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局势重回原点?

2012-01-17 07:36雷志华
南风窗 2012年9期
关键词:发射卫星核试验安理会

雷志华

当地时间4月13日7时38分,朝鲜在距离辽宁边境城市丹东不远的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火箭将所谓“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升空,火箭飞行一分多钟后爆炸解体。与之一起解体的,还有朝美今年2月29日达成的协议。对于谴责平壤的联合国安理会4·16主席声明,朝鲜外务省反过来予以挞伐,并称朝鲜将继续发射“实用卫星”。外界普遍认为,朝鲜很可能再次“以超强硬回应强硬”,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朝鲜火箭发射前两天,朝鲜劳动党举行了为金正恩加冕的党代会,后来他表示要坚持“先军”路线,韩国则出人意料地依旧把多数执政党人选进了国会,预示着年底总统选举仍有可能诞生对朝强硬的领导人。经过这一轮外交折冲和政局洗牌,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回到了4个月前金正日刚去世时的情形。言行举止刻意模仿祖父金日成的金正恩,将在朝美、朝韩对抗模式中越陷越深,还是有能力以个人决断创造新局面?

“闰日协议”破产玄机

经过三轮高级别会谈后,朝鲜与美国在2月29日(所谓“闰日”)同时宣布达成“冻结换补偿”协议。根据协议,朝鲜承诺冻结导弹试射以及核试验,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重返宁边核设施;美国则承诺不再敌视朝鲜,并向朝鲜提供24万吨粮食援助。随着3月16日朝鲜宣布将在4月中旬发射卫星,“闰日协议”下的朝美关系缓和氛围,仅仅维持了17天。

对于这个曾给半岛局势缓和带来一线曙光的协议破产,美朝都指责对方首先“违背承诺”。从美朝公布的协议内容来看,确实没有关于“卫星发射”的内容,而且朝鲜声称早在2011年7月朝美首次高级别会谈中,就向美方告知了朝鲜的卫星发射计划。

据韩国媒体报道,2月23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朝美高级别会谈中,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戴维斯向朝鲜第一副外相金桂冠提到,发射卫星也违反安理会决议,并破坏美朝协议,但金桂冠对戴维斯的警告没做回应。更奇怪的是,朝美在对外公布的协议内容中,都没有提及后来直接导致协议夭折的卫星发射问题。由于这一重大“疏忽”,奥巴马政府遭到共和党的猛烈抨击。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射卫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背负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议的朝鲜,发射卫星则是另一回事。“闰日协议”的诞生和夭折,个中缘由比外界想象的复杂。从目前公开的文献资料看,“闰日协议”的诞生是现阶段朝美各自的“需要”使然,而协议的夭折,则是朝美战略对抗以及战略互信缺失的结果。

2009年奥巴马上台以来,在对朝政策上强调“战略耐心”,实质上是等待拒绝重返六方会谈的朝鲜首先缓和姿态。在朝鲜看来,奥巴马的做法与2002年布什上台之初对朝“恶意忽视”战略并无二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总裁柯罗夫曾表示,平壤从不介意被鄙视,但无法忍受被忽视。2009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的主席声明后,朝鲜宣布永久退出六方会谈。

多边会谈陷入僵局,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寻求朝美双边接触。朝鲜在通过二轮核试达到“不被忽视”的目的后,也需要一个台阶重启朝美对话。2009年12月,时任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博斯沃思访问平壤,开启了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首次朝美官方接触。2011年7月和10月,朝美分别在印尼巴厘岛和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两次高级别会谈,第三次会谈因金正日去世而推迟。不过,朝美双边接触并未因此中断,金正日去世后第二天,两国还通过“纽约渠道”商讨美国对朝援助问题。

戴维斯为何在会谈中警告朝鲜不要发射卫星,却没有在“闰日协议”中明确提出这一要求?熟悉朝美谈判内幕、曾参与朝美学者间“二轨”对话的美国军控专家杰弗雷·路易斯道出了个中缘由:戴维斯认为协议内容中提及卫星发射问题可能会使协议泡汤,他把告知朝鲜美方关于发射卫星问题的立场,等同于朝鲜对此表示认可。路易斯的解释透露出另一个信息,即奥巴马政府确实需要这份朝美协议。对于面临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来说,能在美朝关系上取得突破,至少是稳住朝鲜,无疑会给竞选加分。

