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昀
(浙江农林大学 a.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b.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探析
洪 昀a,b
(浙江农林大学 a.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b.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必要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大学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培养个性多元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多元化人才;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比如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约大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因此,高校必须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理念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人才培养传统做法地影响,在学科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以及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1. 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缺乏整体思考、缺少系统设计
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借鉴于前苏联模式,而前苏联是强调培养精于一艺的封闭型人才,导致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学科专业结构的设置缺乏整体思考和系统设计,专业面过窄,适应高科技发展的新专业过少,专业设置的全球战略性思索较差。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但学科设置过细、专业设置过窄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2.课程体系不够综合、开设比例不够合理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综合化程度不高,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专业课程、轻通识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的知识、素质结构上一直片面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性课程比重过低,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些高校片面理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争设短期专业和实用学科,导致学生文化功底薄弱,基本素养和道德修养偏低。
3.考核评价制度重科学知识、轻创新思维训练
高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是考试制度,考试方式主要是考试和考查,而最普遍的是考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应试能力。这种以分数的高低为标准、以奖惩为目的的绩效管理体制,学生只会成为一个“考试机器”。现在的学生对探索新事物的兴趣越来越少、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在减弱,这些无疑与应试教育及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关。
培养多元化人才符合我国的时代要求、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多元化人才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因势利导,努力推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1.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个性化教育,是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变化要求的结果,当代社会弘扬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性,教育的使命在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潜能,并使其在大学里得到全面的发展。大学个性化教育符合人才发展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其次,随着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但是大众化不等于教育的趋同性,而是需要加快彰显大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步伐。因此,实施个性化教育、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这一教育理念进入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视野。
2.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之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1]我国目前实行的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相矛盾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多元化人才将是我国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改革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制度,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制约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途径,培养制度是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
1.确立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创新型人才。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人才成为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我国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实践证明,鲜明的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创新人才是实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力队伍,而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个性化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性,高校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育人方向和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之一。
(2)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生个性及特点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之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够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基础扎实、适用面广、实践能力强、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个类型人才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别于纯学术型和以往的通用型,是学术、技术和职业三者有机结合和统一;二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这类人才大学毕业后,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为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作出巨大的贡献。
2.实行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过程
(1)学科结构综合化,不断拓宽专业口径。现代大学的学科专业制度需要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大学应该转向整体化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结构上大学应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互相整合,营造多学科融合的教育环境。”[2,3]在专业设置上,改变原专业过窄的框架,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思路做好专业调整工作,大量设置跨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这样既能保证不断拓宽专业设置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又能保证专业数的增长,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实现学生充分就业[4]。
(2)课程体系结构的综合化。引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高校必须尽快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综合化课程体系。课程综合化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在课程结构设置时要强化文理互补及交叉学科的融合,形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新结构。另外,课程体系需要增加实践课程、实习课程,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接触社会、深入企业,锻炼才干,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切实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3)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改革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式,强调启发思维和培养能力。采用互动的、启发式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知,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形成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推进个性化教育、提高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指导者转变为参与者,鼓励学生自发进行讨论,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教师布置一些作业,比如:提供课后阅读的参考书、写主题论文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支配和促使学生自学,强化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
3.完善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以个性化为导向的弹性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分制是在现行本科基本学制(一般为四年)的教学进程安排的基础上,学生在满足修满学分这一条件时可以提出提前毕业的申请,提前期限可以为一年;学生因特殊原因休学、停学但未达到退学条件时可以申请延迟毕业,延迟毕业的最长期限一般为两年[5]。这种制度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具体优点是照顾了各类学生的特点,提供学生个性得以完全施展的空间。弹性学分制是集多样化和个性化于一身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有效实施的前提是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学校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二是学校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三是学校具备优良的教学设备。如果达不到以上3点,弹性学分制将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2)评价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的今天,大学应重新思考人才培养评价制度,通过考试以及学生取得的分数来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做法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大学应“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性,接纳多元化的发展观,建立起以能力评价为主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6]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元化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根据培养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既能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评价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 建设创新型国家[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1/12/content_4043283.htm2006年01月09日来源:新华网.
[2] 喻胜华.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15-117.
[3] 张 敏.转变思想教育观念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9-82.
[4] 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5-27.
[5]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一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0-45.
[6] 钱国英,徐立清,应 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66-68.
Analyses of Individu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s the Guidance of Multiple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y
HONG Yun1,2
(a.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b.School of Tourism and Health,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Lin’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On the base of respecting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rousing their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for study, and fully exploiting their potential, it is required b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o train diversif i ed talents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ha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raining diversif i ed talen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diversif i ed talent with personalized education as the guida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it, the author hope to provide some use for reference in this respect for the future.
diversif i ed talent; personalized education; mode of training talent;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G641
A
1673-9272(2012)03-0129-03
2012-03-07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Y201121501)。
洪 昀(1979-),女,浙江武义人,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