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其他大型铜铸动物塑像(续前)

2012-01-23 06:08王福谆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12年2期
关键词:北京故宫颐和园塑像

王福谆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广东 广州 511400)

7 清代铜谛听

我国古人曾经创造出很多神兽、异兽,除了上述神兽“特”之外,还有一种叫“谛听”的神兽,在四川成都市著名佛寺文殊院内,就保存有一尊唐代铁铸“谛听”(又名“善听”),而在安徽九华山化城寺,则藏有一尊清代康熙年间铸造的铜“谛听”,见图9所示。铜“谛听”高0.8 m,长近1 m。虽然都叫“谛听”,但外貌差异甚大,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谛听”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兽,是一头善于用“听”来分辨一切、神通广大的奇兽。两尊“谛听”不仅产地相距甚远,年代更相差悬殊,两地匠人的想象力,当然有很大不同,因而,两尊“谛听”必然差异甚大。据说,“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地藏菩萨的渡化惠及地狱,所以,人们常常是活着寄希望于观音菩萨,死后则祈求地藏菩萨的慈悲。而“谛听”则是使地藏菩萨知晓地狱一切的得力助手,所以,“谛听”又名“地狱耳”,地藏菩萨能深得佛教徒的信任,是和“谛听”密不可分的。

图9 清代铜谛听

清代这尊铜铸“谛听”,其后足蹲伏于地,前足挺立,高昂的头部,似乎发现情况而向后转,耳朵竖起,突出了专心收听的神态,其造型虽奇特,却十分生动。铜“谛听”不仅雕塑的艺术水平很高,而且,铸造的技术水平也非常高,兽头的五官和鬃毛,以及兽足上的鳞甲等,都铸造得十分清晰,全身光洁,表面质量很高。铜“谛听”是由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众信士募化给九华山金地藏的大吉祥物。兽身上还铸有“清康熙年铸造”和“姑苏梅诚吾造”等铭文,是一尊有确切铸造时间和地点的古代金属文物,在我国地方铸造的文物中,铜“谛听”可算是上品,是我国古代大型艺术铸造铜像的珍品之一。

8 清代铜龙

龙,也是我国古代人们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并由图腾崇拜物,逐步演变而成为人们虚拟的吉祥动物,并被古人视为“四灵”(龙、凤、麒麟和龟)之首,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在封建时代,则被封建帝皇窃为己有,自命为“真龙天子”,从而龙就成为封建时代皇帝的象征,但是,龙的漫长历史和它本身包含的丰富的民族意义,使龙一直活在民间,是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力量和精神的象征。对龙的崇拜,是中华民族心理选择的结果,所以,现在“龙”这个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也称中国为“东方巨龙”。而龙的艺术形象,更是极其丰富多彩。在古代皇宫中,雕塑和绘制的龙和龙纹非常之多,在北京故宫,有成千上万条龙[15],光是太和殿的各种装饰中,就有12654条龙,也有说太和殿内共有13844条龙纹。而且,故宫内还有铸造的大型铜龙,即:铸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的北京故宫雨花阁屋脊上的4条铜龙,以及清代光绪年间铸造的北京故宫储秀宫前的一对铜龙。此外,根据清乾隆皇帝的旨意,在河北承德建造了仿西藏喇嘛教寺庙的须弥福寿之庙,其俗称金瓦殿的妙高庄严殿屋脊上,也有乾隆年间铸造的8条大型铜龙。在北京颐和园的仁寿殿和排云殿前,也各有一对清代大型铜龙,这些铜龙都是清代艺术铸造的杰作。

北京故宫外西路春华门内的雨花阁,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鎏金铜像,二、三、四层都供奉着很多佛像,是故宫内最高佛堂,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铺满铜瓦的屋顶上,有4条铜龙和一座铜塔,但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铜龙被拆除以便重熔。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时,由清廷造办处重新铸造了4条更大的铜龙,就是现在屋脊上留存的4条铜龙,见图10所示。铜龙长度达到3.6 m,全身镀金,头向外,躬身翘尾,伏在四条屋脊上,似在行走,又像要腾空飞跃,十分生动,其雕塑艺术水平很高。铜龙和镀金铜瓦以及屋顶正中的镀金铜塔相配,使雨花阁顶金光闪闪,耀眼夺目,非常壮观。

