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005)
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无疑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给员工的生命健康及企业财产带来损失。同时,风险控制不良导致事故多发的船舶企业,其产品质量也会受到船东的怀疑,这将直接影响到船舶企业的效益和今后的发展。所以,有效控制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风险已成为各船舶企业首要关注与研讨的事宜。
1)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LPG、天然气等为切割能源,而且要用工业氧气助燃,绝大多数可燃气闪点都比较低,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生产、输送及储存过程中,因设备故障、腐蚀、违章操作而导致危险物质泄漏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因违反气体使用操作规程造成割炬回火或安全附件失灵等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3)LPG等比空气重的气体,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燃。
4)气体在管线输送时超速、管道储罐静电接地失效等也可引起静电积聚,引起火灾爆炸。
5)贮罐因供排系统失灵或压力表损坏,空气进入槽内引起爆炸;贮罐因超温引起压缩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爆炸。
6)储气钢瓶是压力容器,如违反规定装卸、储存就可能造成爆炸。
7)车间重要电气设备及线路未按防爆规范要求设置、安装引起火灾。
8)车辆所使用的油类燃点较低,遇明火或高温易燃烧或爆炸。
9)钢板外层防腐漆属于易燃品,且喷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容易爆炸。
10)木质脚手板、通风管、回丝布等燃点较低,容易燃烧。
11)切割和焊接产生的火星温度比较高,容易产生火灾事故。
12)因违章吸烟、抢修检修时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入火种、电缆因质量差或敷设不当等造成电缆火灾、雷击、击打产生撞击火花等引起火灾事故发生。
1)在分段上作业时与地面高度差较大,容易发生坠落事故。
2)高空作业车辆的工作篮离地面较高,一旦倾覆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3)部分分段合拢时需拆除护栏,存在坠落的风险。
4)大型起重机驾驶室较高,通向驾驶室的台阶防护篮有些比较低,容易发生事故。
5)有些脚手架搭设不合理,受重时可能倒塌使人坠落;在搭设、拆除脚手架时,操作人员坠落风险较大。
1)生产车间内设备、仪表较多,电缆电线密布,环境相对较差,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如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或接地、接零损坏,将会引起电气设备、线路的绝缘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漏电,引起触电事故。
2)生产区内,如果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等事故。
3)电线断落、接线脱落、保护接地接零失效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4)车间部分电气设备及线路未按防爆要求配置,安装不规范,可能造成人员触电、火灾等事故。
5)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等在潮湿环境中可引起电化学腐蚀、漏电等,可能引起触电事故[1]。
1)因起重作业中挂钩不牢或挂钩点选择错误,吊物落下发生事故。
2)高处作业人员向下抛掷物体或器具掉落容易产生物体打击事故。
3)电磁起重机在调运钢板过程中突然断电使调运的钢板落下。
4)一些液压设备在弯曲钢板过程中要加入一些小的垫片、铁砧等以调整角度,这些小部件容易受力飞出。
1)机械设备运行中,人员没有充分的避让而发生挤压、碰撞事故。
2)误操作使相距比较近的设备发生碰撞事故。
3)恶劣天气、台风期间,吊机或码头船舶未及时锚定而发生碰撞事故。
1)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搬运等,需要经常使用车辆,且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发生事故。
2)厂内车辆管理混乱、车辆状况不良、驾驶人员素质低等方面存在缺陷,可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1)切割钢板时产生的温度比较高,易发生烫伤事故。
2)焊接钢板余热比较大,容易烫伤操作者。
3)锅炉尾气、蒸汽及筒体温度较高,容易发生烫伤。
1)船舶下水后要进行船体舾装,工作人员一旦跌落水中容易发生淹溺事故。
2)码头作业人员离江面比较近,且沿江没有护栏,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1)切割钢板产生的有害烟尘危害人体健康。
2)焊接钢板时焊丝产生的有害粉尘危害人体健康。
3)车间比较封闭,加工过程中产生粉尘不容易散去。
4)喷砂作业产生的粉尘影响空气质量。
5)燃煤锅炉的煤尘会引发粉尘危害。
1)各种机械运转发出的噪声有可能造成职业性耳聋及其它多种疾病。
2)加工钢板时的敲击、烊平噪声。
3)钢板调运落地时产生巨大碰撞噪声。
2.1.1 火灾、爆炸直接原因防范对策
此类事故原因及对策见表1。
表1 火灾、爆炸原因对预防措施
2.1.2 一般火灾、爆炸性防范措施
1)易引起燃烧、爆炸危险处所,应有适当严禁烟火及闲人莫入等标示。
2)在存放易燃、易爆炸危险物的地方禁止从事明火或发生火花之作业。
3)吸烟室、焚化设施或其它使用烟火场所,应设于安全地点。
4)在有可燃性气体存放场所从事作业时,须测进行通风换气并检测气体浓度,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场所,应立即停工闪避及禁绝火种,并应采取通风,换气等措施。
5)注意储运安全及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检查,以防止可燃气体泄露。
6)改善通风。
1)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对高处坠落事故的防范、检查、督促,制定详细的高处作业规章制度,并及时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对高处坠落事故易发生的地段、环境、人员、时间及作业高度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设置防坠措施,使用安全装置和加强安全教育。
