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锐
摘 要:初级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可以被分为原理、思想、模型三个典型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注重第二个部分即思想部分的教学,达到学生有“思想”地去鉴别西方经济学的水平,同时应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吸收原理和模型,以巩固整个知识体系。
关键词: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 经济思想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47-02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现状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现代经济学或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经济学以理论抽象、模型复杂、术语深奥、逻辑性强、假设条件多、流派多、相互冲突甚至矛盾的观点多等特点成为理解和讲授的重大障碍。目前国内研究型高校的经济学讲授偏重模型和逻辑性的公式推理,而以教学型为主的国内高校的经济学讲授偏重模型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学教学向来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笔者认为模型和逻辑性的分析应该放在中级和高级经济学来学习,而对于大专及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思想方面。
目前国内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研究成果颇多:周怀峰(2009)的《普通本科案例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当中强调案例对于枯燥的理论进行过渡,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博昭(2008)的《关于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思考》当中额外强调采用小论文的方式加强学生主动式学习。陈晓芳(2007)的《经济学教学的几种操作模式》详细介绍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以上学者大都围绕案例教学谈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没有意识到经济思想对于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的重要性,现在大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容易照搬经济思想,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正是与此,应该注重经济学基本原理及经济思想发展规律这二个部分的教学。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新尝试
笔者从事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三年多以来发现目前本科大多学生对于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不易理解,如再添加晦涩模型数据便更难以接受,于是有必要调整初级经济学的学习重点,由原先重视模型化到向经济学原理及思想方面转变,透过经济史讲解经济原理及其思想。这即是本文提出的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新教学模式。
1.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基本教学模式。目前来看,本科学生已经适应“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教学模式。具体是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原理的讲述,结合原理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经济学发展思想变迁,引出东西方经济思想的差异性,再结合基础模型总结经济学内在规律。
现在就按照“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顺序具体讲解这种教学思维。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应该是系统性、完整的一个整体。学习微观经济学应该从原理入手,把握西方经济发展脉络和思想变更以及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先原理意思就是注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诠释。首先原理要精炼,围绕作为“理性人”从事经济活动作出的经济行为探讨交替关系、机会成本、边际量以及对激励作出反应;然后探讨“理性人”之间如何进行交易,比如贸易可以改善生活、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最后探讨宏观经济如何运行,包括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率、物价与货币发行存在关系、通货膨胀与失业存在短期交替关系。
以上几大原理指导着经济学方方面面的具体研究方向。学生学习经济学应该从最基本的原理入手,掌握其内在实质和基本定义,比如像理性人、机会成本、边际量这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定义。
再思想就是通过学习经济思想掌握基本原理。经济学发展速度最快的近三百年中,经济学发生了几次革命,经济学的革命对于我们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和正确把握适应中国的经济学路线有很大帮助,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曾经担心国内高校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转而放弃了或者是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站在一个高度看待主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矛盾与观点的区别,介绍各流派观点形成原因。
这个部分的教学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部分高校却没有重视这部分教学,只是作为选修课来设置;另外担心学生能否吸收这部分内容。笔者个人认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采用图表归纳相关基本知识,相信学生可以接受。
后模型是指通过原理的讲解和经济思想的理顺再利用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模型来解读经济学原理。模型这个部分的讲解尤为重要,它是进入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学习必须使用到的一种分析工具,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掌握基本分析工具,如生产可能性边界、预算线等。像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还有市场理论等等都可以利用模型来解决问题。
在初级经济学的学习中,以上三个部分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原理和思想的教学时间,这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必要的。模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它是将原理和经济学思想归于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这种过渡为更高一级经济学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原因分析。鉴于目前刚进门的大学生无法很好掌握经济学知识,入门无道的现实,作为教员来说,当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入手,提纲挈领,总领经济学基本原理下的基本概念,以及背后默认的基本假设;然后在简单回顾西方经济学上千年的发展的同时着重讲述三百年来经济学快速发展过程。主要讲述各个阶段的经济思想,揭露经济学思想背后的利益链条。作为学生应该掌握近代以来各主要经济学流派经济思想;作为教员应该负责任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制度选择,并非盲目崇拜西方经济理论。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学习目标可以更加明确。自引入国外教材后很多学经济学的学生无法解释最基本的问题,学习不能致用。这主要是西方功利主义经济学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相容性导致的,我国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2005年7月15日发表题为《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告戒青年学子必须学会取西方经济学之精华,去西方经济学之糟粕。故而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主流西方经济学的功利性,学习经济思想史可以加深对经济学的认识,更能够开拓经济学视野,在比较过程中学习和研究,进一步促进适应自身的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制定的预期目标有三个:首先必须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能够举例说明原理和概念。然后针对思想能够简单说明历史当中重要的几次经济学革命内容以及观点。最后能够根据模型说出经济学意义,并能够简单作图。从实施效果来看发现很多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对于经济思想对抗很感兴趣,喜欢经济学流派之间的不同观点。
第三,案例教学的使用更能够突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国内学者在这个方面有很多很好的见解。作为先原理再思想后模型的教学模式来说,案例教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个部分当中原理和模型都需要案例教学的辅助,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经济学概念和原理,以及对模型的正确的理解。
消费者理论具备典型特征: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和预算线比较讲解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区别。首先是边际效用的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定义;这些定义都可以用模型来讲解,而且可以举例进一步讲解这些曲线推导出替代率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些规律都不易理解,但采取举例说明,就可以很好解决。
三、总结
通过经济思想史角度下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我们发现,初级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原理、思想、模型三个典型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注重第二个部分即思想部分的教学,达到学生有“思想”地去鉴别西方经济学的能力,同时应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吸收原理和模型,以巩固整个知识整体。
参考文献:
1.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2.周怀峰.普通本科案例教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博昭.关于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22)
4.陈晓芳.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几种操作模式[J].高教高职研究,2007(22)
5.赵红梅.关于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教学体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
6.张淑云.经济学——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7.王洋,苏兴强.学习技术还是学习思想——西方经济学中的难点评析[J].税务与经济,2006
8.扈立家,唐雪漫.经济学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5)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黄石 435000)(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