河北承德市的须弥福寿之庙,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怀柔蒙、藏各族,修建的仿西藏喇嘛教寺庙的外八庙之一,须弥福寿之庙内的妙高庄严殿,其重檐攒尖式殿顶,全部用鎏金铜瓦覆盖,故俗称金瓦殿。殿顶四脊的每一脊上都有2条铜龙,一条朝上,一条朝下,总共有8条鎏金铜龙,参见图11所示。每条铜龙长4 m,高1.84 m,重量分别为318.5 kg和321.5 kg[16],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铸成。这8条金色铜龙,造型生动,姿态各异,躬身翘尾,张牙舞爪,犹如上下飞腾的活龙再现,远望金光灿烂的金瓦殿顶,比北京故宫雨花阁更为壮观。铜龙的雕塑艺术水平高超,铸造工艺也非常精致,全身光洁,无任何铸造缝隙,所以,妙高庄严殿的殿顶四脊上的8条铜龙,和北京故宫雨花阁屋顶上的4条铜龙一样,都是清初大型失蜡铸造的珍品。

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中,有一个“中国馆”,收藏1860年从中国抢掠去的大量圆明园文物,达1000多件,其中,就有中国的古代铜龙[17]。

图10 雨花阁清代铜龙

图11 妙高庄严殿顶清代鎏金铜龙

至于北京故宫内储秀宫殿前的一对铜龙,高1m,长1.6m,则铸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而颐和园内仁寿殿和排云殿前各一对铜龙,其长度亦在1.6m~1.8m之间,也都是清代光绪年间铸造的,由于在时间上,已经在1840年之后,不属于古代史的时间范畴内,但考虑到都是清代留存的,而且,这6条单独造型的铜龙雕像,其造型非常精美,铜龙按中国传统形象来塑造,昂首翘尾,眼瞪前方,躬身向前,而且前脚已经抬起,处于似动非动之形态,既生动,又美观。其铸造方法也沿用我国古代传统的失蜡法,所以,无论是雕塑,还是铸造水平,都属上乘。图12所示的,是其中的一条铜龙,距今也已有一百多年,亦是少见的珍贵文物,故在此一并给以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9 故宫清代铜獬豸

北京故宫御花园钦安殿前天一门的两侧,有一对鎏金铜獬豸,高1.35 m,长1.3 m,蹲坐在石座之上,是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铸造的,见图13所示。铜獬豸造型独特,威武雄壮,雕塑和铸造水平一流,为御花园的美景增添不少光彩。

图13 御花园清代獬豸

獬豸也是我国古代人们想像出来的一种神兽。传说,尧帝时期,我国最早的法官皋陶断案,就是用獬豸去顶撞有罪的人,称作獬豸角触定罪,是中国古代一种神明裁判。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说,獬豸似牛,有一角,能辨别是非曲直,总用角去顶撞理亏的一方。也有说:獬豸是一种神羊,独角,能别曲直。《辞源》中关于獬豸的解说是:“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后世以为御史之补服”[18]。獬豸既然和司法断案关系密切,故封建朝代的御史,按察史等古代司法官员都戴獬豸冠,官袍前后也都有獬豸图样。故宫御花园中设置的这一对铜獬豸,其造型是龙头、独角、狮尾、龙爪,非常威猛,是古代正义的一种标记,将其陈设在天一门前,寓意执法公正,彰善惩恶,能触邪佞,弘扬光明,以示皇帝为明君。至于有些资料称其为铜麒麟,则属误传。

10 颐和园清代铜麒麟

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前的院子中,有一尊铜铸麒麟塑像,见图14所示,蹲坐在高1.2 m的汉白玉石座之上,雄伟、美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与之合影留念。铜麒麟高2m,长1.9m,是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铸造的,原来共有一对,置于圆明园的长春园宫门前,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其中一只铜麒麟破坏了,剩下的一只铜麒麟,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又被地痞趁乱打断右腿,1937年6月,移置到颐和园后,才配上右腿,并陈列在仁寿殿前[19]。

图14 颐和园铜麒麟

麒麟亦是传说中的神兽,是象征太平、祥瑞之兽。在我国古代,将麒麟和凤、龟、龙、白虎一起,称作五大灵兽。麒麟形态凶猛而性情和善,“设武备(角)而不害”,故又称仁兽,有“麒麟出而天下太平”之说。所以,在清乾隆时,铸造了一对大型铜麒麟,放置于圆明园这一著名的皇家花园内,不料,这祥瑞之兽也会遭此厄运。当然,在圆明园内,遭到厄运的铜铸动物雕像还有不少,例如:安佑宫前的铜鹤、铜鹿;凤鳞洲上的铜凤凰;远瀛观前“十狗逐鹿”大水法中的10只铜狗和一只铜鹿等等,均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不知去向,而海宴堂前12生肖兽首人身塑像中的铜兽首,也都被英、法侵略军抢走[19],这笔帐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现在,留存在颐和园仁寿殿前这一尊铜麒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尊古代大型铜麒麟,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具有“龙头、狮尾、牛蹄、鹿角”的造型特点,周身遍布鳞甲,怒目张口,形态奇特,铸造工艺上乘,艺术水平很高,是清代早期大型失蜡铸造的精品,又有难忘的经历,实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大型金属文物,属国宝级文物。

