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 李智永, 文江舸, 宋亮亮
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廖新, 李智永, 文江舸, 宋亮亮
目的 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总结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自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1 286名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根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7.3%(223/1 286),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21.3%、12.5%,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行为问题受多种因素等影响,本市儿童中母孕期危险因素、围产期因素、生长发育因素均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儿童出生前后、家庭和社会环境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行为; 儿童心理学; 数据收集; 危险因素; 儿童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行为偏离而不是某一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广义上等同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在沈阳市内5区随机整群抽取5所小学1~6年级各1个班,年龄6~11岁,共1 286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703名,女583名。
1.2 诊断标准(自拟) 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总分值超过第98百分位即判断为有行为问题作为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自拟诊断标准;(2)年龄6~11岁;(3)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慢性躯体疾病者。
1.5 调查方法 (1)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1],行为问题由113个条目组成。按0~2级计分,0,1,2分别表示无、偶尔有、明显或经常有等此项表现。各条目的分数相加即为行为问题总分;(2)自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儿童一般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家庭收入、家族史、母孕期情况、围产期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容共67项。组织所有参与调查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不合格者发回重填,并电话核实。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行为问题检出率 1 286名儿童中,行为问题发生人数223名,检出率为17.3%。其中男童150名,占总男童人数的21.3%(150/703);女童73名,占总女童人数的12.5%(73/583),经统计学分析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行为因子检出率 703名男童各因子异常检出率为1.2%~12.0%;583名女童各因子检出率为1.5%~8.5%,体述、社会退缩方面女童较男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违纪、多动男童较女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n(%)]
2.3 单因素分析 对1 286名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儿童行为问题有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结果显示,有11项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发现,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4%高于全国22省市调查结果[2],也高于济宁市(2009年,10.6%)、武汉市(2008年,14.6%)的调查结果[3,4],与广州市(2009年,17.4%)[5]的调查结果相近。造成行为问题发生率波动范围较大的原因除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行为问题发生率不同外,还可能受不同地区父母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理解、态度和评定偏差所影响。沈阳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有关。也表明在小学阶段,尤其要重点关注男童心理健康状况。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男童排在前3位的是多动、违纪和社会退缩;女童排在前3位的是社交退缩、体述和攻击性。主要是由于性别角色不同,思维不同,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待遇不同所致。建议家长要关注男童与女童的性格差异,灵活施用教育方法,学会用特殊的方法来解决特殊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母孕期危险因素、围产期因素、生长发育因素均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另外家庭环境、照看人的情况也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以上可以看出,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儿童出生前、出生后、家庭和社会环境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6]。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及围产期保健,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对避免和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有积极作用。
总之,儿童并非是缩小了的成人,儿童的心理行为发展即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行为问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家长、学校、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减少和避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因此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对于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高危人群及早干预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1] 忻仁娥.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评估工具-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26.
[2]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 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1):13-15.
[3] 孔庆胜,李晶,王文军,等.济宁市6~16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05-408.
[4] 余晓敏,吴汉荣.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1):64-65.
[5] 袁媛,赵静波,张柏芳.广州市1 010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59-361.
[6] 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9(3):192-196.
110032沈阳,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廖新,文江舸,宋亮亮),心理科(李智永)
廖新(1977-),女,中国医科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保健,E-mail:gogoliu1@sina.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2.039
R749.91
B
1674-3865(2012)02-0180-02
2012-02-15)
张小冬)
名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