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文水县农委,山西 文水 032100)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玉米种植和消费国。2011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3309.0万hm2,较上年增长2.09%;产量1.79亿t,较上年增长3.2%。而自2000年以来的10年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增长9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0%,位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470.1万亩,比2000年增长107.5%,分别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播种面积的43.4%和50.1%。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取决于消费量的增长。随着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的不断扩张,中国对玉米产品需求激增。美国谷物协会曾预计,中国2012年度玉米产量将达1.67亿t,消费预计将达1.70亿t。由此可见,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已成为我们急需思考的课题。笔者从理论上分析了玉米的增产潜力,提出了玉米的丰产技术。
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在植株体内以有机物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化学能只占有效辐射的20%左右,如按理论光能利用率估算,东北地区玉米光温潜在生产力亩产为2000~2200 kg,华北地区夏玉米为1000~1400 kg。但在自然生产条件下,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低于1%,部分玉米高产田能达到3%左右。由此可见,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潜力相当大。
(1)限制光能利用的因素:①漏光损失。低产田较多的光漏射到地面上。②光分布不合理。由于群体过大或使用的品种茎秆高,叶片宽大,茎叶角度大,互相遮阳,限制了光在群体内部的透射和均匀分布。③基因型光合能力的限制。玉米品种之间光合能力有很大差别,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含氮量高,光合速率就高。
(2)最适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是衡量群体的重要指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系数的增加,群体光合速率提高,干物质生产增加。当叶面积系数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和产量不再明显增强。此时的叶面积系数称为最适叶面积系数。根据内蒙古农牧学院研究结果,平展型品种的最适叶面积系数为4~5,其中中早熟品种为4,中晚熟品种为5;紧凑型品种的最适叶面积系数为5~7,其中中早熟品种为5~6,中晚熟品种为6~7。尽管不同品种的最适叶面积系数不同,但达到最适叶面积系数时的光截获率都在95%左右。
(3)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玉米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产量的提高,一方面必须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即取得较多的生物产量;另一方面,应使累积的干物质能更多地转移分配到籽粒中去。玉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3**)。玉米经济产量不仅取决于生物产量,也取决于经济系数。生产中的经济系数为0.3~0.5。在一般情况下,生物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生物产量不再增加或增加较少,而经济系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有降低的趋势。
“源”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的能力。光合产物的供应是籽粒产量形成的根本来源。在籽粒产量形成中,“源”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1)“建库”,为库的建成提供物质基础。光合产物供应充足时,库的数量、大小明显增加。
(2)“充库”,为库的充实提供物质保证。光合产物充足时,建成的库能够迅速充实;反之则穗小、粒瘪甚至败育。
因此,一般认为,影响当前玉米产量提高的限制因素是同化物的供应,即“源”的不足。
(1)增加光合面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光合面积可以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生产。最适叶面积指数为3.00~7.22。
(2)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叶面积持续期及其开花后的比例。
(3)改善群体冠层结构。
“库”是指光合产物的贮存能力。玉米的库强度(籽粒多少、大小和代谢活性)在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着干物质在籽粒中的贮存数量和分配比例。
(1)库的强度高,同化物转化为籽粒产量的潜力大。
(2)库的强度对光合源也有很大的反馈调节作用。库强度大能促进光合速率的提高,反之则削弱之。
(3)库强度控制着灌浆速度。试验证明,在低产条件下,灌浆期间的同化物是供过于求的。因此,在某种条件下,库也可能成为产量限制的主要因素。
增加群体库容量,即增加每亩粒数,提高千粒重。
玉米要获得高产,一是光合产物的供应要充足,即“源”足;二是籽粒能容纳较多的光合产物,即“库”大;三是将光合产物运送给籽粒库的转运系统要通畅,即“流”畅。“源”决定着玉米的生物产量的大小;籽粒产量是“库”充实度的最终结果;经济系数是光合产物转化为籽粒产量的能力,是“流”作用的结果。玉米群体“源、库、流”的潜力很大,只有达到源足、库大、流畅,才能获得高产。
我国玉米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很大。以2009年国家玉米区试为例,参试品种平均亩产量为688.2 kg,对照品种为661.3 kg。
2009年在新疆伊犁河谷,10亩连片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342.85 kg,其中5亩平均亩产达1360.10 kg,创造了中国玉米单产的新纪录。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来确定种植密度,使群体的最适叶面积系数的光截获率达到95%左右,保证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使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的乘积达最大值。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偏低,且区域不均衡。在目前密度水平上,每亩适当增加500株左右,并通过增施肥料等配套措施,每亩即可增产玉米50 kg左右。
及时采取深耕或深松措施,打破越来越厚的犁底层,改善深层土壤结构,不断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充分发挥土壤的高产潜力。
通过秸秆还田、深松改土、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等措施,不断培肥地力,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地力水平,为玉米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采用传统育种手段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结合,选育优质、多抗和稳产性好、生产安全低风险的优良品种。
目前,我国玉米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基本达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种子质量的差距主要是种子发芽率的高低。
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一般≥95%,几乎可以达到一粒种子一棵苗。而我国规定的一级玉米种子发芽率指标仅为≥85%。
因种子发芽率较低,再加上播种量不足、播种质量差等因素影响,导致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出苗率低、缺苗断垄严重、群体整齐度较差等问题。因此,在玉米播种时,采用施肥、深旋、精播、镇压、补水联合作业,可以提高出苗和群体的整齐度。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当地的生产条件合理密植。
高产田重视中后期管理:氮肥后移,补施磷钾肥,防早衰。肥料配合平衡施用,才能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的目的。总的施肥原则是:
(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
(2)氮、磷、钾及微肥配合。
(1)防除杂草。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进行封闭;中期结合破茬进行一次人工除草。
(2)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病虫发生与发展监测预报,特别注意控制黏虫、钻心虫为害。6月20日前后,二代黏虫发生危害时,在3龄之前,亩用2.5%的敌杀死乳剂20~40 mL,加水30~50 kg喷洒。7月上旬玉米螟发生危害时,亩用3%的杀螟灵颗粒剂1 kg灌心叶,或亩用甲拌磷颗粒剂1.0~1.5 kg,每株七八粒撒入心叶内,防治一代玉米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乳线消失作为成熟标志较为确切。因此,应在春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为宜。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授粉后40天到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前,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加2 g以上,高产田平均每亩每天增收5~10 kg。适当晚收,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和品质,降低含水量。如果必须早收,可连秆收获,放在地边,1~2周后再掰果穗,可增加产量5%。
(1)机械化作业的优势:①提高播种质量;②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③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④加快套种改平播、夏玉米贴茬直播技术的推广。
(2)研究和推广以机械化为核心的简化栽培技术体系:①精量播种技术;②侧深施肥技术;③机械化收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