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秦西,马建瓴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达到40/10万,死亡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2]。乳腺癌患者确诊时已有5%~20%病例属局部晚期,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有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并能杀灭远处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范围,便于手术根治性切除;还能使肿瘤细胞的增长处于抑制状态,减少术后肿瘤手术野残留灶或微转移灶的短期增殖及播散,为行大剂量规律全程化疗赢得时间,并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我们对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行新辅助化疗与传统疗法(先手术后化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全部病例在入院后24h内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确诊后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归入新辅助化疗组(治疗组),偶数组归入传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均为女性;浸润性导管癌26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ER/PR阳性24例,ER/PR阴性6例;年龄30~65岁,平均(39.5±8.6)岁。对照组30例,29例女性,1例男性;浸润性导管癌28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ER/PR阳性20例,ER/PR阴性10例;年龄34~65岁,平均(38.8±7.9)岁。两组一般资料构成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已拟定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确诊后即刻给予CAF方案化疗2个周期(环磷酰胺,600 mg/m2,静注,d1;阿霉素,80 mg/m2,静注,d1;5-FU,500 mg/m2,静注,d1;每 21天一周期)。化疗完成后6~12天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周左右继行CAF方案化疗4个周期。对照组在确诊后3日内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周行CAF方案化疗6个周期。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剂量:50 Gy),并检测激素受体,阳性者口服三苯氧胺治疗。
1.3 疗效评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5年局部复发率,5年远处转移率,3年及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及临床疗效。疗效判断依据RECIST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1)临床痊愈:存活5年,无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Kamofsky评分100分。(2)好转:存活5年,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正常,Kamofsky评分60~90分。(3)恶化或无效:存活不足5年,较早出现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正常,Karnofsky评分小于60分,或已丧失手术机会或死于肿瘤转移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随访情况 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间采用门诊、家访或电话随访方式随访,治疗组随访29例,失访1例;其中死亡6例,分别死于肿瘤复发4例、心脑血管疾病1例、外伤1例;对照组随访28例,失访2例;其中死亡9例,分别死于肿瘤复发7例、心脑血管疾病2例。
2.2 两组手术切除率的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切除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26/30),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5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 治疗组5年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明
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5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
2.4 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比较 治疗组3年及5年的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见表2。
表2 两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均 P <0.05,见表3。
2.6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好转4例,恶化6例,治愈率66.7%,好转率13.3%,总有效率80.0%;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好转 7例,恶化 9例,治愈率 46.7%,好转率23.3%,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EA、CA-153水平的比较
3.1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及意义 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手术仍是非常有效且直接的方法,但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已达共识。在相同病期、相似全身状况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治疗的先后顺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采用新辅助化疗有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能够杀灭远处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范围,更加利于手术根治性切除;同时可抑制术后手术野肿瘤残留灶或微转移灶的短期增殖及播散,为行大剂量规律全程化疗赢得时间[3]。本研究所采用的CAF化疗方案是一个疗效可靠、简便、价格低廉,过敏反应罕见,严重毒副反应出现几率较低的化疗方案,与PTX/TXT、NVB、GEM等方案相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与社会效益,更适合在城乡的基层医院使用。本研究资料显示,新辅助化疗能增加乳腺癌手术切除机会,降低患者5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有效提高患者3年、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临床疗效满意。
3.2 新辅助化疗存在的问题 新辅助化疗疗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就延长了机体带瘤时间,也增加了肿瘤细胞从原发灶释放入血的机会,因此,对新辅助化疗无效的患者可能失去手术和治愈的机会。另外,新辅助化疗可能对预后较好的肿瘤造成过度治疗,且影响预后判断和方案的选择。
因此,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根据肿瘤分期、分型和机体状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1]徐晓明,唐金海.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3):132-136.
[2]陈龙邦,刘福坤.循证肿瘤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5.
[3]詹友庆,徐立,孙晓卫,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J].癌症,2002,21(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