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玲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河南商丘 476100
在临床内科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比较多发和常见,指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伴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时在发病初期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猝死率,临床护理是提高治疗水平的关键环节[1-2]。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在其治疗全程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本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3岁,平均(63.3±2.5)岁,病程1.5~10年,平均(5.2±0.1)年,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气促和胸痛表现。
1.2.1 基础护理 为降低心肌氧耗量,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周。由护理人员协助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等日常活动。第2周除低血压的患者外,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行四肢被动运动或轻微运动,对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若病情在第3~5周呈稳定状况,可渐离床走动,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的次数,行体力恢复。
1.2.2 心理护理 患者因发病急且突然,加之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易产生恐惧和濒死感,进而情绪失落,焦虑不安[3]。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就疾病的相关知识、临床治疗的目的和预后向患者做简单介绍,护理操作要轻柔,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做到关心和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3 饮食护理 应给予多维生素、低盐、清淡易消化、低脂、刺激性小、胆固醇低的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而使心脏负担加重。禁烟酒,对频繁呕吐的患者可暂禁食,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可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进行控制,并控制体质超重者的总热量,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对钠盐的摄入进行限制。
1.2.4 疼痛护理 患者病发心肌梗死时常有剧烈的胸痛伴发,心肌梗死面积会因疼痛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进一步扩大,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性质、部位进行密切观察,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遵医嘱给予适当镇痛剂进行缓解。
1.2.5 吸氧护理 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使无肺部感染或左心衰竭等伴发疾病,也会有程度不等的低氧血症伴发,可能因小气道在细支气管周围发生水肿的情况下出现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降低了气流量,减少局部换气量。可采取在发病早期鼻塞给氧24~48 h,使患者疼痛、气短、焦虑症状减轻,有肺部疾病、左心衰竭、休克的患者,可依据动脉血气分压结果处理。
1.2.6 大小便护理 患者在病发后第3天仍无排便者,需适当应用缓泻剂给予,在有便意时应用石蜡油灌肠或开塞露塞入肛门,排便时勿屏气用力,无并发症者患者又在床上排便不习惯可在床边椅子处排便,若有尿潴留的患者,可采用听流水声、按摩腹部等方法进行诱导,若均无效可行导尿处理。
1.2.7 心电监测 患者多在24 h内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多见,行连续心电监测可较好发现,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纠正,护理人员需对心律失常的各种图形正确识别,使心电监测的质量得以保证,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限制。同时,患者血压的高低可对是否发生休克有提示作用,及时发现可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每15~30 min行1次测量,若患者血压出现下降,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即可做出休克状态的判断,给予抗休克治疗,可使病情尽快好转。
1.2.8 溶栓治疗的护理 患者在病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榕栓治疗时,需对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疗效、给予方法及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其中脑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出血是常见不良反应出血的表现,故在行溶栓治疗时,需对患者瞳孔、神志、血压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若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呕血、咯血、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出血、便血等情况,即立即报告医生并行抢救准备。
本组60例患者,经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和临床治疗,抢救成功59例,占98.3%,死亡1例,占1.7%。
在临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多发和常见,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其病理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未充分建立侧支循环,供血突然中断或急剧减少,急性缺血达20~30 min,即可发病[4-5]。其抢救成功率除和操作医师技能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临床全面整体的护理,应用监护仪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若有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及时给予纠正,每日对除颤器进行检查,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安情绪,营造一个舒心、整洁、安静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6]。
总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心电监护、疼痛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等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1]黄桂传,李平.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J].广西医学,2010,32(6):79-80.
[2]杨霞芳,朱心智.心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07,9(29):85.
[3]姚小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心理剖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19(6):35-37.
[4]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181-182.
[5]王青峰,吴玮,屈莉.早期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6):706-707.
[6]张小燕.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J].广州医药,2007,38(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