11 故宫清代铜龟和铜鹤

北京故宫内,共有3对大铜龟,分别安置在太和殿、乾清宫、长春宫前的露台上,以示长寿,特别是龟、鹤在一起时,更是象征龟鹤遐寿,江山万代之固。所以,在上述三处的大铜龟旁,都安置有一对铜鹤,这是清代统治者想借龟鹤长寿之意,以永保江山,这当然只是统治者的一厢情愿。不过,这3对铜铸大乌龟,却是我国古代留存的唯一的3对大铜龟,故宫之外是见不到的。而且,铜龟的艺术水平和冶铸技艺都很高超,亦是清代艺术铸造的精品。

图15 太和殿前清代铜龟

太和殿前的铜龟塑像,见图15所示,是现存最大的古代铜龟,高1 m,长1.4 m。安置在汉白玉石座之上,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铸造的。铜龟昂首张口,四肢伸展爬出,龟头的雕塑有些奇特,与平时常见的乌龟不太一样,显然,铜龟的整个雕塑中,有很多是塑匠的艺术跨张之笔,铜龟身上的纹饰、背甲、四肢脚爪等都雕铸得非常精细、优美,是古代传统失蜡铸造的佳作。而乾清宫前露台上的一对铜龟,则和铜座铸成一体,龟身高0.62m,通高0.8m,长1.2m,亦是清乾隆年间铸造的精美的艺术铸造作品。

北京故宫内,共有4对大型铜鹤,分别安置在太和殿、乾清宫、长春宫和翊坤宫前。前3对铜鹤是和铜龟一起安置,是表示龟鹤长寿,意在表明龟鹤与天地同寿,希望清朝江山永固万年,从清乾隆年间就开始设置,所以,这3对大铜龟和3对大铜鹤,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而翊坤宫前的一对铜鹤,则是清光绪九年铸造,是和一对铜凤安置在一起,是为了庆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专为慈禧个人祝寿的。另外,在颐和园乐寿堂前,也有一对清光绪年间铸造的铜鹤,是和一对铜铸梅花鹿以及一对大铜瓶陈列在一起,将“鹿”、“鹤”、“大瓶”聚集一起,是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也是专为慈禧太后享用而制造的。

太和殿前的铜铸仙鹤,铸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是现存最大的古代铜鹤,高2.1 m,立于长0.82 m,宽0.58 m的汉白玉石座之上,见图16所示,铜鹤的造型自然、优美,微张的鹤嘴朝着蔚蓝色的青天,全身光洁,双翅的羽毛纹饰清晰,乌青色的外表显得古朴典雅,其雕塑艺术和冶铸工艺都属上乘。而乾清宫前露台上的铜鹤,高1.7 m,是和铜座铸在一起,在长0.72 m、宽0.52 m的铜座上,铸有很多小山,铜鹤站立在各小山之间,显得高大,其形体虽比太和殿铜鹤稍小,但艺术水平和工艺技巧,则完全可以和太和殿铜鹤相媲美,都是清代初期大型艺术铸件的精品。

12 清代铜凤

图16 太和殿前清代铜仙鹤

清代铸造的铜凤共有5对,最早的一对鎏金铜凤凰,是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铸造的,该对铜凤原置于世界闻名的北京圆明园内,位于万春园东路凤鳞洲岛上的殿门前,可惜,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并火烧圆明园的过程中被破坏,从此就不见了。现存的清代大型铜凤凰,还有4对,分别置于北京故宫的翊坤宫前和体和殿前,以及颐和园的仁寿殿前和排云殿前。不过,这4对大型铜凤凰都是清代光绪年间铸造的,已是1840年后的清朝晚期铸造的文物了,不属古代范畴之内,但是作为清代晚期的大型金属文物,这4对铜凤的铸造方法,是继承了清代前期的传统,其艺术水平和冶铸水平都很高超,是我国仅存的大型铜凤凰,其造型都非常优美。凤凰在封建社会中,是皇后和皇太后的象征,故清光绪年间铸造的这4对铜凤凰,当然和慈禧太后有关,例如:北京故宫翊坤宫前的一对铜凤凰,高1.42 m,立于铜座之上,故通高为2 m,铜座上铸有铭文:“万古长青”、“清光绪九年制”,故知,这对铜凤凰就是为庆祝慈禧太后50大寿而特铸的礼物,其造型和铸造的质量,当然都是很高的,好在现在已经不再为皇家私有,而成为广大游客欣赏的古代文物了。北京颐和园内的两对铜凤,当然也是为了慈禧而铸造的,仁寿殿是慈禧在颐和园时听政的地方,又是慈禧做寿时“万寿庆典”中举行筵宴的地方,故殿前铜龙和铜凤的陈列方式都一改传统,变成“凤在上,龙在下”,以突出慈禧地位高于皇帝,故铜凤的雕塑艺术水平和铸造工艺水平都很高。而排云殿也曾多次为慈禧做寿欢庆,当然也要安置铜凤,在图17中,就是安置在颐和园排云殿前的一只凤凰铜像,立于铜座之上,凤凰全身羽毛纹饰清晰,从头到尾,其造型都非常优美,不愧为“鸟中之王”。

