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

2012-01-16 07:28严艳红
党史文苑 2012年24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民社区

严艳红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之一。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它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将农村社区从传统向现代进行转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生活的舒适、环境的整洁,但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区新型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成为我国农村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模式。农村新型社区是区别于传统的农村社区而言的,它借鉴了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实现了农村社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我们国家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研,总结出了一些共性的东西,并积极扶持农村新型社区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及其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农村社区”以来,农村社区建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可以这样概括:所谓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通过新社区建设,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当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其中成都、新乡、苏州、德州等省辖市成效显著,涌现出很多好的典型,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地方有的已被国家或地方政府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据报道,河南省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有近万个,其中2000个已经启动、300个基本建成。河南是人口大省,近年来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都很快,河南根据本省省情,率先在全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为未来我国农村社区管理探索管理经验,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我国农村来讲还是一件新事,所以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不少。从整体来看,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严重滞后,呈现“小牛拉大车”现象,有不少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村庄或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但管理方式还是按照原来的村庄形态来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社区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居住功能的转移,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二、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遍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农村环境脏、乱、差。由于长期缺少规划,农户任意选址盖房,村内建筑参差不齐,道路高高低低,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柴草乱垛、牲畜乱放、车辆乱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嚴重影响了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尽管各地都开展了“清洁家园”活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农村土地浪费多。农民富裕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居住条件,翻盖新房,青年农民结婚也必盖新房,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农民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的村头和乡间公路旁边盖房,再加上部分农民长期进城务工,全家已搬进城市定居,这样一来老宅基地大量闲置,空心房、空心村逐步增多,这必然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

3.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新农村,必然需要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社保、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村庄小而分散,现有的资金只好撒胡椒面,很难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就使本来不充裕的建设资金更趋紧张,同时这样做也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4.产业结构调整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工作已经开展很多年,但由于多数农民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土地零碎,决策分散,经营理念陈旧,很难形成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很难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推广农业科技,很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5.农民投入资金少。一是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宽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基本建设;二是农民利己思想和狭隘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公共服务,也不愿意投资投劳;三是村民共同体日益弱化,不同利益的人很难形成共识,让农民自发地搞水利、修路、改造农田等基础设施不可能,自发搞合村并点建设新社区更不可能,这些工作只能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优越性

1.有利于较快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局面,使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基本相同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较快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过去很多地方村庄小而分散,农民居住不集中,分别搞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建不了也用不起,甚至连个理发店也养不住,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统一修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

3.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新型农村社区可以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有利于彻底解决“空心村”问题,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对腾出的原旧村址进行整理复耕,综合利用,又可增加人均耕地,从各个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有利于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往往和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村庄规模的扩大,土地面积的增多,便于在更大范围内规划产业布局,培植新产业,推广新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5.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当前我国已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农村消费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措施,启动和开拓农村市场,前景广阔。实践证明,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就能带动多倍的农民群众投资和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产生巨大的投资拉动效应,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建材等一系列工业的振兴,以及家电、运输、通讯等行业的繁荣,有效地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6.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农民进城的单一城市化模式,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及早防治交通拥堵、房价昂贵等城市病。总的来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带有方向性意义。

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注意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农民带来了生活的舒适、环境的整洁,但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过度行政干预。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按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现实的社会发展作支撑有序推进。但许多地方为追求政绩,不切实际地盲目推进,将陷入“圈地造城”的怪圈。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非农转移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强制行政干预的结果将会违背群众意愿和城市化发展规律。这种以获取城市建设用地为目标的造城运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2.农民就业问题。目前,耕种土地虽然收益不高甚至赔本,但这毕竟是农民最后的退路,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最后的缓冲。贸然断去这最后的退路,处置不善,后果不堪设想。眼下看,土地流转后,群众的收入会更高。但组织化极低的农民,在高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面前,是那么的弱小无力。今天上班,明天能不能上还是一个未知数。土地的这点租金,今天看来还是可观的,但三年后、五年后呢。有些土地合同一流转就是20年,其中的不可预估的因素太多了。受认知水平限制,部分农民极易受眼前利益驱使,而放下自己最宝贵的生产资料,而这可能为某种不稳定因素的滋生埋下伏笔。历史告诉我们,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土地革命史,涉及土地问题,就是根本,要慎之再慎。

3.存在“半城市”化现象。在实践中,我们的城镇化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关心的是“圈地”扩张,忽视市民化的实现。许多地方为追求高城镇化率,把城镇化看作行政区域的扩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转型,存在着城市化“虚高”或“半城市化”现象。特别是在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影响下,乡村居民的市民化过程显得尤为艰难。大量的失地农民不但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而且其职业身份的转变极其困难,相应的社会保障、福利等也不能跟真正的市民同日而语。

4.公共设施缺失。目前多数并居之后的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靠自身投资或地方投入,投入明显不足。受困于地方财政条件,城乡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实际上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农村新型社区还没有建立起跟城镇市民同样的各项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基礎设施建设不够,所以发展空间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局限。

总之,从本质上说,新型农村社区不仅仅是居住形式的改变,也是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的改变,这才是由乡村到城市的根本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农村居民将经历非农化和市民化转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只重形式而缺乏实质变革的造城运动,只能是缺乏实际意义的“面子”工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

责任编辑万强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农民社区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