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进
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担心和忧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食用安全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好,已经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生产者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水果作为老百姓重要的鲜食农产品,水果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果质量安全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笔者对淳安县水果质量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以期为全县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受千岛湖大水体“湖泊效应”的影响,淳安县冬暖夏凉,特殊的气候条件、极佳的生态环境为淳安县优质水果安全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淳安人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走“种果兴农”之路,水果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县水果总面积8417.53hm2,水果年产量达117007t,总产值达20396万元。主要树种有柑桔、枇杷、杨梅、梨、桃和葡萄等。水果种植规模在1万亩(666.67hm2)以上的乡镇有 3个,5000亩(333.33hm2)以上的乡镇有9个,全县已成立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社48家。水果作为淳安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良种推广和优化改造成效显著,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一大批水果良种得到推广。全县先后推广水果良种40余个,如日南、大分、山野、崎久保和宫川等温州蜜柑;翠冠、清香、脆绿和圆黄等梨;白玉、冠玉、大红袍和软条白沙等枇杷;东魁、荸荠种和大黑炭等杨梅。全县柑桔优化改造工程自2009年实施以来,共完成面积831.53hm2,其中,高接换种158.57hm2,淘汰更新285.35hm2,提质增效 387.61hm2。 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良种比率日益提高。
面积稳步上升,水果比较效益日益显现。按照“库区柑桔、枇杷,库外梨、杨梅、桃”的总体发展思路,1998—2010年淳安县共发展水果4139.13hm2,柑桔、枇杷、杨梅、梨和桃这五个主要树种发展面积占总发展面积的87%。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水果比较效益日益凸现。例如:管理较好的果园,白沙枇杷可买20~40元/kg,每667m2产值超万元;中晚熟桃售价8~12元/kg,每667m2产值能达7000元以上;品牌经营的宫川早熟温州蜜柑售价10元/kg,每667m2产值近万元。在一批水果特色专业村和以乡镇为单位的水果产业带,水果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例如:界首乡2010年全乡水果产值3160万元,水果产值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31%,水果已成为该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集成配套优质栽培技术,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推广品种优化改造、疏果套袋、配方施肥、病虫害优化防治、反光膜覆盖、完熟栽培、整形修剪和产后商品化处理等8项先进适用新技术,全县水果品质提高很快,效益显著。目前全县规模在2.67hm2以上的精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有188家,规模化生产基地面积1366.40hm2,这些基地果品质优价扬,引领水果市场,为果农增收、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设施农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据统计,2010年全县水果设施栽培面积达780hm2,其中,连栋钢管大棚22座,面积2.73hm2;喷滴灌设施配套面积28.33hm2;配有杀虫灯、机械喷雾机、割草机和选果机等农业机械的面积达748.93hm2。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出台后,有很多农业企业、水果基地有意向投资建设钢管连栋大棚、喷滴灌设施等,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成为对外宣传淳安的良好窗口。淳安水果秉承“内抓质量,外树形象,扩大影响”的品牌战略,认真做好以下三篇文章。一是品牌整合。全县注册水果商标30余个,牌子多但名牌少,针对这一现状,从2010年开始选择了10余家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授予“千岛湖”品牌商标使用权,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监管、统一标准、行业管理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个大品牌,多个系列产品”品牌格局,以期发挥“千岛湖”品牌的最大效益。二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评比、展示展销等活动。淳安县水果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得荣誉。如“千农园”牌柑桔荣获2004年“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桔”、2005年度杭州市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度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千农园”枇杷斩获2009年“太湖东山杯”全国十大优质枇杷10个奖项中的3个;“千农园”梨、桃、李等水果多次在省精品水果评比会上获得金奖;2010年,“千农园”东魁、荸荠种杨梅均获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第一名,并双双打破原有纪录。“淳”牌柑桔、“红姑娘”无核柿、“清香源”牌柑桔相继获得杭州市名牌产品称号;“红姑娘”无核柿2008年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三是举办各类水果节事活动。界首乡举办柑桔节2010年已经是连续4届了,千岛湖镇也分别举办了枇杷节、水蜜桃节,威坪镇2010年举办了无核柿节,安阳乡2010年也举办了葡萄节等。各类农产品节事活动的举办,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水果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多渠道的品牌宣传打造,把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淳安县对外宣传的又一张金名片。
总体说,淳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依托千岛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基本树立了淳安水果生态、食用安全放心的良好形象。
“三品”认证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已建立无公害水果基地3351.33hm2,其中,柑桔 1452.33hm2, 枇杷 806.33hm2,杨梅 398.67hm2,梨 414hm2,桃 280hm2;建立有机柑桔基地333.33hm2,其他有机水果基地153.6hm2。
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2002年以来,相关部门积极完成省、市、县各类水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100%。近年抽检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如2009年全年水果例行抽检任务为39个批次,2010年增加到73个批次。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基地。2009年实施农产品追溯制度以来,全县建立了界首岙山水果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基地,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软件,该基地还被评为“2010年杭州市优秀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生产准出控制示范基地”。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通过农民信箱等形式对水果大户发布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质量信息;结合下乡培训,举办水果质量安全培训;进田入户检查水果质量安全生产情况;印制发放《淳安县水果生产档案》;登记大户信息并发放产地标志卡。
