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光,刘光贤
放疗是鼻咽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几乎为100%。一般而言,当放疗至20~30 Gy时即可出现颊部黏膜及咽部疼痛,并且随着放疗剂量的递增而使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不能进食,甚至连喝水都难以完成。检查可见鼻咽、口咽及颊部黏膜充血、渗出、糜烂、溃疡或者有白膜形成,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治疗的疗效决定着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可否顺利完成。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用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防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0例鼻咽癌均经MRI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属首次放疗,且放疗前未予化疗及中药治疗。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51岁。卡氏评分>70分。将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加下颈切线野照射。每次照射2 Gy,每周5次,常规分割治疗,照射量至38 Gy时,改为面颈联合缩野加颈后电子线野避开脊髓至根治剂量70 Gy。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自放疗第2周开始均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配制的含漱液漱口,而观察组自放疗当日予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3周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
1.3 口腔黏膜损伤等级的评定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口腔黏膜无变化;1级:口腔黏膜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口腔黏膜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止痛药;3级:口腔黏膜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或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4级:口腔黏膜溃疡、出血、坏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照射剂量在20 Gy时两组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剂量在50 Gy、70 Gy时,观察组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在不同放疗剂量时口腔黏膜损伤情况的比较
正常黏膜的颜色,由于黏膜上皮的厚度不同及黏膜下微血管的多少不同而表现为粉红色或略显苍白,黏膜较薄则为粉红色,黏膜较厚则显苍白。当存在炎症时,由于黏膜下血管扩张,黏膜的颜色变为红色,当黏膜损伤后,由于修复而出现局部黏膜的增厚、硬结等改变使颜色变为苍白色。正常黏膜的修复系来自黏膜基底层干细胞的成熟并向黏膜层迁移所致。急性黏膜反应的发生正是由于放疗破坏了黏膜基底层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基底层细胞的成熟约需要2周的时间,对常规分割放疗出现的黏膜急性反应,多发生于放疗的第2周至第3周,也就是在放疗剂量增至20~30 Gy时黏膜开始出现肉眼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红斑样改变,30~40 Gy时开始出现斑片状黏膜炎即假性黏膜的改变,以后随着放疗的继续进行及放疗剂量的继续加大,斑片状黏膜炎可相互融合。如果放疗对细胞的致死效应超过了正常细胞增生的速度,黏膜炎的程度将逐渐加重[1]。另一方面,由于唾液腺受到放射性损伤,导致唾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极易合并感染,也会加重口腔黏膜损伤。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从中药苦参、白土苓中提取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复方苦参注射液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功效。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止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病毒、抗氧化、抗炎、抗菌、调节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实验证实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拮抗苯丙胺和咖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增强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的中枢抑制作用[2]。苦参碱在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Higashiyama等[3]研究发现,苦参碱通过刺激衰减的脑啡肽样神经元,进而激活脊髓上的κ-阿片受体达到镇痛的效果。苦参素能抑制柯萨基病毒壳核蛋白的表达,表现出直接的抗病毒活性。田晓华等[4]研究表明,苦参素具有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并呈明显量效关系。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苦参素对辐射导致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间接损伤有显著防护作用。氧化苦参碱对多种致炎剂诱发的动物炎症有抑制作用[5],与氢化可的松相似,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胶(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苦参水煎液及苦参碱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6]。邸大琳等[7]采用K2B纸片扩散法研究苦参水煎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以及变形杆菌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水煎液对上述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苦参碱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抑制肿瘤作用靶点、抑制肿瘤转移及抑制肿瘤相关因子实现抗肿瘤作用。本试验中观察组加用了复方苦参注射液,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考虑可能是通过复方苦参注射液止痛、抗炎、抗菌、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综合作用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放疗的顺利进行,且无明显全身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申文江,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2]赵晨光,李逐波.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现代药理研究[J].兽药研究与应用,2009,9(10):50-52.
[3]Higashiyama K,Takeuchi Y,Yamauchi T,et al.Implication of the descending dynorphinergic neuron projecting to the spinal cord in the(+)-matrine-and(+)-allomatrine-induced antinociceptive effects[J].Biol Pharm Bull,2005 ,28(5):845-848.
[4]田晓华,丛建波,孙存善,等.氧化苦参碱清除·OH自由基作用及对胸腺嘧啶核苷酸辐射防护作用的ESR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6,14(6):412.
[5]孟庆红,张玲,张喜云.苦参的药理研究进展[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2):125-126.
[6]徐国红.苦参治疗湿疹的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5):781.
[7]邸大琳,李法庆,陈蕾,等.苦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