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 马文立 范淑君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管理的内容之一。2011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每位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即应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1,2]。因此,糖尿病教育是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对永外社区97例自愿接受综合血糖强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一年健康大课堂形式和门诊随诊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分析比较教育前后饮食、运动、吸烟、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项目的变化,探索积极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式,以达到消除糖尿病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糖尿病门诊规律就诊自愿接受糖尿病血糖强化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其中男36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2±9.6)岁。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入组患者都签署了自愿参加糖尿病综合强化管理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入组时进行自我管理基线调查,并填写统一基线调查表。包括糖尿病病程、饮食、运动情况,吸烟情况,血糖监测次数、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情况、服药依从性、BMI等自我管理项目。
1.2.2 健康教育方法:以互动健康大课堂教育形式,每月开展1次。每次活动45 min,时间分配为知识讲座30 min,讲课内容包括认识糖尿病、糖尿病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血糖自我监测、口服药治疗、胰岛素治疗、急性并发症的处理、慢性并发症的预防治疗等内容;答疑或病友经验介绍15 min,通常每次选定一个典型实例或常见误区作为主题进行病友间交流,医务人员随时进行点评或解答。
1.2.3 随访:每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每次随访时间不少于10 min,医生对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进行管理干预,对饮食、运动等情况进行点评,针对个体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1.3 观察指标 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对前后血糖、体重和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次数、服药依从性等自我管理项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教育前后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项目的影响 教育前后吸烟情况无变化;患者合理饮食、服药依从性虽较教育前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运动人数、血糖监测次数、较管理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n=97,±s
表1 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n=97,±s
指标 基线 干预后 t值 P值BMI(kg/m2)34.5 ±2.6 33.6 ±4.7 1.81 0.07 25 ±3 25 ±3 -0.49 0.62腰围(cm) 87±8 86±8 0.62 0.54臀围(cm) 99±7 98±7 0.93 0.35腰臀比 0.9±0.1 0.9±0.0 -0.02 0.99颈围(cm)
3.1 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3],促进血糖达标。2011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性治疗策略中,明确提出降糖的综合措施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应用降糖药物等措施[4]。本研究97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1年后,达到控制标准,与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有密切关系。
3.2 本研究97例患者,健康教育后虽然饮食控制较好者由21例增至30例,控制一般者由64例减至55例,但饮食控制差者仍为12例。教育前后饮食控制项目无明显变化。分析其原因,饮食行为,受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和对疾病的认知等个体因素和家庭的经济、氛围、组成、成员关系等家庭因素及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良饮食行为是患者的饮食嗜好所致,行为的改变是一种习惯的改变,是自我的一种挑战,需要信念、毅力、认知等患者自身因素的不断加强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及社会外部条件的支持。从事糖尿病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到改变饮食控制较差患者的行为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能只停留于表象、停留于说教,要帮助患者查找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随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共同帮助患者找到并建立维持健康行为的措施。
表2 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 例(%)
3.3 本研究97例糖尿病患者BMI、腰围、臀围的变化,由于干预时间短、与饮食关系密切等原因,与教育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坚持合理运动人数、血糖监测次数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明显增加,表明通过教育,患者对于血糖监测、合理运动对于血糖的影响认知有了提高,认识到其对于糖尿病控制的直接性和重要性,为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的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的教育和指导应该是长期的、随时随地进行的。97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自我管理影响的结果让我们认识到,糖尿病教育不应只停留于知识的传授讲解,要将行为改变策略纳入糖尿病教育[4],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找到维持健康行为的策略并将建立起来的新行为持续下去,才能有效的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5.
3 Rena R,James E,Michael G,et al.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 in diabetes 2 lifestyle change related to obesity,eating behavior,and physical activity.Diabete Care,2001,24:117-123.
4 张靖,都阵先,单忠艳.将行为改变策略纳入糖尿病教育中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