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国,赵玉清,江靖* ,李文乔,涂俊杰,刘冲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2.红安县林业局森林病虫防治站,湖北红安 438400;3.荆门市彭场林场,湖北荆门 448269;4.黄石市园林局,湖北黄石 435002)
危害林木的白蚁种类很多,据调查南方就有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歪白蚁 Pericapritermes nitohei(Shiraki)、尖唇异白蚁Heterotermes aculabialis(Tsai et Huang)、黄肢散白蚁 Reticulitermes flaviceps(Oshima)、细颏散白蚁 R.subleptogulus Pinh et Xu等20余种[1],但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以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家白蚁危害最烈。
在20世纪初,人类使用砷剂防治白蚁;20世纪40年代使用化学药剂滴滴涕、三氯苯、五氯苯酚、二溴乙烷等防治;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氯丹、林丹、七氯、犹氏剂、艾氏剂及灭蚁灵等有机氯灭蚁剂。由于有机氯灭蚁剂对人类及环境产生危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异柳磷)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及氰戊菊酯等)已逐渐取代有机氯灭蚁剂。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筛选出氟虫氰、氟虫胺及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等特异性灭蚁剂。防治措施多采用化学屏障技术(用杀虫剂或泡沫剂处理土壤、木材,重复施药技术,纤维或塑料“地毯”预防白蚁)、物理屏障技术(用固体颗粒、固体片状材料阻隔)和白蚁诱杀技术(毒饵诱杀、引诱—处理—释放,简称TTR)。目前世界各地正处在热研之中。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昆虫脂肪体、咽侧体等内分泌和腺体造成损伤破坏作用,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致使昆虫因无法顺利蜕皮而死亡[2]。用灭幼脲等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研究较多,但用于白蚁防治的未见报道。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为土栖社会性昆虫,具有群集、隐蔽生活习性。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等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通过白蚁间的交哺行为起到在白蚁群体内传播、扩散作用,当蚁巢白蚁因蜕皮发生困难,且死亡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白蚁巢群将难以维持而死亡,因而能有效地杀灭白蚁群体[2]。
作者从2007年开始选用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作灭蚁药剂,用天然饵料锯木屑作引诱剂,通过天然饵料引诱白蚁野外试验[3]和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白蚁室内毒力测定,研制出白蚁LLDPE诱杀袋,经过4 a的研究和林间诱杀试验,取得一定成果。
1.1 材料
1.1.1 药剂配制 95%灭幼脲原粉(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安阳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各1 g,分别溶解在100 mL N,N—二甲基乙酰胺中,再加蒸馏水900 mL配制成母液。
1.1.2 引诱剂配制 松、杉、悬铃木锯末各20%,小米粉14%,糯米粉13.8%,甘蔗渣10%,增效剂2%,防腐剂 0.2%[3]。
1.1.3 诱杀剂的配制 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分别按药剂原粉有效成分与引诱剂的重量比1∶8 000,1∶6 000,1∶4 000 配制成诱杀剂。
1.2 诱杀方法 将配置好的诱杀剂灌装到直径为4 cm的LLDPE袋中制成白蚁诱杀袋(图1),白蚁诱杀袋的长度视树干直径大小而定,袋的一侧用大头针打1排孔、两端系棉线。诱杀袋打孔的一侧贴向树干缠系在有泥被或泥线的树干上,缠系高度离地面80~120 cm,上再缠绕1~2层宽15 cm透明胶防雨防潮(图2)。
图1 白蚁诱杀袋
1.3 样地设置与诱杀对象 2009年5月30日-6月2日,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和武汉市江夏区青龙山森林公园设置试验样地。诱杀对象为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3种药剂各设3个浓度加对照4个处理(记为Ⅰ,Ⅱ,Ⅲ,CK),对照为5%清水+引诱剂。每个处理3次重复(记为下标1,2,3),共计36个小区,每个小区有3棵以上具泥被或泥线的樟树,小区间四周设5 m以上保护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图2 白蚁诱杀袋缠系高度
1.4 调查与统计 5—6月缠系白蚁诱杀袋前根据树干有无泥被或泥线,调查样地各小区白蚁危害率,9—10月调查样地各小区诱杀后白蚁危害率,按以下公式统计白蚁为害减退率及诱杀效果,利用DPS软件进行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其差异性。
