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双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郑州 450052
上颌窦穿刺是诊断、治疗上颌窦疾病常用方法。由于上颌窦穿刺属创伤性治疗,穿刺部位隐蔽,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穿刺过程中存在着危险性,加之儿童配合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增加了穿刺过程中的危险性。我院自2010—06在上颌窦穿刺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对儿童在上颌窦穿刺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实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6实行风险管理前后医嘱给予上颌窦穿刺8~14岁患儿各800例,全部病例均经CT 确诊为上颌窦炎。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的风险识别:我们采用病例回顾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院内发生的风险事件和文献报道的风险事件,分析原因、全面认识、总结经验,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晕厥、鼻出血、面颊部肿胀、眼眶周肿胀、空气栓塞、的卡因过敏、穿刺针折断等风险,逐个制订风险防范预案和处理措施
1.2.2 针对个体进行风险评估:详细询问患儿既往史,着重了解麻药过敏史、出血性疾病史、晕厥史、12岁以上女孩是否为月经期等,通过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结合患儿年龄,判断患儿的配合能力,评估患儿是否存在潜在穿刺风险因素;操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技术水平,也是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治措施。
1.2.3 风险管理措施:在做好护士专科治疗操作技术培训和主动防范风险意识培养的同时,详细分析有可能发生的几类风险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
1.2.3.1 晕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后患儿无典型的晕厥发生,9例出现了晕厥先兆。儿童常见晕厥的发生原因为:(1)患儿看到粗大的上颌窦穿刺针产生恐惧、怕疼、紧张心理,反射性引起血管迷走性晕厥[1];(2)空腹、饥饿时低血糖也是诱发晕厥的另一重要因素。针对原因,我们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用赞美的语言鼓励患儿,消除其恐惧心理,使患儿接受并配合。(2)穿刺时让患儿闭上眼睛或用治疗巾蒙住眼睛,操作过程中不断和患儿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3)同时助手轻轻抚摸或攥住患儿的手,配合操作者给患儿鼓劲,能有效缓解和减轻患儿疼痛,减少晕厥发生[2]。(4)做到麻醉充分,避免穿刺疼,本组患儿均给于2~3遍局部麻醉。(5)护士操作应做到技术娴熟、稳、准、一次成功。(6)患儿在空腹、饥饿或者有晕厥史情况应避免穿刺。(7)在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口唇、面色,询问其感觉,如有晕厥先兆,立即停止操作,让患儿平卧,给氧气吸入[3]。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且不可勉强冲洗,以免症状加重,意识丧失,造成磕碰使穿刺针刺入眼内或颅内造成更大的危险。
1.2.3.2 面颊部肿胀及眼眶周肿胀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风险管理后发生面颊部肿胀1 例(为上颌窦恶性肿瘤手术后),无眼眶周肿胀发生。分析以往发生及报道过的病例,原因主要为:(1)穿刺时患儿紧张不配合,突然转动头位使穿刺针错位,操作者没确定针尖在窦腔内就注水冲洗;也可为恶性肿瘤破坏上颌窦壁骨质使冲洗液进入皮下组织。(2)护士在操作时针尖方向、位置、角度不正确,用力过大,过猛。面部肿胀是由于针尖过低、角度过大;眼眶周肿胀是由于针尖过高、角度过小。(3)操作者经验不足,对长脸型或瓜子脸型患者穿刺的特殊要求认识不够。防治措施:(1)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患儿配合。(2)操作者严格操作规程,没确切把握针尖在窦腔内不得注水冲洗。(3)正确掌握操作部位和方向,儿童穿刺针尖指向同侧眼外眦,穿刺针与鼻中隔的夹角呈40°左右。(4)重视长脸型患儿解剖特殊性,鼻腔外侧壁骨质较薄处略高,穿刺点应稍高,穿刺角度应稍小[4]。(5)穿刺时不可过猛。一旦发生面部或眶内肿胀,立即拔出针头,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密切观察。
1.2.3.3 鼻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3例鼻出血患者均发生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其中2例发生在穿刺时,1例发生为穿刺针后。1例为穿刺针较钝,不能穿过骨壁,而在鼻腔外侧滑行,造成黏膜损伤;1例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曾有手术出血史;1例患者穿刺前50d有鼻出血住院史,冲洗时又用加热盐水冲洗。防治措施:①严格掌握禁忌证:有出血性疾病史、女孩月经期等患儿禁止穿刺。②及时检查更换穿刺针,严禁使用秃、弯、钩针穿刺。③不使用温热盐水冲洗,以避免局部血管扩张致出血。④穿刺结束后1%麻黄素棉片妥善压迫穿刺点止血。
1.2.3.4 空气栓塞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空气栓塞是上颌窦穿刺少见但易致命的并发症。有文献报告因上颌窦穿刺引起脑气栓昏迷病例,兄弟医院也有因上颌窦穿刺造成气栓引起一过失性失明病例。分析造成气栓原因为窦口不通或开放不好,用力加压冲洗或用打空气的方式,试图使窦口开放脓液排出。防治措施:冲洗时阻力大、冲不通或阻力很大有极少量液体滴出时,且不可强行用力加压冲洗,更严禁用打空气的方式排出窦腔内分泌物,可用3%麻黄素棉片放入中鼻道内上颌窦自然开口处5~10min,使黏膜收缩,窦口开放,再轻柔加压试冲,如仍冲不同,即停止冲洗,避免造成气栓。若发现气栓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高压氧等治疗。
1.2.3.5 穿刺针折断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李雅英[5]报告因上颌窦穿刺针折断致断端滞留鼻腔病例。原因:穿刺针因各种原因变形或穿刺时拔针前未套针心,穿刺针易打弯折断。防治措施:及时检查、更换穿刺针,严格操作规程,穿刺时和拔针前必须套好针芯。
经过培训,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对2010-06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医嘱给予上颌窦穿刺各800例患儿穿刺情况进行比较,拒绝穿刺例数分别为74例、11例;发生各种风险事件例数分别为10例、1例。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6]。风险的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儿童上颌窦穿刺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有风险事件发生,易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因此,加强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确保患儿治疗安全、避免纠纷的关键。
儿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风险发生的特点为:儿童的遵医行为和配合能力差;工作5a以下低年资护士风险意识低[7],评估不到位,是造成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3a前我院门诊治疗室3位高年资护士相继退休,接替工作的几名护士年资较低,专科治疗操作经验不足,风险意识差,造成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加强风险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制定穿刺操作流程、风险防范预案,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1次经验总结,将风险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积极预防,减少了风险事件和拒绝穿刺例数,实现了上颌窦穿刺治疗的安全管理。
[1]张晓燕.上颌窦穿刺术在耳鼻喉门诊504例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谈论学杂志,2009,9(74):3 452.
[2]凌娅娅,李巧荣,王明松.抚触在上颌窦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4(19):612
[3]何家荣,马云祥主编.实用神经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311.
[4]黄继红,凌炽星.上颌窦穿刺冲洗100例操作体会[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3,9(3):154-155.
[5]李雅英.上颌窦穿刺术少见并发症1例[J].临床耳鼻喉杂志,2006,20(13):613.
[6]李小燕.护理风险及风险护理成本管理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0,28,(5):72.
[7]杨莲荣,戴青梅.护理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