对于朝鲜来说,“闰日协议”可被视为金正恩的外交成果。从卫星发射前朝鲜主动通知相关国际组织、邀请外国媒体采访等一系列展示透明和开放的举措来看,朝鲜确实希望将发射卫星对朝美协议的冲击降到最低。但与“银河3号”火箭承载的政治和战略意义相比,朝美协议的分量显然要轻得多。参与朝美“二轨”对话的美国学者李维亚在谈到为何朝鲜不顾美国警告执意发射卫星时说,朝鲜以为即使发射卫星,两三个月后还是可以与美国恢复对话。从这些年朝美较量的历史和这次安理会主席声明没有追加对朝制裁来看,李维亚的分析的确是事实。

金正恩体制的变与不变

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若能发射成功,不但意味着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的活动完美收官,而且还会使金正恩接过朝鲜党政军权杖的程序锦上添花。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卫星发射失败给朝鲜带来的损失都不小。不过,至少从表面上看,这次失败没有给金正恩造成明显的影响。不仅如此,卫星发射前后朝鲜政府出人意料的“危机公关”,还引发国际媒体对金正恩体制会否带来“新气象”的猜测。

对外界来说,火箭发射失败这件事,远不及朝鲜对发射失败的主动承认所造成的惊讶程度大。据说,邀请外媒赴朝报道卫星发射正是出自金正恩的指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留学瑞士的经历。之前的1月16日,也就是金正日去世一个月后,美联社被允许在朝鲜开设分社,也应当属于这种“舆论公关”。但在4月15日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讲话中,金正恩关于“先军政治”的表述,让“新变化”的猜测多少显得有点牵强。当天举行的规模空前、新式武器悉数登场的大阅兵,更像是金正恩体制萧规曹随的注脚。

就朝鲜现有政治体制来看,金正恩在重大的政治场合表态坚持“先军政治”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必需的规定动作。尽管金正恩在4月11日党代会及4月13日最高人民会议上被推举为劳动党第一书记和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但现在说金正恩已经掌握实权还为时尚早。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告诉《南风窗》记者:“在正常的政治制度下,先有职后有权,没有职务就没有权力。但从朝鲜的情况来看,并不能以金正恩有什么职务头衔来判断其是否真的掌权了。目前金正恩在朝鲜的政治格局中究竟起多大作用,现在还很难说。”

张琏瑰认为,从金正恩体制确立后的人事布局来看,目前掌握实权的还是金正日时代的“老班底”,这就决定了朝鲜的对内对外政策不会发生丝毫变化。日本学者近藤大介对本刊记者表示,金正恩现在是有“权威”但缺乏“权限”,即使他有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意愿,如果得不到朝鲜军方的支持也很难推行。近藤大介还认为,在遭到孤立的国家,一旦“有权威却无权限的领导人”统治国家,国家政策往往会倾向于强硬路线。

韩国民族统一研究院学者朴泂重从金正日去世前对权力交接的安排分析这个问题,他认为正是因为金正恩对朝鲜的掌控能力远不及金正日,所以金正日在布局权力交接时重新重视一度被边缘化的劳动党,试图将其打造成金正恩与朝鲜政治精英之间“分享”权力的平台,以“分权”换取金正恩体制的稳定。从朴泂重的分析角度判断,至少在短期内,金正恩体制的“不变”要大于“变”。

朝鲜阴影下的韩国政治

4月11日,韩国国会选举与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同时举行。与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的毫无悬念相比,此前选情堪忧的韩国新国家党却“意外”获胜,保住了国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作为政治上的宿敌,朝韩都会在关键的政治时刻采取行动、施加影响,促使对方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影响对方国内政治走向方面,韓国处于天然的弱势。朝韩政治博弈中,朝鲜领导人没有选票压力,但韩国选民对南北关系的感知却会影响他们的投票意向。

“朝鲜因素永远会影响韩国选民的选举取向。”韩国学者李成贤表示。他认为,这次在野党失败的原因也在于朝鲜因素,“在韩国人因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还没有原谅朝鲜的情况下,在野党一些人对朝鲜展示积极的态度只会适得其反。”在感觉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选民倾向于把选票投给立场强硬的党派,这是选举政治下的常态。朝鲜在韩国国会选举前骂李明博“逆贼”、批朴槿惠“天生的独裁者”,并时不时制造半岛紧张气氛,客观上起到了帮助对朝强硬的新国家党拉票的作用。

