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 闫青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116013)
疗养院安全管理是近几年来疗养院管理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特别是在经历SARS感染和HIV快速蔓延这样的高危害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总部对军队疗养院“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总体要求又赋予了疗养院安全管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传统的疗养院安全管理包括消防(防火、防水)、人身安全(防伤)、财产安全(防盗)以及突发性事件处理(防灾、防震)等。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逐步建立和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在推进疗养院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疗养院安全管理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涉及疗养院空间动线规划、设备仪器保养、耗材物资补充、信息系统安全等因素,贯穿诊疗过程、手术安全、感染管理、血液安全、用药安全、膳食供应等多个环节,囊括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疗养过程所涉及的人、物、信息、事等全部要素。
安全管理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关系到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1],逐渐成为疗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疗养院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是遏制疗养院发生安全事故的基本前提。从疗养院发生安全事故表面现象来看,安全事故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控制性,但事实上,事故的发生又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2],只有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疗养院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切实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和科学管理,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确保疗养院安全工作有效顺利开展,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视角,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1 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制度管人”作用不明显 疗养院的规章制度是医疗活动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是疗养院疗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尽管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安全法规及条例,为安全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是,如果职能部门指导督促不够,监督检查不力,使得这些制度的推广和落实不力,职责划分不明确,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达不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的目的,这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1.2 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人人有责”意识不强 管理机制涉及到医疗安全工作的网络机制、制度制定、奖 惩机制、监督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由于 受疗养院经营机制等一些因素的干扰,工作人员思想上有 时存在麻痹意识,安全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整体对策作用, 存在领导抓群众看的苗头,抓一抓,紧一紧,各部门缺乏 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主人翁意识,个别科室存在侥幸心 理,无法实现安全工作与疗养院日常管理工作同计划、同 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存在安全漏洞的风险。
1.3 医疗服务工作不规范,医疗安全有后顾之忧 在医 疗活动过程中,医患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难点,严重扰 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虽然已经出台了有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但是部分 医疗人员确实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高、 医疗工作欠规范、业务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对工作中出现 的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处置、医疗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这 些是引发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的根本原因。
1.4 人员结构复杂,医疗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受编制体 制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军队疗养院存在人员流动性 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既有现役军人、文职人员、工勤人 员,还有合同制人员和返聘人员,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 度。由于人员基数大,年龄结构跨度大,工作性质不同,有 些还存在临时观念和侥幸心理,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深 浅不一,思想难控制,行为难掌握,末端管理难落实。
2.1 用职能建设完善安全网络 明确机关和科室领导的 管理职能,更新管理模式。由原来单一的职能部门管理模 式转为采用协同共管的模式,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 成员由院长、政委、行管副院长、医务部门负责人、科室负 责人组成,明确分工,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各自在医疗安 全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制定出预防和解决医患 纠纷的管理方案和应急措施。主管领导亲自抓布置,职能 部门主动抓落实,科室、部门责任人具体抓实施,将医疗安全责任人网络从院主要领导延伸到基层医疗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逐级签定医疗安全责任书,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把医疗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分解,归口负责,形成人人参与的安全工作氛围。
2.2 用规范建设构建防火墙 一是增强各级各类人员知责守则意识。结合医院科室正规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内容,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不断研究推行临床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标准制定、实施,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二是开展“八个一”活动,加强人员知法、守法的教育培训,推进正规化建设。即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一次安全形势分析,一次医德医风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病例信息普查,一次自救互救模拟演练,一次全员政治考核;每年一次应急处置演练,一次“三基”训练考核。
2.3 用制度建设敲响安全警钟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工作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等各项制度。以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三查十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制度为重点,强化开展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二是建立有效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处理预案。加强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执行,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大检查,对消防系统进行全面调试,确保消防系统正常运行,把依法管理和依法行医的理念彻底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并加大制度的执行监督力度。三是建立安全考核奖惩办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克服姑息迁就的好人主义。疗养院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建立一个独立的安全奖励基金,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4 用基础建设严堵安全漏洞 一是继续做好全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没有过硬的医疗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就无法避免和消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为确保医护质量建设,要切实把“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加强急诊急救管理和培训,提高门诊确诊能力,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加强对危重病人、重点科室的管理;保持医疗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二是主动靠前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安全排查工作。主要是加大对不放心线路、管线的巡查力度和密度,及时整修和监控。
2.5 用风气建设夯实安全堡垒 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平安医院创建为目标,落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各项措施,加强医护患沟通,组织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以及“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等活动,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导向功能,加强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和个人修养建设,加强边缘人员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强化“患者至上、文明行医”的服务理念,营造爱岗敬业、以诚取信、行为规范、技术求精的和谐氛围,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疑虑和不满情绪[3],避免医疗纠纷。
总之,规范疗养院安全管理工作,把握好新形势下疗养院质量管理的特性,分析研究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保障医院内部稳定,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人身安全和疗养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
[1]张勇,刘江,姬军生.医院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310-313.
[2]王俊.浅析医院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5):147-148.
[3]陶小红,时维东.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34.
[4]祝宏,郑守虎,黄广杰.疗养路径在疗养院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与思考[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4):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