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东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1]。属于中医“泄泻”范畴。小儿泄泻是居第2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1~2次发病高峰,多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2]。全世界每年因泄泻致死的婴儿在400万以上,在中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泄泻,其中5岁以下有3亿多,病死率0.275%,居儿童主要死因第4位[3]。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特色优势,如中药内服、中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且患儿依从性好,临床广泛应用。笔者自2008-07以来,对156例泄泻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8-07/2011-08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治疗的泄泻患儿,共156例,其中男97例,女5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的8岁,平均年龄4.9±3.6岁;轻度脱水127例,中度脱水25例,重度脱水4例;风寒泻56例,湿热泄85例,食积泻15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中关于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l)符合诊断标准;(2)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
1.3 排除标准 (l)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泄泻;(2)重度营养不良患儿;(3)其他全身疾病者,如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和精神障碍性疾病患儿。
1.4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对症治疗,轻度脱水患儿给予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患儿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积极行液体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高热患儿给予退热剂;根据不同证型给予中药内服,或外用中药贴敷、针灸以及小儿推拿等疗法。
1.5 辨证分型施护
1.5.1 风寒泻 注意腹部保暖、避风寒,切忌受凉。可用腹泻贴贴于神阙穴,或用艾条艾炙足三里、神阙等穴。饮食方面忌食生冷瓜果和肥甘厚腻之品。仔细观察大便的量、质、色、气味,并作好记录。
1.5.2 湿热泻 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忌油腻辛辣食品,多饮水。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热水洗净臀部并用软毛巾拭干,以防发生尿布皮炎。
1.5.3 伤食泻 食用易消化之品,如稀粥、烂面片等,减少食量,延长进食间隔时间,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使胃肠功能得到自我休整时间。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饮食量及种类,直至正常饮食。吐泻严重者暂停饮食4~6h,待腹泻减轻后逐渐喂食少量母乳或米汤等容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24~48h,大便次数减少至每日<2次,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治疗24~72h,大便次数减少到每日<2次,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治疗72h,泄泻次数仍每日>2次,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4]。
156例患儿在抗感染、补液以及中医内服、外治等疗法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后,显效13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100%;疗程最短的2d治愈,最长的10d治愈。
泄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治疗腹泻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合理调护更是小儿成长过程防治泄泻的重要部分,切忌给腹泻患儿乱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使病情迁延不愈。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就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证分清病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5]。如伤食泻的患儿必须注意以饮食调护为重点,“饮食有节”则治疗会事半功倍;风寒泻的患儿则应注意起居调护,受风、受寒则会引起患儿腹痛、甚至腹泻加重;湿热泄的患儿由于肠中湿热蕴结,此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护理上应注意饮食清淡,大量饮水。
中医辨证施护遵循“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中医学认为每种疾病有其固定的病理特性,但相同的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阶段中,往往又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上要求既重视针对某一疾病特点进行一般护理,又要注意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采用特殊护理[6]。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结合“天人合一”理论,根据患儿自身体质特点等进行辨证施护。泄泻患儿应在发热、脱水、输液等一般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特殊的饮食调护、肛周护理等。另外,在辨证施护的同时也要注意中医学“标本缓急”,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若患儿吐泻严重、严重脱水则应暂停饮食以迅速补液为要,待脱水纠正后再进行饮食调护。
全面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辨证治疗与施护,能有效提高小儿泄泻的治愈率、缩短病程,从而尽快减轻患儿痛苦。同时,中医治疗疾病贵在“辨证”,辨证施护的前提也要准确辨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医生及时沟通交流,做好辨证施护。
[1]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5-124.
[2]杜秀英.婴幼儿泄泻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0):253.
[3]王慕逖.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2-242.
[4]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泄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l998,13(6):381-384.
[5]刘建娜,王超.浅谈中医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4):292.
[6]谭柳纯,徐君容.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应用概述[J].全科护理,2011,7(21):1964-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