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类“口”部动词动趋结构的语义考察

2012-01-19 05:36王沛纯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趋向补语词典

★ 王沛纯

引言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以下简称为《大纲》)中的动词众多,“口”部动词是动词从意义角度划分出的一个重要小类。本文之所以选择进食类“口”部动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饮食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与对比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等文化观念在历代文献典籍和古今民俗生活中比比皆是。当今语言教育学界在对吃喝类动词的研究中,不少著作和文章都偏重于研究“吃”这个文化含量和使用频率都颇高的动词。除了“吃”这个文化含量高、使用频率高的动词之外,很难找到研究其他饮食类动词的文章,而且专门研究进食类动词与趋向补语的文章也寥寥无几。目前能看到的文章更多的是在谈到趋向补语与动词的搭配时,列举几个进食类动词作为例子。笔者考虑到趋向补语一直以来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同时进食类动词也是属于基本词汇,应用广泛且构词能力强;此外,对同一义场的动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相关动词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词汇及语法教学的效果。因此,对进食类动词的动趋结构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一、进食类“口”部动词与趋向补语的搭配

(一)《大纲》中的进食类口部动词

有“进食”义的动词是表示(人或动物)嘴部活动使食物或非食物的实体部分或整体消失的动词。通过参考《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10]的分类,再对《大纲》中这些“口”部动词进行逐个考察,其中与进食有关的动词包括:

吃甲*、叼丁、含乙*、喝甲、嚼丁、吸乙*、嗑①在检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8000词词典》(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和《大纲》存在一些问题:A.《汉语8000词词典》中把“含”字归在“人”字部,而《现代汉语词典》是把它归在“口”字部,综合汉字表意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该把它归在“口”部更合适。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把“含”字归在“口”部动词。B.从义类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大纲》应该把“嗑”收入来,因为“嗑”这个动作也是“进食”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动词,“嗑瓜子”跟“吃瓜子”不是一回事。、啃丁、品乙*、品 尝、吞丙、喂乙*、咽乙、咬乙、啄丁、考虑到本文重点研究“口”部动词的“进食”义,所以在词典中只选取和“进食”这一动作关联性最大的义项,因为义项的单一性有助于我们研究的科学性。

(二)趋向补语

在本文中,趋向补语的系统主要是采用了刘月华主编的《趋向补语通释》[12]的观点:所谓“趋向补语是指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作补语,其中有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以及‘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与‘来、去’构成的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到……来、到……去’。趋向补语共有二十八个。”这些词语跟其他动词搭配做补语时,其主要语法意义可以归入三大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是基本意义,全部趋向补语都具有趋向意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如“叼来”。大部分趋向补语有结果意义,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结果意义与非基本结果意义。一般来说,基本结果意义是每一个具有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所必有的。它通常表示动作的一种自然结果,与其趋向意义有内在的联系。如“咬去一块肉”,“去”表示“咬”的自然结果,“一块肉”与整体“脱离”了。基本结果意义以外的结果意义,我们称为非基本结果意义,它与实现动作结果的主观条件或客观条件有关。此类结果意义常以可能式的形式出现,如“喝得到中国名茶”。少数趋向补语有状态意义,它是比结果意义更为虚化的意义,分为两类:一类表示进入新的状态;一类表示已进行的动作或已存在的状态继续。只有“起”组,“上”、“上来”(少用),“下”组,“开”具有状态意义。如“喝开”,表示进入了“喝”的新状态。

(三)进食类“口”部动词与趋向补语的搭配表

通过结合刘月华主编的《趋向补语通释》、孟琮等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13]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我们把进食类“口”部动词跟趋向补语的搭配整理成下表:“趋”表示趋向意义;“结”表示结果意义;“状”表示状态意义;空格表示动趋搭配不存在。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

(1)在28个趋向词语中有23个能跟“吃甲*、叼丁、含乙*、喝甲、嚼丁、吸乙*、嗑、啃丁、品乙*(品尝)、吞丙、喂乙*、咽乙、咬乙、啄丁”搭配,只有“上来”“上去”“出去”“开来”“开去”不能跟《大纲》中的“口”部进食类动词搭配。

(2)这23个趋向词语跟这些动词搭配的组合能表示多种结果或状态意义,其中“吃”(15个)和“喝”(14个)跟趋向词语的组合能力最强,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14]对进食类“口”部动词使用频率的考察,我们也发现了“吃”0.11610和“喝”0.02587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成员。这也说明了动词的使用频率、语言的实际运用跟动词的搭配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二、进食类“口”部动词与趋向补语的语义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可知,趋向词语跟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以后表示多种意义。在这里,我们根据趋向词语所表达的各种意思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

