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庞玲霞,王友沛,葛海峰
(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1.机能中心;2.附属眼视光医院 检验科;3.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不孕不育是临床生殖医学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引起不孕不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免疫因素是其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不孕不育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失调,因此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检查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研究发现,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心磷脂抗体(ACA)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孕不育患者AsAb、ACA水平,并以正常生育组作为对照,探讨AsAb、ACA与不孕不育的关系。
1.1 对象 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1 756例,年龄21~45岁,平均(27.23±3.69)岁;不孕不育时间2~18年,排除生殖器畸形及其他病变。不孕不育的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5版[1]。1 756例不孕不育患者检测了ACA,其中1 326例不孕不育患者(不孕不育组)同时检测了ACA和AsAb。1 127例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流产≥2次)(高危组)检测了ACA。20对正常生育夫妇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生育组),年龄23~35岁,平均(27.63±3.05)岁。所有入选者均为首次检测血清AsAb、ACA。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剂及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3~5 mL,不抗凝,离心后分离出血清,立即测定或置于-20 ℃冰箱保存,测定时血清经解冻平衡至室温。ACA与AsAb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ACA检测IgG、IgM及IgA三种抗体,AsAb检测总抗体及IgM。ELISA试剂盒由欧蒙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是DIAGNOSTIC.CRIFOLS.S.A.生产的TRITURUS变色龙全自动酶免系统,操作和结果判断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统计学处理采用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血清AsAb的测定结果 1 326例不孕不育患者血清中AsAb阳性284例,占21.4%,其中IgM阳性179例,占13.5%。不孕不育组AsAb阳性率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2 各组血清ACA测定结果 1 756例不孕不育患者中ACA阳性643例,阳性率为36.6%;高危组ACA阳性471例,阳性率为41.8%;与正常生育组(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不孕不育组与正常生育组AsAb阳性率比较 n(%)
表2 三组ACA阳性率比较 n(%)
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和现代生殖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有了更多的认识。据文献报道,除了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感染、全身性疾病及生殖器官畸形外,免疫因素约占不孕不育原因的50%~70%[2]。免疫性不孕的检查现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AsAb是机体产生的与精子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通过抑制精子穿透宫颈黏液,抑制精子获能、顶体反应及减少精子存活率而降低受孕能力,甚至可导致不育[3]。目前认为AsAb是免疫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4],不孕不育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生育人群[5]。本研究检测结果也显示,不孕不育组AsAb阳性率为21.4%,明显高于正常生育组的7.5%。
ACA是一种能够与带负电荷的磷脂相结合的自身免疫性抗体。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内发育迟缓、胎盘早剥、不孕症等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均与ACA有关[6-8]。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ACA阳性率在妊娠丢失以及妊娠并发症等高危妊娠人群中比正常妊娠人群不孕不育中高得多[9]。ACA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损害受孕能力[10]:ACA与卵巢组织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干扰卵子形成和排出;ACA结合精子的磷脂成分,使精子凝集,失去活动力,导致精子获能和穿透入卵功能下降;ACA与子宫内膜磷脂成分结合形成复合物,破坏受精卵着床; ACA作用于滋养细胞表面依赖性抗原,影响绒毛黏附、分化及细胞滋养层的浸润,影响受精卵着床。本组ACA总阳性率为36.6%,高危组阳性率高于不孕不育组,为41.8%,两组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CA的存在很可能是引起不孕不育,尤其是反复妊娠丢失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AsAb、ACA表达与不孕不育有密切关系,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免疫因素。检测AsAb、ACA对不孕不育患者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6-420.
[2] Schust D,Hill G.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M]//Novak’s Gynecology.13th ed.Philadephia:Lippincott William &Wilkins,2002:371-381.
[3] 汤敏中,蔡永林,郑裕明,等.不孕及反复流产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测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387-2388.
[4] 李笑梅,陈永华,汤明礼,等.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及抗精子抗体回归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4) :251-252.
[5] Hatasaka H. Immunologic factors in infertility[J].Clin Obstet Gynecol,2000,43(4):830-843.
[6] 陆启滨,任青玲.安子合剂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先兆流产191例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11(5):35-36.
[7] 李桢理,谈勇.抗磷脂抗体阳性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诊治心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2):118-119.
[8] Birdsall MA,Lockwood GM,Ledger WL,et al.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women having in-vitro fertilization[J].Hum Reprod,1996,11(6):1185-1189.
[9] 白 静.反复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58-59.
[10] 顾英,陆启滨.抗心磷脂抗体与不孕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