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30例诊断与治疗

2012-01-23 09:13李雅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2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活动性

李雅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30例诊断与治疗

李雅楠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控制疾病减轻自身免疫现象所引起的组织损害。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30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27例症状很快控制好转出院,1例死亡,2例主动出院。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长存活期,了解脏器损害的范围、程度及疾病的活动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预后的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最典型代表。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清,它可能是遗传、环境(如感染和紫外线暴露等)及体内性激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SLE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慢性炎性疾病,典型病例诊断较容易,但SLE症状是多种多样的,非典型病例也不少,诊断上往往较困难[1]。选取临床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的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女28例,男2例;年龄15~53岁,平均35岁;反复间断发热,体温波动于38℃ ~39℃,发热时间1个月~3年。狼疮脑病、肾受累、血液系统损害、发热、血沉快、补体明显降低、皮疹、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表现,浆膜炎等均是病情活动的指标,以上表现越多,病情越重。

1.2 治疗 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狼疮活动性;休息与适当锻炼相结合;预防并积极控制感染;避免强日光照射;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肾、脑、心等;心理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随着早期诊断手段增多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预后已明显改善。所有患者27例症状很快控制好转出院,1例死亡,2例主动出院。SLE并非传染性疾病,要消除患者对本病认识的误区及恐惧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同时教育患者注意保暖,做好紫外线防护,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休息、预防感染等。

3 讨论

SLE的临床症状大休上可分为全身症状和脏器受损的症状。全身症状实质上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所引起的炎症表现,其中发热、全身疲乏感、体重减轻等症状出现频率高,与一般感染炎症没有区别;因肾,血液、肺和中枢神经等脏器受损会出现蛋白尿、贫血、咳嗽、精神障碍和癫痫发作等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是狼疮的特异性症状[2]。它们若单独出现,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症状可在病程中相继出现或在某一阶段同时出现,在以后的病程中,有的症状可反复出现,有的也不一定重复出现。为了诊断 SLE,需同时进行化验检查。SLE存在免疫异常、自身抗体、炎症及脏器功能障碍等是十分重要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结核菌素反应阴性、免疫球蛋白增高,抗核抗体及各种自身抗体的存在都是反映自身免疫的检查。此外,要知道有无脏器损害及其损害程度,有必要进行肺功能和肾功能等各脏器功能检查。

轻型是指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临床病情稳定,累及的靶器官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无明显SLE治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重型指有重要脏器累及并影响其功能。狼疮危象则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型SLE,包括急进性狼疮性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的血管炎等。

消除对SLE的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树立乐观情绪,生活规律。急性活动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和锻炼。去除各种诱因,包括停用可能加重或诱发本病的食物和药物、预防感染、避免日光曝晒和紫外线照射等。轻型SLE患者,可仅有关节肌肉痛、皮疹等表现,而无重要脏器损害。以关节肌肉痛为主要表现者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无效,应及早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于诊断为重型SLE的患者要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糖皮质激素是SLE治疗中最重要药物之一。一般选用泼尼松,起始剂量多为1mg/kg,4~6周后逐渐减量。当患者病情危重,如急性狼疮肾炎、重度溶血性贫血、严重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周身血管炎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狼疮肺炎或狼疮肝炎时,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临床上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诱发感染、消化系统溃疡、神经精神症状、肌无力、肌病、骨质疏松、无菌性骨坏死等等。重症SLE的治疗强调早期联合应用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CTX)是最常用的细胞毒性药物,特别在狼疮肾炎和狼疮脑病的治疗中效果确切。

SLE的病程中,常有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从长期临床观察中得知,疾病初期出现的症状在复发中往往会再现,当然也可能出现从未有过的新症状。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如疑有复发的可能,应停止减量,密切观察。如临床活动性较明显,可增加日服量的10% ~20%,观察活动性有无改善,如有明显的复发,则按初次投药方法子以治疗。

[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2]钟华,郝飞.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1):20-22.

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活动性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狼”来了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