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正学
中药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二药常相伍为用,治疗各种瘀血疼痛、徵瘕积聚病证。近年来,中药三棱、莪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且能提高疗效。笔者就三棱、莪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临床上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各种继发性肾病以及慢性肾衰竭等,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将逐渐进展至终末肾衰竭。近年来,许多中医工作者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根据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酌情应用中药三棱、莪术,在提高CKD的临床疗效、改善病情、预防复发以及延缓肾脏病进展等方面,显现了较好的效果。如宋述菊治疗难治性肾病水肿,针对其病理变化,从血分求之,应用“三棱、莪术”活血破瘀利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张焱,常克根据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拟定安肾胶囊,该方由“三棱、莪术”、白芥子、瓦楞子等组成,临床获相当疗效,并通过实验证实此方能有效降低膜性肾病大鼠蛋白尿、减轻血尿、改善基底膜损伤程度[2]。肖燕芳,丁桂香用凉膈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3];黄晓军,陈欣童采用基础方加灌肠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4];张勉之,张大宁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6例[5],组方中均用到三棱、莪术,且疗效较好。
根据“DOQI”指南,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伤(肾病理学异常或血液、尿液、影像学的检查异常)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1.73 m-2持续3个月。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虚劳”“癃闭”“关格”等范畴,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瘀血、痰湿、浊毒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纠结,其中以血瘀为主。现代医学证实,慢性肾脏病多有外周血流减慢、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等高凝状态,并且多存在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球硬化等病理改变,上述病理改变与血瘀证密切相关,属于肾络瘀阻,是发生在肾脏的微型癥积[6]。唐容川《血证论》云:“癥之为病,总是气与血胶结而成,须破血行气,以推除之,元恶大憝,万无姑容”。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癥化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开宝本草》言三棱“主老癖癥瘕结块。”《品汇精要》谓莪术“破积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棱可使血液中血细胞压积减小和血沉速率降低而导致全血粘度下降,起到活血祛瘀之功效[7]。三棱中的甾体皂苷成分△5,6-胆酸甲酯-3-0-2-L-鼠李糖-(1 4)-β-D-吡喃葡萄糖,β-谷甾醇-3-0-β-D-吡喃葡萄糖苷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具有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8]。莪术不同炮制品均具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及调节血液流变性作用[9]。莪术可能通过抑制与纤维化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因子如TGFβ1,核因子NF-Kb来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阻止MyoFb的出现,以及通过下调PAI-1来调节纤溶系统平衡,抑制细胞外基质合成,促进其降解等机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10]。可见,三棱、莪术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符合中医治则治法,并有现代病理及药理基础。
慢性肾脏病多病程长,病位深,病情迁延,病变复杂,缠绵难愈。中医学认为,“久病入血”,“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血证论·瘀血》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结为癥瘕”。现代医学也证实,血瘀证既是诱发及加重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因素,也是发病及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6];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肾纤维化是发生在肾脏的微型癥积[11]。中药三棱、莪术破血祛瘀,是治疗各种徵瘕积聚的要药。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应用三棱、莪术,是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可明显提高慢性肾脏病的疗效。
[1]宋述菊.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2例.陕西中医,2001,22(4):202-203.
[2]张焱,常克.安肾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3):19-21.
[3]肖燕芳,丁桂香.凉膈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60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5):233-234.
[4]黄晓军,陈欣童.辨证论治加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陕西中医,2004,25(12):1070-1072.
[5]张勉之,张大宁.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5):297-298.
[6]武士锋,王自敏.王自敏从“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6):19-20.
[7]党春兰,辛小南.三棱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3):31-32.
[8]张卫东,王永红,秦路平,等.中药三棱中新的甾体皂甙.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17(2):174-176.
[9]王普霞,周春祥,陆兔林.莪术不同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研究.中成药,2004,26(11):905-906.
[10]刘迟,郭刚,胡仲仪.莪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2):71-73.
[11]王永钧,张敏鸥.痰瘀互结与肾内微型癥积.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