专人负责,把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作为水果产业工作重点来抓。水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果树站有专人分工负责,而且从2010年以来把水果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列入11个乡镇水果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做好水果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水果质量安全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部分水果生产者质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加上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对农药性质、使用方法不太清楚,生产中随意使用农药,或者不注重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为水果质量安全带来隐忧;另一方面,消费者缺乏食用安全意识和投诉维权意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发展。
水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水果种植大部分属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大型果园少,加上销售市场不集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大。
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无公害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理,各主产区农业部门起草制订。但标准制定后资源共享和后续推广工作不到位,有些标准网站还要收费,存在制订后不推广,很多标准还停留在“纸上”,保存在档案馆里。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制度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农业企业大多因技术、资金等原因不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场所或维持场所建立所需的人力、财力等开销。部分农民或消费者有检测的想法(不在政府例行检测范围的),但因没有免费的检测机构而却步;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收费标准高,企业需要付大笔资金用于检测。如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必须的水土检测、产品检测等,农业企业付出的费用一般高达6000~7000元;农产品有机认证费用,第一年要1万元多,之后续展每年还要交6000多元,大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农资市场和农民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有待规范。一是少数农资经营户掌握的相关知识不多,错误引导农民用药;或者受利益驱使,违法销售禁用农药或不合格农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二是农民使用农药不规范,农药施用剂量大、用禁限农药或不注重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等。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是提高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应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应常抓不懈。宣传的渠道应多样化,如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报道,农业干部下乡培训宣传等。通过宣传,增强生产者、消费者、流通加工等环节从业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由散、乱生产经营向规模、集中生产经营转变;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各自为政转变成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合作经营,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宣传监管有落脚点,让农产品追溯制度实施更顺畅、不再有难度。
把推广、监督、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作为标准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来抓。希望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作,互通信息,把标准化生产技术转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要把制订标准的初衷看清,切切实实把标准推广到农民中去,发挥标准的最大效益。通过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式,引导农民、农业企业按标准化要求组织水果生产。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提高检测能力,把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出台农业企业建立检测场所和配备相关仪器的扶持政策;要完善县域检验检测机构,充实仪器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建立起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农贸市场速检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规范、降低检测机构收费标准,最好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免费检测。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违法行为。一是把单纯从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监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完善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二是加强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执法力度,增加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包括流动摊贩)的检测整治力度,规范市场行为,从市场开始建立质量可追溯长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贯穿产业各类工作的始终。一是任何农业企业要获得政府扶持、承担项目,就必须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要符合农业投入专人管理、标准化生产、有生产管理台账、基地产品没有出现过质量安全问题等前置条件。二是建立县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情况档案,出台农产品种植区域规划,严禁农民在污染土地上种植食用农作物,引导种植林木等其他作物等,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打好基础。
健全监测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常规性检测和专项整治检测相结合的监测制度,不要把产品合格率作为政府工作的考核目标,要让各级政府发现问题、了解现状,做出整改补救措施。如果简单地把合格率作为考核内容,就容易出现瞒报、弄虚作假等现象,反而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