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生 胡微微
北京市南苑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76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高血压是脑卒中和TIA的主要危险因素,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以及血压波动均与脑卒中或TI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与脑卒中再发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1]。血压的波动也是卒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2]。2005-10—2010-10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6例伴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24h血压监测,一组仅在就诊时测血压,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服药时间,观察2组脑卒中再发生率。
1.1一般资料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24h血压监测组66例,男36例,女30例,年龄50~74岁,平均(55.6±13.6)岁。仅在就诊时测血压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2~76岁,平均(56.5±12.3)岁。
1.2方法24h血压监测组门诊就诊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病人的血压曲线是勺形还是非勺形,评价病人的血压高峰时间段,选择谷峰比值大的降压药,在血压高峰段前服药,使药效动力学高峰与血压高峰重叠,7d后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降压药的效果。如血压24h达标,治疗方案不变,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动态血压监测,评估血压情况。如血压24h未达标,继续调整降压药剂量、种类、服药时间,7 d后再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直到血压24h达标。仅在门诊就诊测血压组主要根据就诊时血压和病人平时偶测血压相结合,调整降压药,一般服药时间在07∶00左右,1次/d;或07∶00和16∶00左右,2次/d,7d后根据复诊时的血压判断是否达标。2组治疗期间对并发脑卒中其他危险因素都给予相应治疗。动态血压测量:测量间隔设定白天1次/30 min,夜间1次/h。指导病人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测血压时病人上臂要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
1.3血压危险分层和动态血压达标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极高危:高血压(任何级别)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等),纳入的病人都是极高危。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标准:24h平均值<130/80mmHg(1mmHg=0.133kPa),白昼平均值< 135/85 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
1.4观察指标(1)再次发生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TIA);(2)脑血管病以外的心血管事件。
1.5统计学方法临床脑卒中再发生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作一致性和独立性检验。
24h血压监测组5a内再发脑卒中7例(10.61%),未再发脑 卒 中 59 例 (89.39%);对 照 组 则 分 别 为 20 例(33.33%)、40例 (67.67%),2 组 脑 卒 中 再 发 率 比 较,χ2=9.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且血压的波动也是脑血管病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3],血压波动影响剪切力,加重对血管内皮的损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稳定的斑块变得不稳定,血压的不稳定也影响脑灌注压,斑块的不稳定和灌注压的变化均能使脑卒中的风险增高,所以控制高血压和血压波动是防治脑血管病的关键。血压24 h波动,只有24h血压均达标,且尽量减少这种波动,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生率。24h血压监测能了解患者血压的谷峰比值和血压较高的时间段,及时调整T/P高的药物和服药时间,推荐使用作用时间达24h的降压药,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地控制血压,能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4]。24h血压监测使用方便,费用不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1]Toole JF.脑血管疾病[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88-201.
[2]孙丽,李硕彦,冯树贵,等 .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TCD观察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48-49.
[3]Bo Carlberg,Lars Hjalmar Lindholm.Stroke and bl-ood-pressure variation:new permutations on an old theme[J].Lancet,375(9718):867-869.
[4]张捷,陈海亮,张俊 .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