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仁
(江苏省连云港海滨疗养院,222042)
随着疗养事业的发展,疗养院的工作性质已由单一疗养型转变为疗养、康复和医疗等功能型。疗养的收住范围逐渐扩大,对象也越来越广泛,从特勤健康疗养、老干部保健疗养,到部分慢性病康复疗养、术后恢复调理及体检、疾病矫治等方面[1]。疗养人员中高龄老人的数量逐年增长,疾病结构复杂。古人云:“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在疗养过程中,这些高龄的疗养员随时有可能出现脑血管意外、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而自身急救能力的不足一直是疗养院的心头之患。疗养院大多地处偏僻,远离城市的医疗中心,一旦发生危急重症,往外转运相当困难,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为疗养员的医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众多疗养院管理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对我国疗养院急诊工作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1疗养院所处的位置 疗养院大多处在城市的边缘或风景秀丽的景区,如海滨、湖滨、大山深处或海岛之上,都远离城市的医疗资源中心[2],一旦疗养员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转院或120前来急救,由于交通不便,转运非常困难,常常耽误病情。
1.2 院内的房屋分布 疗养院的房屋建筑大多依山而建,曲径回廊较多,散落分布,楼层不高,缺少电梯,夜间值班人员观察不便,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将疗养员送到抢救室时,转运就成了问题。
1.3 抢救室的分布 疗养院的一个疗养区不像医院的病区那么集中,而是由散在的多栋小楼组成,每一个疗养区往往只配备一个抢救室,急救药品和抢救的设备也都集中在抢救室内。一旦疗养员发生意外,即使发现及时,携带急救器材到急救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会延误抢救时机[3]。而后期的治疗还要将疗养员往急救室转送,由于没有电梯,值班人员又少,转运到急救室就很困难。
1.4 报警呼救系统不健全 疗养院的房间与宾馆的客房无异,照顾到疗养员的私密性,值班人员无法像对待医院的住院病人那样,可以随时观察。一旦疗养员突然发病,自己又无法报警,或者报警系统故障,值班的医护人员很难及时发现。
1.5 高龄独宿的疗养员不少 很多疗养员是一个人来院疗养,又不愿意和其他人合住,所以疗养员独宿的不少,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龄的疗养员,一旦夜间发病,无人发现,自己又不能呼救,等到次日,值班人员发现时可能为时已晚。
1.6 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疗养院的医护人员大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治疗医院临床科室调过来的,有一定的急诊抢救的经验和经历;还有一部分人直接从院校毕业分配来的,毕业后一直从事疗养,尽管也到医院进修过,但是回来后学的东西用不上,很快就又荒废了,自己没有独立处理过危重病人,一旦遇到危急重症,常常惊慌失措,缺乏信心,又怕担风险,便一送了之。现场急救不及时或者初级处理措施失当,不仅易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还会因为搬运不当,长途颠簸而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而护理队伍更是青黄不接,由于经费紧张,各疗养院都对护理人员的进入控制很严,队伍老化严重,很多40多岁的护士眼睛都已经花了,还在值夜班,夜间输液看不清血管。而临时聘用来的护士多是刚从护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由于不能入编,流动性大,管理比较麻烦。护理队伍是老的老小的小,很难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1.7 夜间值班医生偏少 由于各疗养院普遍存在经费紧张,医生缺编严重,夜间值班大都是几个疗养区只安排一个医生值班,要照顾的疗养员很多,而且比较分散,一旦有多个疗养员出现不适,常常左支右绌,难以招架。而疗养院的宿舍大多在市区,离疗养院较远,因而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想得到其他医护人员的支援,比较困难,只能选择转院。
1.8 外出参观旅游,隐藏危险 疗养院与治疗医院不同,景观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4],因此要经常安排到景区参观旅游,由于游览时兴奋、劳累等因素,很容易出现问题。而景区交通不便,远离市区,尽管随队的医生携带了急救药品和简单的器材,但毕竟有限,一旦遇到处理不了的重大险情,想转到附近的医院非常困难。如何杜绝景观治疗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景观治疗的顺利进行,是疗养工作的重中之重[5]。
1.9 急救硬件设施落后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疗养院由于自身的业务性质和经费紧张等原因,医疗设备更新缓慢,尤其在急救设备方面与治疗医院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设备已经落伍,有的面临淘汰,有的已经损坏,无法使用却无法得到更新。现在的干部疗养中,都要求疗养员所用的新特药品自带,客观上造成了疗养用药范围小,保障药物品种较少、剂型陈旧。有的品种还时常断档,急救箱药品过期失效,补充、更换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硬件上的缺陷直接制约了疗养院急诊工作的顺利实施,甚至可能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1.10 思想麻痹,对急诊重视不够 疗养院平时事务性工作较多,急症少,抢救的机会不是天天有,时间久了自然滋生麻痹懈怠思想。这种麻痹懈怠思想不仅一般的医务人员有,疗养院的领导也有。作为疗养院的领导,要统筹全局,要想搞好疗养院的急诊工作,就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购买先进设备,送大量的医务人员外出学习。所以疗养院的领导在决策时就很纠结,不重视急诊的投入,怕关键时刻出问题;投入过多,浪费也是显而易见。疗养院急症发生呈现出“突发、零散、病杂”的特点[6],急诊抢救的事件难得一遇,先进的急救设备长期闲置,急救药品每年大量报废,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比例。大部分疗养院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有的甚至是捉襟见肘,所以部分疗养院的领导对急救工作是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寄希望于将来经济状况好转了再加大投入。