图17 颐和园清代铜凤凰

13 清代铜鹿

我国古代早已有青铜铸造的小型铜鹿,在考古发掘出的云南青铜时代动物纹牌饰中,以及内蒙古草原发掘到的动物纹铜饰中,都有立鹿铜饰。南京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小型青铜卧鹿像,长26 cm。不过,大型铜鹿塑像,直到清代才有。北京圆明园的长春园西洋楼中,曾有称作“大水法”的精美喷水池,位于远瀛观前。喷水池中心有一只铜鹿,是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铸造的,铜鹿作向南奔跑之势,造型十分逼真。在池的东西两侧,各有铜狗5只,水由铜狗的口中喷出,射向铜鹿,称为“十狗逐鹿”,构成圆明园中非常优美的一景,可惜,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破坏,铜鹿已不知去向。现存的清代铜鹿还有2对,分别安置在北京故宫储秀宫和颐和园乐寿堂前。梅花鹿是东北特产,深得清朝满族统治者喜爱,故常出现在皇室雕塑和图画之中。北京故宫储秀宫的一对清代大型铜鹿,见图18所示,高1.6 m,置于高0.22 m的铜座之上,故通高为1.82 m,铸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而颐和园乐寿堂前的一对大型铜鹿,3脚立于铜座之上,通高1.8 m,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艺术水平很高,铜座上铸有“光绪年制”的铭文,故知也铸于清光绪年间,但和一对铜鹤以及一对大铜瓶,对称地排列在乐寿堂前两侧,则是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因为乐寿堂是慈禧在颐和园时居住的地方,当然一定要保证她太平无事,平平安安了。不过,现在也已成为颐和园中一个人人都可以参观的旅游景点了。

图18 颐和园清代铜鹿

14 大型动物塑像的铸造

在前两篇文章中,已对古代大型铜铸狮子和铜牛作了叙述,本文叙述的古代大型动物塑像就更多了,包括大型的铜马、铜象、铜羊、铜鹿、铜特、铜谛听、铜龙、铜凤、铜獬豸、铜麒麟、铜鹤和铜龟等,这些动物的大型铜铸塑像,种类不同,造型各异,铸造精良,多姿多彩。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方法铸造出来的呢?作者在“古代大铜狮”一文中,已对大型铜狮的铸造作了叙述,指出古代大铜狮的铸造方法有两种,即泥型法和失蜡法,并叙述了各自的铸造工艺过程。其他古代大型动物塑像,也不外乎采用这两种方法,现存的明代以前大型铜铸动物塑像,大都是泥型法铸造的,而故宫和颐和园等处的古代大型动物铜像,因和皇家有关,是由朝廷的内务府造办处负责铸造的,所以,主要是采用失蜡法,以保证一些形状复杂、分型困难的动物塑像也能一次整铸而成,并使塑像的层次丰富,形象生动。这可从清廷内务府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遵旨承制宁寿宫铜龟两件,所提出的用工、用料和用银的奏折中得到证实:“黄铜烧古铜龟二件,连座各通高二尺二寸(0.73mm),共用黄铜四千六百三十二斤十二两(2316.6 kg)。按例外雇拨蜡匠二百四十三工,铸匠四百三十一工,……按例用买办松香一百二十九斤十一两(164.8 kg),灯油三十二斤六两(16.2 kg),黄蜡一百五十五斤十两(77.8 kg)……”。可见,这2件故宫的铜龟,的确是用失蜡法铸造的。至于失蜡法铸造的工艺过程,可参阅古代大铜狮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故不再重复了。

[15]上官丰.禁宫探秘[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1:54.

[16]杨昭华.承德之最[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60.

[17]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流失文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40.

[18]商务印书馆编审部.辞源(改编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471.

[19]曾昭奋,何重义.一代名园圆明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40,217.

(续完)

猜你喜欢
北京故宫颐和园塑像
颐和园
北京故宫游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颐和园中的『园林博物馆』
《长江奉节夔门》《北京故宫角楼》
礁堡·塑像
故宫也要当“网红”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