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福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
精索静脉曲张[1]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和迂曲,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以左侧发病为多。手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针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少,条件较差的实际,我们门诊部2009—2012年,采用局麻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Ⅲ度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3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情况 36例患者,年龄16~32岁,均为左侧发病,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坠胀不适,站立时间久了坠胀感加重,平卧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体检左侧阴囊内精索增粗,呈不同程度的迂曲,可见蚯蚓状静脉团块。1.2 诊断标准 根据吴阶平等[2]分度标准:Ⅰ度,站立平静呼吸时,看不到曲张静脉,Valsalva实验时可触及曲张的静脉;Ⅱ度,站立时外观无明显异常,但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时团块迅速消失;Ⅲ度,在阴囊表面可见曲张的静脉团块,触及明显的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较慢。36例患者均诊断为Ⅲ度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选择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上方2 cm处[3]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用美蓝标记3~4 cm作为皮肤切口。用碘伏消毒皮肤。以1%利多卡因10 mL滴入3~4滴肾上腺素为麻药,分别从标记线的两端注入至皮下、腹肌内。麻药起效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和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肌筋膜。此时可向腹膜喷洒约2 mL利多卡因,向内侧推开腹膜,显露精索,向精索内注入约3 mL利多卡因。此处精索内静脉常为1支,也可为2~4支,仔细分离每一条静脉,双重结扎,中间距约为2~3 cm,切除中间一段,将两断端结扎在一起。注意保护精索动脉,尽量避免损伤和被扎,检查无静脉漏扎,分层关闭切口。
1.4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 术后阴囊内曲张静脉消失,坠胀感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年无复发,无睾丸萎缩,无慢性精索疼痛,无阴囊水肿等并发症。
麻醉效果满意。36例手术均成功,其中3例术后阴囊轻度水肿,2~4 d后水肿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无睾丸萎缩,无慢性精索疼痛,无阴囊水肿等并发症。
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Palomo手术、改良Palomo术、精索静脉转流术、经腹腔镜曲张静脉结扎术等等。我们选用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这一术式,是由于精索静脉到内环处常汇成1支,便于分离精索静脉,防止漏扎,术后复发率低。有报道[4-5]术后复发率在15%~16%,这可能与手术操作中拉钩牵拉,器械分离或用手触摸精索引起血管痉挛,静脉空虚,辨认困难,从而漏扎静脉有关。我们分离出静脉后,先在各支静脉下穿入两根4号线,松开,不急于结扎,使因刺激而痉挛的血管完全恢复,仔细观察确认无漏扎或误扎后再结扎,离断精索静脉。3例术后出现阴囊水肿,2~4 d水肿消退,笔者认为是由局部注射麻药及术中分离切割等刺激引起。精索静脉蔓状静脉丛由睾丸、附睾的静脉汇集而成[6],与腹壁下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浅深静脉间有交通支存在,结扎精索静脉一般不会影响睾丸、附睾的静脉回流,而高位结扎有效的解决了肾静脉血的返流问题。因此蔓状静脉丛血液瘀滞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消除了症状。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临床重视和广泛开展,但是该术式设备要求高,治疗费用高,难以在门诊开展。而局麻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简便易行,操作方便,效果确实,治疗费用很低,适宜门诊开展。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00.
[2]吴阶平,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5.
[3]邓春华,戴宇平,陈炜.男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9-520.
[4]尹永生,史葆光,颜东文,等.对比Palomo手术与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2(5):320-322.
[5]何顺东,潘毓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15.
[6]陈国强,蒋冬非,陈晨,等.精索内动静脉同时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