而临床治疗的工作量较少,技术不是很复杂,工作压力不是很大,也是疗养院的现实,因此,为数不少的医务人员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业务技术荒疏,对急重症救治工作更是缺乏热情。在夜间值班时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运气不会那么差,正好在自己当班时出现危急重症,这种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2.1 统一思想、树立危机意识 干部疗养是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疗养院工作的重点。干部保健是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胡主席指出:“医疗保健工作既是医疗服务,又是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无论有多难,任务有多艰巨,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疗养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离退休的老干部和在职干部,老干部是我们党、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多数老干部也已步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增强;在职干部大多处于重要的领导岗位,肩负重大责任,面临重大压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目前在职干部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疗养院的领导对干部疗养工作要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树立危机意识,把确保疗养员的医疗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应是干部疗养工作的瓶颈,如果这个“瓶颈”解决好了,就为进一步做好疗养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6]。疗养院的急诊工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保证用于急诊的经费按期投入。医务处负责实施,各临床科室共同参与。既要明晰责任,又要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 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提高疗养院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保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眼于疗养院的长远发展。加强疗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立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可根据疗养院的特色定位,重点做好相关重点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通过调动、分配、招收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等多种途径,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7]。其次是培养技术骨干,强化实践技能,重点培养现有人才,制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把年龄在40岁左右,技术上崭露头角的医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35岁左右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医务人员作为后备人才,将他们送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深造。疗养淡季把各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送到省、市的综合医院学习,重点进修急诊、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相关专业,以弥补疗养院医护人员临床实践不足的缺憾。有计划地邀请院内外专家、急诊室主任讲课,介绍经验,进行技术指导,以期迅速提高医务人员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
2.3 合理管理人力资源,规范应急流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疗养院发生危急重症的特点就是“突发、零散、病杂”,要想在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做到临危不乱、快捷有效地实施抢救,必须要有急救小组这样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急救小组的建立要由院领导和医务处主任牵头,便于工作协调、人员调配及物品供应。小组成员包括各科室的主任和专业技术骨干。组织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急救小组的成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常见危重病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实施方法。健全各种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预案,规范应急处理流程,针对不同的突发病,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各种中毒等,都应有完整的诊断要点、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的抢救流程图。安排二线值班,有备无患,人员以急救小组的成员为主,以便紧急时刻能够及时支援。定期进行急救演练,增强抢救人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检验对有关急救器材的熟练程度。力争做到观察病情敏锐、抢救速度敏捷、抢救技能娴熟、处置紧急情况果断、思维能力清晰[8]。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使疗养院整体的急救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2.4 加大投入,及时更新急救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需的急救器材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设备[9]。