1.5 应用推广 在小区诱杀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选用诱杀效果最好的95%氟铃脲TF 4 000倍制作LLDPE白蚁诱杀袋,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独山村、荆门市彭场林场肖巷分场、黄石市团城山公园和人民广场等地进行应用推广。在推广应用林内,凡有蚁被或蚁线的林木均缠系白蚁诱杀袋。
2.1 诱杀效果 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诱杀白蚁的为害减退率及诱杀效果见表1。
2.2 结果分析
2.2.1 方差分析 计算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不同处理对白蚁的诱杀效果的自由度、平方与均方,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药剂的F药剂为23.71,F处理为 36.76,均大于 F0.01=5.72(P <0.01),表明3种药剂组间和3种处理组间都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F交互为0.53,小于2.82(P >0.05),表明药剂与处理两组间交互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表2)。
表1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诱杀白蚁效果 %
表2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与3种处理方式两因子交叉重复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2.2.2 多重比较(邓肯LSR法) 对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和3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由于试验中3种药剂与3种处理两种因子的重复数据相等,比较的LSR0.01值一样(表3)。用表3中的LSR值分别去检验3种药剂平均数及3种处理水平平均数间的差数的显著性,其结果列于表4、表5。
表3 SSR值及LSR值
由表4可知:95%氟铃脲TF与97%除虫脲TF和95%灭幼脲TF平均数之差为7.79,17.08,分别大于LSR0.01值7.01和7.32,表明95%氟铃脲TF和97%除虫脲TF及95%灭幼脲TF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97%除虫脲TF与95%灭幼脲TF平均数之差为9.29,大于LSR0.01值7.01,表明97%除虫脲TF与95%灭幼脲TF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表4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
表5 3种不同处理方式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
由表5可知:处理Ⅲ与处理Ⅱ和处理Ⅰ平均数之差为11.15,21.28分别大于 LSR0.01值 7.01和7.32,表明处理Ⅲ与处理Ⅱ及处理Ⅰ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Ⅱ和处理Ⅰ平均数之差为10.14大于LSR0.01值7.01,表明处理Ⅱ及处理Ⅰ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2.3 应用推广 用95%氟铃脲TF 4 000倍制作LLDPE白蚁诱杀袋诱杀效果均在89%以上,最高达到97.61%(表6)。
表6 95%氟铃脲4 000倍LLDPE塑料白蚁诱杀袋应用推广诱杀效果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树干缠系白蚁诱杀袋诱杀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95%氟铃脲TF与97%除虫脲TF和95%灭幼脲TF诱杀效果差异极显著,97%除虫脲TF与95%灭幼脲TF之间差异也极显著。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和95%氟铃脲TF浓度为8 000倍时,平均诱杀效果依次为62.15%,73.82%和 81.4%;6 000倍时,依次为75.11%,85.52%和91.26%;4 000倍时,依次为83.99%,96.06%和100%。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均可作为诱杀白蚁的药剂,氟铃脲最优。同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也极显著。
几丁质抑制剂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制作的白蚁诱杀剂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95%氟铃脲TF 4 000倍LLDPE袋在林间树干缠系诱杀白蚁操作方便,诱杀效果好,可在林间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
[1] 张再福,朱建华,陈红梅,等.三明地区林木白蚁种类、分布及危害的调查[J].华东昆虫学报,2002,1(1):29 -35.
[2] 刘炳荣,钟俊鸿.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昆虫天敌,2006,28(4):180 -187.
[3] 江建国,张文颖,曾文豪,等.天然饵料引诱黑翅土白蚁野外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1):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