈烈,造成非双低品种与双低品种插花种植而发生生物学混杂,降低菜籽品质。同时,本地油脂加工企业普遍缺少“双低”油菜品质检测机构和手段,无法在收购环节中对油菜籽及油品进行质量检测,无法对双低油菜籽进行单收、单储,只能混收混加工,使商品菜籽双低品质达标率大大降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该县油菜生产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整地、育苗、移栽、除草、施肥、收割、脱粒等生产过程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明显偏低。据调查,当地油菜生产每公顷用工一般在180个左右,按照2010年本县夏收油菜单产1 395 mg/kg,每公斤收购价即使达到4.4元,每公顷收入6 138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成本1 950元(每公顷用种1 500 g,单价10元/100 g计币150元,施750 kg25%复合肥,单价1.46元/kg,计币1 095元;施150 kg46%尿素,单价1.7元/kg,计币255元;喷二次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及硼肥计币300元;喷一次油菜除草剂计币150元),只剩4 188元,不足做零工2个月的收入。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造成一家一户的小田块分布,油菜品种、茬口、种植方式等各有不同,再加上近年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差,农民对油菜机播机收的需求不是很迫切,不愿意花钱进行机械收获。同时,目前我国油菜生产收、种两个环节的机具虽然数量、种类不少,但是对于不同油菜品种、生物特性、种植方式的适应性及使用可靠性还有待提高。2008年本县引进碧浪油菜免耕直播机示范,该机每公顷只能施复合肥312.5 kg、播油菜种1 500 g,施肥量以及播种量严重不足,不适应直播的需要。另外,土地平整度差。本县只有岩桥的四方园村,麻缨塘的白溪坪村,通过改造,达到土地平整,机耕道规范,沟渠相通的标准。大部分田块大小不匀、高低错落,机械操作困难。
据调查,目前芷江县共有30余家油脂加工企业,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华星油厂年加工能力才600余吨,其次是中央油厂和全兴油厂,年加工能力200余吨,其它的更多是小规模、作坊式的加工厂,年加工能力不足20 t。小规模、作坊式的生产工艺简单,不仅出油率低,而且产品质量不高,造成油料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其次是大部分企业对双低菜籽优质不能优用、优质不能优价,不能调动农民种植双低油菜积极性。再次是受加工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和收购资金筹措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龙头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油菜籽规模较小,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强。同时,油菜籽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率低,油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还是空白。
常年危害芷江油菜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是蚜虫、菜青虫、菌核病。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农业结构的调整,病虫鸟害有新的发生趋势。如2010年4月12日对芷江油菜病毒病的调查,有的丘块病毒病株发病率高达21.3%;2009年、2010年在芷江岩桥乡四方园村发现根蛆危害油菜根系;2008年、2009年、2010年在芷江岩桥、水宽等地出现蚂蚁咬食播种后的油菜籽粒及苗期根茎;2009年、2010年在岩桥、水宽、芷江镇发生油菜根肿病;2010年、2011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芷江的岩桥、晓坪乡出现鸟类啄食油菜花蕾造成油菜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
为使双低油菜精深加工的原料有保证,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市场管理,推行品种准入制,提高品种入市门槛,杜绝非双低品种和假冒伪劣品种进入市场。同时,要强化品种布局,采取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3~5个双低油菜主推品种和供种企业,由供种企业直接将种子配送到村组、到农户,逐步实现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种植。其次,还要推行“公司+农户+基地”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引进菜籽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通过培植油菜种植大户、油菜种植合作组织,使企业、组织与农民结为利益共同体,降低种植农户经济风险,使双低油菜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针对芷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的特点,要改早播、早栽、早发、大水大肥管理的传统种植模式向因地制宜推广轻简栽培方式转变,即重点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晓坪、楠木坪和罗旧等东南高丘区乡镇推广育苗板田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在地势平坦、油菜种植相对集中的岩桥、麻缨塘、土桥等中部低丘区乡镇推广机械免耕直播技术、晚稻谷林套播和“一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在洞下场、大树坳等山区乡镇推广少、免耕栽培技术,切实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组织农技人员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业部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等农业项目,积极采取电视讲座、巡回宣讲、科技组进村入户等形式,把油菜保优丰产栽培技术送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同时,还要大力创建“百、千、万”优质高产示范样板,即村有百亩示范田、乡有千亩示范片、县有万亩示范区,通过层层创建示范样板,实现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连接周边农户;示范片带动周边村组,辐射全县。应不断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县、乡与对外互联互通的多层次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双低油菜产业不断发展。
针对芷江油菜加工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的现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织工商、计量、物价等部门对现有油脂加工企业开展整顿、整合,引导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成本高、规模小的企业或作坊实施破产、兼并和联合,淘汰一批落后的小企业、小设备,重点筛选3~4户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加工企业,通过财政、信贷等部门给予资金扶持,大力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逐渐培育壮大成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其生产、加工、销售的带动作用,提高芷江菜油的市场竞争能力,以此推进双低油菜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加强对芷江油菜生产的政策引导或财政投入,要重点争取中央、省级财政继续安排“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良”和“灌区渠系配套改造工程”等农业项目,引进专项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能。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油菜良种补贴发放机制,提高双低油菜良种补贴标准,并落实油菜籽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双低油菜生产,早日将双低油菜产业培育成为芷江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本县承担油菜品比试验和大田示范,发现各品种之间对病毒病、菌核病、根肿病的抗性各不相同。应该更新观念,强化油菜重大病虫鸟害防控工作,针对芷江病虫鸟害发生发展新特点,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采取科学防治措施将病虫鸟害损失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以内。
[1]郭子平.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 -7.
[2]殷 艳,王汉中份,廖 星.2009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2):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