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医疗设备更新很快,疗养院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结合疗养院的特点、临床实际需要及时添置、更新检查和抢救设备,如:便携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仪等。对于新的急救医疗仪器要组织大家学习和上机操作,力争大多数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2.5 防微杜渐,全面掌控疗养员的身体状况 疗养员大都是一些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干部,对他们的管理既不能等同于住院病人,又不能看成一般的房客。管得太多,疗养员会觉得受到约束,会有意见,否则,又会潜藏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外松内紧,所谓“外松”,是不给疗养员过多的限制,院内的活动可以自由安排,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疗养环境,让大家的身心在疗养期间得到最大的愉悦、放松;所谓“内紧”,就是医务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严格把好入院体检,每天早晨的查房、测血压两道关;增加对有高危倾向疗养员的巡视频率,夜查房认真倾听疗养员及随员的主诉,仔细观察其表情和情绪[10],全面掌握疗养员的健康动态。对于病情出现变化的疗养员则实行重点跟踪,出现异常随时处理。这样既重点突出,又掌控全局,疗养员的健康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6 房屋合理布局、强化急救室管理 依据疗养院的建筑结构特点,疗区的房间配置要合理,各房间的配置应以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急救室、治疗室为中心,易发生病情变化的疗养员应安置在靠近急救室的病房,以便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急救工作能迅速展开。急救室的仪器都由专人负责保管、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依使用程序,无菌及有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急救室常用物品要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急救药品需编号、定量、定品种、定位,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注意及时更换到期的药品。
2.7 完善监测警报系统 疗养院接收的是身患多种疾病的老干部,发生意外情况的概率很大,而疗养院地广面大,工作人员少,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安装监测警报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监测警报系统要广覆盖,不留盲区,一旦有疗养员发生病情变化或意外,则可自动或手动产生报警信息,值班室的中心系统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医务人员立即前往,展开施救。报警监测系统能有效地缩短信息反馈时间,使险情能及早发现,为抢救的成功创造条件。
2.8 依托附近的综合医院,开辟急救绿色通道 疗养院在急诊方面投入再多,也无法与综合医院的急诊科相提并论,这是不争的事实。疗养院应该充分利用附近综合医院的急救资源,主动联系,结成友好单位,实现资源共享。聘请市内的急救专家参与院内的急救小组,关键时刻负责疗养院的紧急救援与指导;与市医院建立较固定的网络体系,开辟绿色通道,随时接纳疗养院转出的急救病人[11]。确保疗养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和高水平的救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疗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疗养院未来的建设目标是成为高中级干部的健康促进基地、特种人员的疗养基地、慢性疾病的康复基地、保健人员的培训基地[12]。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疗养医疗安全,而疗养急救工作就是疗养医疗安全的保障,只有切实抓好疗养院的急救工作、努力消除安全隐患,迅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才能确保我们的疗养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1]凌雪蓉.疗养院应重视和加强急诊工作[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209.
[2]刘朝华,吴峰.军队疗养院急诊管理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937-938.
[3]徐利平,陈赛铮,张丽娟.疗养院急救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B):56-57.
[4]孙辉.景观在疗养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199-200.
[5]马晓辉.景观治疗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588-589.
[6]杨增慧,王俊芳,任璐,等.军队疗养院急诊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8):449-451.
[7]陈孔斌,施文兴.军队特勤疗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08,29(2):147-148.
[8]陈谨献,周敏,韩峭青,等.我院急诊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95-96.
[9]廖忠友,张智佳,吴锡蓉.针对疗养医疗特点加强业务建设 着力提高急诊处理能力[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90-91.
[10]何丽英,刘霖.疗养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与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A):73-74.
[11]金秋月,胡根娟.提高疗养院的保健急救能力确保离休干部的疗养安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 (2):223-224.
[12]王兴华,王世浩,田秀琴.疗养环节安全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