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01-22 04:16毕建华
种子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种子公司玉米种子种业

毕建华

(阳泉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阳泉 045000)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对种子的需求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年种子需求量约为125亿公斤左右[1]。玉米作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其种子市场潜力巨大,玉米种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玉米的总体产量水平。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相关体制政策的倾斜,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但是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再加之外资种子企业的进入,如何克服自身的不足,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玉米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玉米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1 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

1.1 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

国内玉米种子企业自《种子法》实施后逐渐发展起来,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产权也出现多元化的局面,育繁销一体化企业逐年增多。其中有改制的股份制种子公司,有新兴的民营种子公司,还有科研院所开办的种子公司,也有大举进入的外资公司,甚至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涌现也催生了许多上市公司,中国种业开始呈现产业化雏型。

1.2 研发实力加强,生产加工能力提高,种子质量控制强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研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玉米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更为突出。国家鼓励并支持股份、民营、个体单位进行科学育种,大大加快了玉米优良新品种的种植推广和普及。同时,自“种子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共建成玉米等大宗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及南繁基地175个,在提高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的同时,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3 经营初具规模,市场前景见好

近年来,随着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政策的扶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逐渐出现。在政府推动、企业推广、市场拉动等多种措施下,高产品种、优秀品牌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渐渐在玉米种子市场出现。据统计,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有9家,经营额超过亿元的有14家,种子经营逐渐趋向于规模化,育繁推一体化,前景一片美好。

2 玉米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玉米育种和应用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处于较先进水平,但商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也阻碍了产业进一步发展。育种体系商业化转移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完成,而在我国虽然杂交种普及率已接近90%,但管理方式依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2.2 企业研发能力弱,缺乏竞争力

中国玉米种子企业受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经营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更多是充当销售的“中间商”角色,缺乏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另外玉米品种选育时间长,企业在资金等方面承受能力有限,导致我国玉米种子企业普遍缺乏稳定的科研投入。据统计,我国生产上应用的品种88%来源于我们的专业科研育种单位,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果明显处于弱势,企业缺乏竞争力。

2.3 品种选育科技含量、商品化程度低

我国玉米育种单位对于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础研究,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严重滞后,科研追求“短、平、快”。应用研究上投入少和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科研上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项目缺乏明确目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脱离生产实际需要;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

目前,我国的品种选育还是以常规品种间杂交为主,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育种新材料、育种新方法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应用与推广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玉米种子的加工和包装水平相对较低,既不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又不利于农户合理地选择购买和使用种子,致使种子公司即使有好的品种,也因为种种原因打不开市场,价格提不上去,效益也就不高。

3 几点建议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玉米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2010年,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加快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这既反映了国际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表明了今后我国种业发展要做强做大民族企业,提高与外资企业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玉米种业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综合种业发展的现状,建议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3.1 优化市场环境,规范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制化、规范化的种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竞争机制,是我国玉米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或规章,政策上给企业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扶持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形成国内种业集团化优势,逐步提高与国外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力推进我国民族种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将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脱钩,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执法管理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

3.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增强玉米种子产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企业要创新,就应当具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育种、繁育、推销一体化。国外大型种子公司都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例如杜邦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经费高达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10%。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品种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使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其次,加强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参与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再次,加强培养种子企业管理、经营和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培养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3 树立品牌

品牌作为市场价值具有潜在的创造力,玉米种子企业提高竞争实力,让广大客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玉米种业自主品牌,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3.4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玉米种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实力不强。面临国际化竞争加剧趋势,必须加大政府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实行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有活力有潜力的玉米龙头种业以支持,从而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玉米种子企业,实质性提高我国玉米种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种子公司玉米种子种业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基于HIROSE模型的种子品牌价值评估实证分析
探讨玉米种子室内检验的几点做法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公司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低浓度克·酮·福美双利于玉米出苗和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