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涛
河南卢氏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卢氏 472200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传统影像X线、常规CT检查对颅底骨折的确诊率不高,目前诊断仍以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依据[1-2],易造成漏诊误诊,做出不符合病情的诊断,潜存医患纠纷隐患。我院2009-2011年采用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种方式三维重建确诊颅底骨折患者76例,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男49例,女27例;年龄10~78岁,平均42岁。车祸致伤67例,坠落致伤6例,打架致伤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不清、外耳道和口鼻出血、面瘫、听力下降、耳后淤血、“熊猫眼”征等。X线、常规CT检查未发现骨折异常征象,而临床疑诊为颅底骨折。
1.2 CT扫描与三维重建方法飞利浦Brilliance 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采用高清1 024×1 024矩阵超高分辨率功能显示,0.21mm像素,0.3mm超薄层厚扫描,扫描完成后,选择应用三维表面容积漫游、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多平面重建等多种技术,选择合适的阈值,进行多方位三维重建。
本组确诊颅底线性骨折49例,粉碎性骨折12例,凹陷性骨折3例,混合性骨折12例。额骨眶板眶壁骨折8例,视神经管骨折3例,颞骨岩部骨折5例并面神经管损伤2例,蝶骨体骨折4例,枕骨基底骨折2例,枕大孔骨折3例,鞍背骨折4例,斜坡骨折2例,岩锥骨折2例,乳突部骨折4例,右外耳道前壁骨折5例,蝶骨大翼骨折4例,蝶骨小翼骨折3例,蝶窦上下壁联合骨折2例,筛板骨折12例,颞骨岩部骨折并听小骨骨折1例,移位不明显的髁状突粉碎性骨折1例,上颌窦前壁并额骨眶板骨折1例,额骨眶板骨折并鼻骨骨折3例,额骨眶板骨折颧弓骨折3例。
颅底结构凹凸不平,副鼻窦、乳突气房的空腔,血管、神经通过的骨性管道,结构复杂,位置深,不典型、细微、复杂、移位不明显骨折,尤其是筛骨、颞岩、乳突部的微细骨折,传统影像X线检查受X线照射角度及颌面部解剖结构限制,图像发生重叠,不易分辨。常规轴位CT扫描图像,每一层面较厚,造成骨性结构重叠,并因部分容积效应形成假象,对颅底细微骨折也不易分辨诊断,易造成临床漏诊误诊[3-6]。
本组病例分析显示,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薄层扫描,层面薄、获得信息量最多,重叠干扰少,图像分辨率高,克服了轴位平面成像颅底骨质重叠,使部分容积效应减至最小。应用三维表面容积漫游、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等多种技术,进行不同方位三维重建,重建后颅底骨质图像,伪影小,失真率低,结构细致,提供骨质信息详细,并可在冠状位、矢状位、斜位等不同角度方位任意旋转,可从上、下、前、后等选择最佳观察视角,清楚显示正常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能清楚显示骨折的全貌,骨折与脑神经的关系,骨质结构清晰,对前颅窝、中颅窝深部不容易显示骨折的区域,微小骨折也可清楚显示其位置、实际大小、范围、形态、骨折碎片的数目、骨折线的走行及移位等整体状况,立体直观再现骨折情况,多平面重建还可以显示内部骨折情况,使颅底骨折的诊断更加准确、客观,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及误诊。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在检查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是目前诊断颅底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1]周良辅 .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25.
[2]高立达 .颅底骨折[M]//王忠诚主编 .神经外科学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5.
[3]肖勇,申开荣,郭仕伦,等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96-197.
[4]余梦菊,梁建科,许向东.CT扫描薄层骨算法重建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7(4):229-231.
[5]赵建军,程亭秀.HRCT在颅底骨折CT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6,19(2):323-324.
[6]彭涛,周增俊,徐宏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8,28(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