2)项目生产现场要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有关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和检查,强化各级、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各操作工人的安全管理,不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生产安全技术方面,针对高坠事故发生的规律,加强洞口、临边、机械、脚手架、防护用品、保险装置等相关设施的验收、检查,做到一丝不苟,确保安全。
4)2 m以上(含2 m)的各种高处作业,周围又无安全依托的,必须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
5)对于比较高的作业地点,必须支搭3 m宽的绵纶安全网,安全网外高内低,网底距地面不小于3 m,网底下不能堆放材料、设备和其它杂物。
1)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手套、鞋、垫、夹钳、杆和验电笔。
2)加强全员防触电事故教育,提高防触电意识;健全安全用电制度;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操作设备及使用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3)针对发生触电事故高峰值的季节性特点做好防范工作。6~9月份发生的触电事故占全年发生数的70%左右,而7月份发生数又占事故高峰期的40%以上。在高温多雨季节到来以前,要全面组织好电气安全检查,对流动式电动工具要列入重点检查。也要做好日常对电气的保养、检查工作。
1)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
2)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
3)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
4)吊运时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载。
5)严禁在吊物下穿行或停留。
6)定期检查操作设备,发现故障及时解决。
7)设备要专人专用,禁止非操作人员使用。
8)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9)认真做好检查与维修。
1)建立设备、岗位操作技术规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设备。
2)对设备加装有效防护措施(如:冲压设备周围加装防护栅栏、光电感应连锁急停装置、设急停铵钮等),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如行车运行人员、叉车驾驶员)接受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4)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作业时应佩戴相应的劳保用品。
5)桥式、门式起重机械负载运行时吊物禁止从人或设备上方通过;吊臂式起重机运行时应将危险区域圈围禁止无关人员通行。
6)遇灾害性天气或台风到来前应高度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早停止作业并锚定船舶、起重机等,进入应急处理程序[3]。
1)加强车辆的管理,严禁无证驾驶和酒后开车。
2)加强车辆的维修,杜绝车辆带故障行驶。
3)通过道路交叉点时,要提高警惕,降低车速,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4)要加强综合治理,车辆所属部门及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大职工要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1)佩戴相应劳动保护用品,如焊工手套等。
2)设备的高温部件贴醒目标识,防止烫伤。
3)切割时注意避让,避免火花溅到身上。
4)对员工加强教育,按操作规程作业。
5)在机器设备的高温区域设置防护网。
6)若衣物被引燃,应立即就地打滚或脱掉衣物以防烫伤[4]。
1)在作业场所临江侧设置围栏,防止人员意外滑落。
2)增强安全意识,认识溺水的危险性。
3)船上作业人员要切实使用安全带,防止坠落江中。
4)码头周围设置救生圈等应急设施,一旦发生意外便于立即采取救助。
1)淘汰产生烟尘量较大的老旧设备,选用激光切割机等烟尘量较少的设备。
2)车间内安置相应的除尘器,及时排除烟尘。
3)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对噪声伤害的预防对策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改进工艺,改造机械结构,提高精密度。对室内噪声,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玻璃纤维、矿渣棉、毛毡等),使用得当可降低噪声5~10 dB。装置中心控制室采用双层玻璃隔声,加大压缩机机座重量,对机泵、电机等设备设计消声罩。另外,用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垫片或利用弹簧部件垫在设备下面以减振,也能收到降低噪声效果。同时,研制、推广实用舒适的新型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实行噪声作业与非噪声作业轮岗制度。
二级预防就是对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接触90~100 dB噪声的工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大于100 dB噪声的工人每年检查一次,对有听力损失的员工及早治疗。
职工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等。
船舶建造是一项长期而又专业性很强的生产过程,人员密集也是造船企业的一大特点,一旦造船企业发生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大量企业财产损失,同时也会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预防造船企业的事故,控制造船企业的风险十分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业内对船舶建造过程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的重视。
[1] 胡锦明.船舶修造现场用电安全[J].劳动保护,2009(1):96-98.
[2] 赵斯建.加油站与石油液化气站防雷防静电技术[J].江苏安全生产,2011(9):9-11.
[3] 赵国强,薛祖军.宁波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在台风期间的安全监管[J].船海工程,2011,40(3):102-104.
[4] 高 峰.工业烧伤烫伤的预防和治疗[J].江苏安全生产,2011(1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