知名智库“国际危机组织”去年12月发表了一份题为《变化中的韩国安全政策》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朝韩关系对韩国民意的影响。报告认为,在如何与朝鲜相处的问题上,韩国社会分歧明显、对立尖锐。该报告以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的一份民调为例:81.5%的受访者对安全表示担忧,不满意李明博政府的表现;这些人中,属于左派和温和派的人大多认为政府缺乏危机管理机制,而属于保守派的大多则认为政府对朝鲜的军事回击不够强硬。

韩国2011年的一份民调显示,50.8%的韩国人认为李明博政府应维持对朝强硬政策,主张与朝鲜对话的为43.5%。在韩国社会对朝鲜的认识分歧明显且比例均衡的情况下,朝鲜因素对韩国政治的影响将更加微妙。不过李成贤认为,无论谁赢得年底总统选举,韩国的对朝政策都会有相当的变化。即使属于保守阵营的朴槿惠当选总统,也会调整对朝政策,韩国选民不会永远支持长期与朝鲜对峙的政策。

但从近年来朝韩互动来看,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朝鲜而非韩国。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的对朝政策不是影响南北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在张琏瑰看来,目前朝鲜需要的正是一个对朝强硬、能适度保持南北关系紧张的韩国政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外部环境的紧张,加强朝鲜内部团结,树立金正恩的领导权威。他认为,朝鲜在韩国选举期间制造半岛紧张,就是企图利用韩国选民对安全的担忧,帮助主张对朝强硬的党派获胜。

困扰朝鲜半岛的历史循环

自2006年试射导弹招致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以来,朝鮮与安理会之间的另类互动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特点。2006年7月5日朝鲜试射“大浦洞2”远程导弹,联合国安理会于7月15日通过1695号制裁决议;同年10月9日朝鲜进行首次核试验,安理会在10月14日通过1718号制裁决议。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4月13日安理会发表谴责朝鲜的主席声明;同年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安理会于6月15日通过1874号决议加大对朝制裁。时隔3年后,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安理会再次发表主席声明。

4月17日,美军太平洋司令洛克利尔表示,美方在密切关注朝鲜核试验可能性,并在研究应对这些挑衅的所有可能的方法。美朝双方的较量中,这类警告并不少见。朝鲜也一直对此具有“免疫力”,从未因美国的警告而改弦易辙。关于朝鲜是否会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的问题,张琏瑰认为,“朝鲜公开宣布自己是有核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核武器。既然不会放弃核武器,那么朝鲜必将继续进行核试验,因为仅仅两次核试验,对核武器技术的成熟还远远不够。朝鲜核武器开发有其自身的逻辑,是否再次进行核试验,与外界是否‘刺激无关。”

如果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安理会肯定会通过新的制裁决议,这也将意味着朝鲜与安理会之间的另类互动完成第三个轮回。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朝鲜半岛还上演着另一个轮回,即从对抗走向对话,然后又走向新的对抗,形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上个世纪90年代朝核危机的爆发,一度让半岛局势走向战争的边缘,那轮对抗以1994年朝美签署《框架协议》而结束。1998年朝鲜发射“光明星1号”后,朝鲜导弹危机以及核危机交替出现,各种形式的对抗与对话轮番上演。

从朝鲜半岛走不出的历史循环中,可以看见大国博弈的身影。在这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半岛,利益相关的大国在不具备改变现状的绝对优势时,心照不宣地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在这一平衡格局中,对话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对抗也不会彻底滑向失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朝鲜半岛对话与对抗的轮回,也是小国撬动大国的经典案例。冷战的结束弱化了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也冲淡了大国博弈的对抗色彩,但至今依然没有走出冷战阴影的小国,从微妙的平衡中寻找支点,撬动整个周边格局,试图以冲撞的方式突破战略困境。

猜你喜欢
发射卫星核试验安理会
俄乌在安理会相互指责
安理会强烈谴责朝鲜发射潜射导弹
全球导航四大系统密集发射卫星
数字地球公司新发射卫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