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云南热区的重要水果,在14个州市的67个县均有种植。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相比,地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云南香蕉产区不受风害或寒害影响,一年四季均可生产香蕉,且香蕉生育期长、糖分积累多、口感好。独特的环境优势,使许多原在海南、广东、广西的香蕉种植专业户转移到云南,加快了云南香蕉产业发展的步伐。目前,全省香蕉种植面积已突破6.67万 hm2,产量达120多万t,跃居全国第二。在2008年启动实施的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中,因在香蕉科研领域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丰硕的科研成果,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被列为 “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研究室”、“高原山地栽培岗位”及“红河综合试验站”建设承担单位。从科研到成果应用,几年来,环资所香蕉科研工作者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
2007年的香蕉“癌症”事件曾让蕉农损失惨重,“谈蕉色变”。病虫为害对香蕉生产的影响从中也可见一斑。“由于香蕉生产面积的扩大及栽培措施改变等因素,香蕉病虫害种类增加,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云南香蕉的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国家香蕉产业体系“高原山地栽培”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环资所曾莉研究员分析认为,香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仍然是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瞄准这一制约瓶颈,2008年以来,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其团队深入全省香蕉产区开展研究,掌握了云南香蕉主要病虫害:叶斑病、黑星病、褐足角胸叶甲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不同区域、不同主控对象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关键技术。针对香蕉产业中存在的生产难题,建立香蕉病害田间防控技术试验基地,开展了土壤消毒剂筛选、应用抗性品种、微生物制剂、化学药剂灌根等系统防控试验,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为香蕉病虫害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常往各香蕉产区跑,对国家香蕉产业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环资所李迅东博士而言已是家常便饭。马关、河口、元阳、个旧、金平等示范县的建设,让香蕉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得以迅速反映到产业体系,继而得到及时解决。水肥一体化技术、山地香蕉不落地无伤轻简化采收技术、绿色香蕉营养免疫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为蕉农树立了增产增收的样板。为更好地传播香蕉科学种蕉先进技术,解决云南香蕉产业发展中的生产技术难题,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高原山地栽培岗位及综合试验站等专家及团队成员不辞辛劳,多次到香蕉产区培训及指导蕉区技术骨干、农科人员、香蕉种植户、蕉农等科学种蕉,为当地蕉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也加快了香蕉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了云南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