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骥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知识的使用效率,即更为有效地运用知识。高校作为知识型的组织,更应成为知识管理的重心。随着近年来高校迅速发展,各高校年轻教师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担负着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担,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却缺乏必要的条理性,教学资料的整理混乱,对个人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没有明确目标或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对作为高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的知识管理方面的培养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和Carol Hixon1999年最早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他们认为,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概念框架,通过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大量信息的集中处理,使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系统应用[1]。之后,美国密歇根大学Paul A.Dorsey教授给出的定义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2]。国内学者孔德超认为,知识管理应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对个人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第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的缺陷,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特色;第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3]。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要求教师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渠道获得显性知识,一方面要求教师个人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下,通过自己的体会、思考,总结出实效性的隐性知识。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的标准,知识形式的类型可以表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可以用直观的符号进行表达、传播、管理以及传授和学习。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相对的,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而存在于人脑的知识,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隐含于过程和行动之中,难以规范化而不易传播。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从“个人”视角出发,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过程[4]。
图1 SECI知识转换图
知识管理的执行可以分为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交流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四个独立的环节,它们之间存在首尾闭合的环路关系,称为“PSCA闭环”(见图2)[5]。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也应对应于这个闭环。
图2 PSCA闭环
依据PSCA闭环,教师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教师个人对知识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海量的知识,但是其中很多资源并没有被教师所吸收,也没有被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当中。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以及各方面知识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教师收集和存储知识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决定知识收集的顺序;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知识,如期刊报纸、计算机网络等。在极为注重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当今高校,各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辅导网站等都是教师进行知识收集的好方法;而参加培训、听讲座、观摩课、同行交流等也不失为获取知识的好途径。知识收集后,教师还要进行筛选和整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处理,以便日后随时调用、修改或者更新。
再次,教师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教师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教研活动。每个人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内容与其他教师进行共享,同时又可以汲取他人的知识。在学习中,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正确合理;一方面又可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并补充到自己的知识库中。
最后,教师知识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对于教师来说,知识的应用主要在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两个方面。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完全地应用到工作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之发挥应有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反思、重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或者通过项目的反馈,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知识体系,使之更加完善。
学校在对教师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学校层面看,它有着教师个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可以建立更大规模的知识资源库;第二,创立学校的知识共享平台;第三,营造较好的知识管理氛围;第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的知识管理,并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6]。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学校层面的知识管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虽然高校年轻教师的学历层次都不低,知识水平也很高,但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教学经验,缺少系统的教学培训。而学校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他们向许多优秀的老教师进行讨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为其他老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进而改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1)加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育。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较新的理念,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进步以及学校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管理并没有更多的认识,甚至很多年轻教师根本不了解。某些教师虽然在工作中已经运用了一些知识管理的方法,但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学习,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知之甚少,效果并不明显。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高度重视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开展有关知识管理的教育,如开设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在知识管理的软硬件上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形成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2)建立知识管理相关制度。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离不开学校的支持。由于知识管理涉及的面相当广,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服务。同时,学校还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一是起监督作用,避免教师由于惰性而导致知识管理工作半途而废;其二是激励作用,对教师高质量的工作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7];另外,还可制定相关的考核体系,要求教师在注重知识量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知识的质,甚至可以与年终考核等相挂钩。
3)注重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如果能更加有意识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将拥有的各种资源、信息变成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最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要建立教师个人的学习网络。要积极参与在职培训。近年来,各级各类的培训项目逐渐增多,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实完善自己。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网络平台学习已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教师应熟练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及时将有用的知识进行分类备份[8]。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广阔的交际圈。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这充分表明了社会人际网络关系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汲取到书本上学不到的隐形知识。
其次,要建立教师自己的知识库。思维导图软件(例如Mind manager)是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数据库的一种极其有效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知识先进行必要的分类、储存,最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库。这种方法既能不断地增大知识的储备量,又能随时调用,简便快捷[9]。当然,有了自己的知识库,还必须亲历社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是学习知识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将整合后的知识及时应用到教学当中,最大程度地为教学服务。
知识管理中知识的利用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探讨。但无论如何,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所带来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建立完善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并切实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必将推动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PETTENATIM C,et al,Using social software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formal online learning[J].Online Submission,2007(7):52-65.
[2]SOZIALWESEN F,et al,Developing a conceptual model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EB/OL].2008:201-222.
[3]孔德超.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3):17-18.
[4]李巍巍,唐凯.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8):52-54.
[5]储节旺.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89.
[6]王 芬.知识管理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0(4):45-47.
[7]徐一红.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54-60.
[8]王新昊.高校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6):219-220.
[9]姜建明,马竞飞.试论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