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糖尿病40 例

2012-01-23 13:25刘爱华
中医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竹茹僵蚕利胆

陈 芳,刘爱华

(1.河南中医学院2010 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08; 2.河南省中医院干部病房,河南 郑州450002)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然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世人痰热内蕴、气滞胆郁之证多发[1]。2011 年8 月—2012 年4 月,笔者采用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糖尿病40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糖尿病患者40 例,其中男22 人,女18 人;年龄35~55 岁;病程1~10 a。辨证属痰热内蕴、气滞胆郁证。

2 诊断标准

按照《2012 年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一)》[2]标准。糖化血红蛋白(A1C)≥6.5%。试验应使用经过NGSP 认证,且由DCCT 试验标化的方法在实验室测 定 或FPG ≥1.26 g/L(7.0 mmol/L)。空腹是指 禁食至少8 h 或OGTT 2 h PG ≥2 g/L(11.1 mmol/L)。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采用75 g 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作为糖负荷或患者有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2 g/L(11.1 mmol/L)。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标准应通过重复检测来确定诊断。

3 治疗方法

在运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加服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药物组成:半夏9 g,竹茹9 g,枳实9 g,陈皮15 g,茯苓15 g,甘草6 g,制大黄6 g,姜黄6 g,蝉蜕6 g,炒僵蚕10 g。1 d 1 剂,水煎400 mL,分2 次温服。方药1 周调整1 次,1 个月为1 个疗程。

4 结 果

显效28 例,有效8 例,无效4 例,有效率占90.0%。

5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39 岁,2011 年8 月23 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 a 余。现病史:患者1 a 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测FBG 10 mmol/L,未做治疗。3 个月前出现口干渴多饮症状,3 h 内饮水量750 mL,近几日自测血糖:早餐前10.1 mmol/L,晚餐后2 h 9.5 mmol/L,服用达美康和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前来就诊。症见:神志清,精神可,情绪稳定,口干渴多饮,多食易饥,右手麻木,双侧膝关节酸软无力,小腹憋胀手掌红,手心汗出,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有脂肪肝病史6 a,高脂血症6 a,颈椎病病史2 a(第6 颈椎增生)。辅助检查示:BP 110/75 mm Hg (1 mm Hg =0.133 kPa);肝 功 正 常;TG 3.41 mmol/L,LDL 3.6 mmol/L,BMI 28。彩超检查示:中度脂肪肝,胆囊结石。西医诊断:①2 型糖尿病;②中度脂肪肝;③胆结石;④肥胖症。中医诊断:消渴病,属肝胆郁热、血瘀痰浊证。治宜清肝利胆、涤痰逐瘀,处方:胆南星6 g,黄芩、黄连各9 g,枳壳12 g,白僵蚕10 g,蝉蜕6 g,制大黄15 g,姜黄6 g,葛根24 g,天花粉30 g,泽泻15 g,赤芍24 g,柴胡15 g,郁金15 g,鸡内金10 g,金钱草30 g,夏枯草15 g,鬼箭羽30 g,绞股蓝30 g。水煎服,1 d 1 剂。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由中美上海施贵宝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1),1 片/次,1 次/d,口服;泰脂安胶囊(由三九黄石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 Z0000115)4 粒/次,3 次/d,口服。上方服药7 剂后,血糖较前下降,空腹在8~8.8 mmol/L,小腹憋胀症状消失,多食易饥症状较前改善,仍诉口干渴多饮,右手麻木,双膝酸软无力,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守上方去绞股蓝,将制大黄改为6 g,加太子参15 g、沙参20 g、玄参30 g、槐米10 g、车前草30 g 以增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继服7 剂后,患者多食易饥、口干渴多饮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糖为7.0 mmol/L,舌质转淡,脉弦滑。上方不变加山药30 g、红花20 g、丹参30 g、怀牛膝20 g、穿山甲5 g,共服10 剂,泛水丸,每次8 g,每日3 次,口服;并以二甲双胍片1 片/次,2 次/d,巩固善后。

例2 患者,男,42 岁,2012 年2 月13 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4 a 余。现病史:患者4 a 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时测FBG:13.8 mmol/L,未做系统治疗,前来就诊。症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晦暗,形体肥胖,口干,口苦,身困乏力,纳眠可,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可,舌质淡暗,舌体瘦小,边有齿痕,苔黄腻,水滑,脉沉弦。辅助检查示:BP 100 /80 mm Hg,ALT 47.70,TG 5.46,尿糖(+),HGB 169。心电图检查示:Ⅲ导联QS 波。彩超检查示:中度脂肪肝,胆囊息肉样病变。B 超检查示:前列腺体积增大。糖化血红蛋白:10.5%。西医诊断:①2 型糖尿病;②高脂血症;③中度脂肪肝;④胆囊息肉;⑤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为:消渴,辨证为肝胆郁热、血瘀痰浊。治宜清肝利胆、涤痰逐瘀,处方:胆南星6 g,半夏9 g,枳实10 g,竹茹12 g,黄连6 g,白僵蚕10 g,蝉蜕6 g,姜黄6 g,生大黄10 g,天竹黄15 g,葛根24 g,桃仁15 g,红花20 g,赤芍24 g,川芎15 g,丹参30 g,泽泻15 g,垂盆草30 g。同时配合二甲双胍片,1 片/次,2 次/d,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药14 剂后血糖明显降低,复查FBG:6.9 mmol/L,口干、口苦、身困乏力症状较前减轻,服药2~3 d 后大便每日2~3 次,后每日1 次,质正常,舌质淡暗,舌体瘦小,边有齿痕,苔黄腻,较前变薄。上方不变,配合二甲双胍片1 片/次,2 次/d,巩固善后。

6 讨 论

《成方便读》云:“夫人之六腑,皆泻而不藏,惟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则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不能得木而达也,土不达则痰涎易生。”痰涎日久,郁积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蕴积化热,故发为“消渴”。当今社会,是人平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舒,易引气滞胆郁,痰热互结,然消渴多发,治疗当以和胃利胆,清热化痰,升清降浊为主。

温胆汤一方出自宋代永嘉学派创始人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半夏为君,味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大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升降散一方出自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具有辛凉宣泄、表里双解、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化瘀导滞之功。僵蚕为君,味辛气薄,苦燥恶湿,故能祛风除湿化痰;蝉蜕为臣,甘寒无毒,质轻则升,能祛风清热。僵蚕、蝉蜕皆升浮之品,纯走气分,旨在升发三阳之气。姜黄、大黄皆苦寒沉降之品,既走气分,又走血分,二药相配旨在降泄中焦之浊。临证用药时可灵活加减,若口苦、口干甚者,可加郁金、夏枯草、天花粉以疏肝解郁、清心利胆、养阴生津;失眠者,加远志、夜交藤、合欢皮以宁心安神;眩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川芎以平肝熄风,活血止痛;心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

历代医家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蕴、胆胃不和之消渴由来已久,然若能在温胆汤基础上合升降散加减,以求清热化痰、和胃利胆、升清降浊、化瘀导滞之功兼备,则内外通和,阳升阴降,气机调畅,诸证皆除也。

此类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多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伴见有胆囊病变(胆结石、胆囊壁毛糙、胆囊息肉样改变、胆切除术后等),以及高脂血症、轻中度脂肪肝等。而此时距离糖尿病发病也许已有数年,多考虑中西医结合,多病种同治,以期最佳效验。

[1]杨玉莲,孙新宇.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肥胖型消渴30 例[J].中医研究,2007,20(4):48-49.

[2]庄稼英.2012 年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一)[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2,6(2):56-62.

猜你喜欢
竹茹僵蚕利胆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