(一)趋向意义

进食类“口”部动词跟趋向词语的搭配中,具有趋向意义的高达63个。动物要进食时,常常需要把食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如“叼来”“啄来”等。食物在摄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外到内,由上到下,常见的表示趋向的词语有:“来”“下”“下去”“进”“进去”“到”“到…去”,如:

(1)在这里有些惨不忍睹的景象,遍地可以见到羊的尸骸,大概狐狸把羊叼来之后就是在这里饕餮大嚼的。(拉格洛芙《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2)菩萨把它比做“酪”,比喻把生的牛奶酿制成乳酪,小孩就能吃了,吃下去不会拉肚子。(《佛法修正心要》)

(3)胸膛上的酒杯立刻被他吸了过去,杯子里满满的一杯酒立刻被吸进了嘴,“咕嘟”一声,就到了肚子里。(古龙《陆小凤传奇》)

(4)明白了她的用意,也就不觉得不好意思了,一张嘴就把半拉子奶头都吞进去了。(陈忠实《白鹿原》)

(5)我姥娘偷偷塞到他手里一蛋子生面,他马上含到嘴里就化了。(刘震云《头人》)

(6)李寻欢道:“我只知道这一种方法,那就是大家都把酒喝到肚子里去,谁喝的酒先到肚子里造反,谁就输了。”(古龙《小李飞刀》)

以上例子的动趋成分都表示趋向。例(1)表示食物从远及近;例(2)表示食物从上到下,例(3)(4)表示食物从外到内,例(5)、(6)的方向分别是向肚子里和嘴里。

(二)结果意义

趋向词语跟进食类“口”部动词组合时,所表示的结果意义包括基本结果意义和非基本结果意义。

1.基本结果意义

A.由隐蔽到显露,有“出”和“出来”两组趋向词:

(7)真正麦芽发酵的,和啤酒花的啤酒,就是不一样,一喝就喝出来。(《读者(合订本)》)

(8)我听了,觉得有趣。然而有趣归有趣,米饭里吃出虫来,我却难以下咽。(《人民日报》)

(9)嗑瓜子嗑出个臭虫,这叫人么?(李佩甫《羊的门》)

“出”和“出来”跟进食类动词搭配,从隐到显的结果义表示通过进食行为,本已存在相关事物从隐蔽到显现,从不清楚到清楚。例(7)“出来”和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表示辨认出味道来,使酒的味道显露出来。例(8)和例(9),“出”跟动词搭配表示发现了某些情况(饭里或瓜子里有虫),“虫子”由“无”到“有”,暴露出来了。但是例(7)和例(8)例(9)的区别是,“喝出来”的主观性比较强,“吃出虫来”“嗑出个臭虫”的客观性比较强。

B.脱离、失去等:

趋向词跟饮食类动词的组合的另一种基本结果意义是表示“脱离”或“失去”,共有4组趋向词:去、下、下来、下去。例如:

(10)老刚满意地吃着鱼尾巴。两个喝去了多半瓶。(张炜《海边的雪》)

(11)第一位先生小心翼翼地啃下了第一口,含在嘴里细细品味,而后他慢条斯理地向厨房走去了。(汪逸芳《榴莲啊榴莲》)

(12)张周生一口将鱼头咬下来,咀嚼着,接着三两口将小飞鱼吞下肚。(《读者(合订本)》)

(13)然而当第一口咬下去之后,这红色的果实,便从此为人类的菜篮子增色。(《报刊精选》)

例(10)“去”跟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表示失去某些东西(“多半瓶”酒)。例(11)——例(13),“下”、“下来”“下去”跟这类动词搭配表示某事物脱离某事物(如鱼头脱离了鱼)。

2.非基本结果意义

A.完成、实现等:

趋向词跟饮食类动词的组合还表示完成或者实现某件事或动作。能表示这类意思的有4组趋向词:上、到、下来、过来。例如:

(14)他气坏了,没跟唐家一起吃上年夜饭不说——琴珠也扔了他走了。(老舍《鼓书艺人》)

(15)他没想到在拉萨也能喝到“乐口福”。(《2004年新闻稿》)

(16)粟裕吃饭最能“速战速决”,就是到了晚年,胃不好,一顿饭吃下来也不过十几分钟。(《报刊精选》)

例(14),“上”表示实现吃年夜饭。例(15)“到”表示实现喝“乐口福”的事情,例(16)“下来”是表示通过克服一定的困难,做出一定的努力,才把动作完成(把晚饭吃完)。

B.容纳:

有时“下”和“下去”跟饮食类动词搭配表示容纳。例如:

(17)高龄却累得吃不下年夜饭。(《报刊精选》)

(18)陆小凤连酒都已喝不下去,苦笑道:“你是不是准备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古龙《陆小凤传奇》)

例(17)、(18),“下”和“下去”跟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表示因各种原因或条件不能再吃、再喝了,不能再容纳食物了。

C.超过、胜过:

