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出路在流通产业

2012-01-22 11:29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鹏毅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流通变革观念

文│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鹏毅

中国农业具有现代性和国情性,变革农业发展方式只能变革流通方式,流通产业是一个更大的产业,流通产业反作用于生产环节,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农业观念的变革

当前的农业观念是一个条块分割、孤立发展的观念

说到农业,大家反应到的是生产领域,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对比工业的观念,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在古代社会,手工业只是农业的副业,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工业发展成为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可以看出区别,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观念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大,而农业从出现以来就是这个观念,这个古老到接近原始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危害巨大。在我国,建国初期用计划代替流通形成的“重生产、轻流通”的政策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农业部管生产,商务部和工商局管流通,经信委管信息,发改委、工信部管加工。总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新发展出来的产业马上就被分割、独立出去了。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备,产业政策影响力巨大的中国,这种条块分割、孤立发展的观念的影响力通过产业政策的放大,危害就太大了,严重束缚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以现有观念发展农业,那是带着枷锁跳舞。

中国农业具有现代性和国情性的二重属性

现代性是指现代经济基础要求现代的生产关系。现代农业生产是全球流通中的生产,是以消费者需求和加工企业需求为起点的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费了现代生产性服务的生产,体现了全领域、全循环的现代生产关系。国情性是指我国还有7亿农民,还有城乡二元化格局下落后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基本制度,农业生产是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农业基本制度不可以突破,农业生产方式不可以变革,农业的发展不能离开这个国情。

农业产业的新观念

农业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外延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扩大,现代农业既包括指第一产业,含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又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产业,还包括农产品流通产业,它们共同组成统一的产业有机体,并通过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以消费需求为起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工业发达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融合一体的产业。

新观念的优越性在于,其一反映了客观实际;其二符合观念内涵外延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三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以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水平,大部分农产品品类,比如茶叶、大枣、螃蟹、鸡蛋等初级产品,想要在生产领域产值增加一倍已经很难,想提升生产水平也很难。但是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和加工领域,增加十倍都可能实现,初级产品经过流通加工、包装或者深加工创造了新价值,变成了铁观音茶产业、和田玉枣产业、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德清源鸡蛋产业,产值增加十倍。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是以带动相应生产水平的提升,或者以生产水平的提升为前提。在产业十倍的升值中,其一完全增收于“三农”,每一分钱的增加值都可能使“三农”直接或者间接受益;其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并不带来CPI的困扰,拉动了内需;其三,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提高了产业效率,提升了生产水平。

农业的革命性变革只能是农产品流通产业

“十二五”规划、2012年的一号文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都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农业发展的主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革命性的变革,只能通过发展农产品流通产业实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革命性的变革

其一,转变的完成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指数量的增加,产出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发展方式,包括农业增长方式的内容,但核心内容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根本变化,具体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农业发展方式既包括了生产力,也包括了生产关系,是量变过程中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概念。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渐变的,是量的积累,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是突变的,是质的变化。所以转变一个农业发展方式到另一个农业发展方式,本质上不是对接、改良、提升的温和过程,而是一次量变过程中的生产方式变革。

其二,转变的对象必须是新观念下的农业产业,而不是当前农业观念所指的第一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在包含着两个结构变化,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如果转变的对象仅指第一产业,那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的就等同于降低农业比重的目的,那么不要发展是降低得最快的办法。

进行革命性变革的不能是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

其一,农业初级产品生产领域的生产方式不能轻易变革,否则会动摇我国的所有制基础,这是由于上述农业的国情决定的;其二,农副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方式没有条件变革,这是由于它对农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具有高度依赖性,它在三者中只能最后发生变革。

当前农业革命性变革只能发生在流通产业

其一,农产品流通产业是比第一产业大得多的产业。例如,德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中,从产值看,近年来德国种植及畜牧业产值约为220亿欧元,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200亿欧元,全国食品销售额为1400亿欧元;从就业人数看,德国农业生产人口约为120万人,食品加工业就业超过50万人,而在零售业中仅从事食品销售的就超过100万人;从企业数量看,德国约有农场50万个,食品加工企业不到6000家,而在食品零售业主要被10家左右的连锁厂商所控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德国的流通体系中,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加工和销售成为投入人力和创造产值最主要的环节。同时,三大环节又紧密相连、相互协作。而在中国,2011年,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从产值看,第一产业产值6.9万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3.49万亿元,农产品流通产业销售额约12万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2500多万人,全国已建立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2.4万个,上亿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个体户和企业1000万户。可见,最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产业。

其二,农产品流通领域需要革命性变革。农产品流通产业内部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大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聚集,改变产业组织架构,推进个体户企业化,强化产业政策作用等,无不引发生产关系变革;引进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农产品流通产业崛起。

中国农业具有现代性和国情性,变革农业发展方式只能变革流通方式,流通产业是一个更大的产业,流通产业反作用于生产环节,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农产品流通产业带动农业发展

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促使生产、加工、流通三环节的边界日趋模糊。农产品流通产业将国民经济视为一个有机体,不断密切不同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主体关系,发展新型的流通产业组织,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通过资本关系建立公司系统。生产资本、加工资本和流通资本三者互相渗透,形成一个生产——销售的系统组织,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例如,产业化龙头企业很多采取这种方式;其二,通过契约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批发商网络、特许经营等。上下游提前签订合约,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供应、分销、消费的网络;其三,通过管理关系,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和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如批发市场内部的企业集群,日本的综合商社等。

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带来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整体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产业规模壮大。现代化的流通引导现代化的生产,引导生产标准化、精品化、机械化,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高端化的产品需求。现代化的生产和流通,必将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腾飞。

猜你喜欢
流通变革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