趋向词“过”跟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表示超过或胜过:

(19)现在可好,倒过来了,刘东北都吃不过她,常常是刘东北让她扫兴了。(《中国式离婚》)

(20)外婆顺着她说,“看看,他们哪一个喝得过你!”(谌容《梦中的河》)

例(19)(20)的“过”都是表示超过的意思。

D.有无能力或条件进行或完成某事:

趋向词“起”“过来”跟进食类“口”部动词搭配时表示有无能力或条件进行或完成某事:

(21)当地朋友说,在这里,一周能吃得起一顿抓饭就算富人了。(《2004年新闻稿》)

(22)再举一个北京人,天天有饭局,天天去吃山珍海味,一家一家吃过来,吃到最后也五味令人口爽,吃不出味道来了。(姚淦铭《老子谈饮食之道》)

例(21)这里的“起”表示没有经济能力或不敢吃那么贵的东西。例(22)表示是否具有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的能力或条件。

E.至某种程度:

趋向词“到”有时跟饮食类动词搭配表示达到某时间或某种程度:

(21)李白爱好喝酒,喝起酒来,还非喝到酩酊大醉没有完。(《中华上下五千年》)

(22)他怕浪费粮食,自己掏13元钱,买了一头小猪,3个月就喂到了50多公斤。(《人民日报》)

例(21),“到”表示李白每次喝酒都喝醉得厉害。例(22),“到”表示要喂猪喂到50多公斤这样的重量。

(三)状态意义

有些趋向词跟进食类“口”部动词组合表示进入新的状态或已进行的动作、状态继续持续下去。共有6组趋向词:上、起、起来、开、下去、开来。例如:

(23)东阳又啃上了指甲。(老舍《四世同堂》)

(24)我买酱兔头主要是为了吃那两只兔耳朵,嚼起来嘎吧嘎吧又脆又香又响。(铁凝《大浴女》)

(25)面条做好,中央军士兵一人一碗端着吃开了。(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26)捷克人喝起啤酒来,堪称豪饮。(《人民日报》)

(27)据说,这种药汁一样苦的茶汁喝下去,回味甘甜,马上会感到里里外外清凉舒爽。(《人民日报》)

例(23),“上”表示东阳又开始进入了“啃指甲”的状态。例(24)“起来”表示开始“嚼”。例(25)“开”表示开始“吃”的状态。例(26)“起”表示“喝酒”开始并将持续下去。例(27)“下去”表示“喝”这个动作继续进行。

从以上得知:

(1)同一动词可以带不同的表示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从而表示不同的意思。如:例(7)“真正麦芽发酵的,和啤酒花的啤酒,就是不一样,一喝就喝出来。”和例(18)“陆小凤连酒都已喝不下去,苦笑道:“你是不是准备把我骂得狗血淋头?”“喝出来”是表示辨别出酒的味道来,“喝下去”是指肚子能否容纳更多的酒。

(2)同一趋向补语跟不同的动词搭配,其语法意义也不同。如:例(25)“面条做好,中央军士兵一人一碗端着吃开了。”和“仙鹤仍笑盈盈的,用两个指尖从盘里拿起一颗瓜子,放在口中嗑开,弃了皮壳,籽粒便点在舌尖上(龙凤伟《金龟》)。”这里的“吃开”的“开”是表示一种状态意义,“大家进入吃的状态。”而“嗑开”的“开”是表示一种结果。

三、结语

进食类“口”部动词具有较高的语言使用频率,并且跟趋向补语的搭配也存在相当复杂的现象。根据激活扩散理论,“已知信息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里,只是在长时记忆中的激活也是沿着网络的路线进行的,而且,由于围绕每一个概念都可有一个命题网络,所以激活的就不仅是这个概念本身,激活可扩散到它周围的概念”[15]。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进食类“口”部动词看作一个集合进行讲授。近年来,集合式词汇教学方法在理解新词、复习旧词的效果已被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所认可,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然而针对进食类“口”部动词跟趋向补语的搭配,我们还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趋向意义是比较容易学的,虽然开始时学生不容易搞清楚什么时候用“—来”,什么时候用“—去”(“—”表示“上”类字),这时可以用画图或实地演示的方法来反复练习。结果意义是趋向补语中最难学的,因为第一,需要记住每一个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是什么;第二,需要记住可以与哪些动词搭配,特别是带有一定程度的熟语性,几乎需要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状态意义没有结果意义那么难掌握,但“起来”、“下来”“下去”等表示状态意义比较接近,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语境、上下文有关,这也不是学生在初级、甚至中级阶段所能完全掌握的。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对不同意义的趋向补语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0]董大年.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辞海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1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5.

[12]刘月华主编.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3]孟琮、郑怀德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第 3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4]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15]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趋向补语词典
实用趋向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漫画词典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