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的探讨

2012-01-16 07:47:34史慧武李海云张育频弥淑琴陈淑敏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院校目标

史慧武,李海云,张育频,弥淑琴,陈淑敏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完善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的探讨

史慧武,李海云,张育频,弥淑琴,陈淑敏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我国公立高职院校在领导体制、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就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一是改进院校领导体制,完善多元治理机制;二是优化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功能,提高机构运行效率;三是推行目标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基层潜能和创新活力;四是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改善组织效率。

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

我国公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序列分层中处于最低端;同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源不足的客观现实,又使得此类院校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2010年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公立高职院校因为姓“公”,所以其组织管理机制受到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本文仅就此题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我国公立高职院校在领导体制、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行政权力占绝对地位

目前,我国公立高职院校的领导体制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的院校尽管成立有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等咨询组织,但这些松散性的组织并未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另外,院校的治理还表现为学术力量薄弱和民主程度不高。院校的学术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校内学术委员会的宗旨、职能、人员构成、机构权力、义务和运行方式等,都没有形成制度化。院校大多数事务都是由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决定,缺乏诸如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学事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学生服务委员会等建议层。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关系没有得到合理平衡。

(二)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科层制,体制缺乏创新活力

目前公立高职院校多采用行政科层制的组织结构,院校的管理重心主要在高层,教育教学管理的职权主要在行政处室,教学系部处于被动的执行地位,教学系缺乏创新活力。同时,院校科层组织与集权管理,导致其对社会变化难以做出快速反应及对职业教育消费者需求予以及时回应。

(三)管理模式落后,各教育教学单位的能动性发挥不够

院校对内部各教育教学单位的管理基本采取单一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自上而下按照组织层级关系纵向传递,强调上级尽责,下级尽职,带有强制性。然而,各个教学系开设专业各不相同,人才培养方案不尽一致,再加之教育对象有高中起点的,也有初中起点的,还有对口升学的,情况错综复杂。所以,学校的整体计划很难对各教育教学单位的工作起到统领和指导作用,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计划管理实际上变成了无序管理。另外,计划管理应侧重于目标实施过程的控制和协调。由于这种差异性给院校的管理高层以及受权协调部门造成巨大的管理压力,而各教育教学单位作为执行层则习惯于依赖上层。管理高层大部分的精力限于协调具体实务上,而较少有时间考虑院校的发展大计。

(四)院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工作绩效低下

院校为实现内部管理的功能,必须建立内部运行机制,一般而言,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是院校内部管理机制运行的基本动力,它渗透到管理机制的其它内容之中,主要涉及学校的分配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配套的政策措施等。约束机制旨在保证学校管理系统正常运作,保证组织利益能够顺利实现,主要涉及学校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内部客观存在的校园文化。监督机制是保证院校内部各项政策、制度能够正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从目前院校的现状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多数院校尚未真正建立起正式的绩效管理体制,如正式的绩效管理部门、绩效管理流程,以及科学的评核办法、实施方案和评核工具等技术基础。所谓“绩效管理”有失科学性和规范性。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院校政策失灵,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完善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鉴于我国公立高职院校组织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改进院校领导体制,完善多元治理机制

一个好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基石;社会多元参与,治理结构完善,则是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基本特征。杭州会议提出:“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建立董事会、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公立高职院校可依靠政府支持创建由政府、国有企业以及有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等或其它社会力量多元共建的办学体制,探索学院党委和董事会共同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参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学校,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对校长和各级管理干部的办学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此外,院校还应建立民主决策咨询建议机构,平衡学院内部权力关系。一是成立学术委员会。要使其拥有管理学术事务的实权,并且该权利应该从学校章程的层面予以确立,使其在学院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的一级,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依附性机构。二是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用行业内的专家、实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对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实施全面的产学结合,使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统一。三是成立各种建议机构,包括学院管理委员会、教学事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财政预算委员会、教职工发展委员会和学生服务委员会等,为学院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二)优化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功能,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1.建立扁平化的有机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要求打破现行的部门界限,绕过中间管理层次,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和组织目标。所以,院校应按照经营管理模式重新进行部门设计和职能定位,将人才培养质量责任分解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就业服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质量管理等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形成以教学系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在同一平面上的平面化管理模式。比如,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突破“学生个体—班干部—兼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系专职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校长”管理机制,构建“学生个体—各学生事务中心—学生事务副校长或副书记—校长”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运作程序,“学生事务中心”的功能由教学、就业、后勤、质量管理等各相关部门分工分人协作完成。这样的程序流程短、效率高、专业化强,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在服务学生中体现学校的管理。

2.降低管理重心,实行以教学系为主的系本管理。教学系在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单位,承担着学生培养的全部责任。所以,学院应赋予系级教学单位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等方面较大的自主权,保持责权利的对称协同,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学校要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学系的监控与评价,确保各教学系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健康发展。

(三)推行目标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基层潜能和创新活力

“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要求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下放,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所以,院校应积极推行以实现目标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目标”来管理部下,而不是用“手段”或“程序”来进行管理。实施这种制度,可以使教学系和教职工亲自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从而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而对于教学系和教职工的工作成果,由于有明确的目标作为考核标准,从而对教学系和教职工的评价和奖励显得更客观、更合理,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教学系和教职工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同时,推行目标管理可以使院校领导者从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去关心未来的方向、战略、目标和关键决策。如图所示为目标管理流程。

目标管理流程示意图

(四)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改善组织效率

高职院校的绩效工资改革已全面落实到位,但是绩效管理制度却不尽完善。绩效管理是与目标管理对接的一项注重结果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是一种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整合在一起,经过沟通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推行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正式的绩效管理体制。包括正式的绩效管理部门和绩效管理流程。这个体制主要承载三项任务:一是履行绩效管理职能;二是拓展绩效管理活动的技术基础(如评核办法与实施方案和评核工具);三是开展、协调和管理绩效活动。同时,必须抓住以下五个环节:一是设定绩效管理的目标,包括结果目标(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间)和行为目标(态度、努力程度和能力表现等);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沟通,包括激励(含非正式的途径和方法)、辅导(纠正员工的行为表现并作示范和培训)和反馈(正、负反馈);三是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管理文档;四是开展绩效考核,包括结果考核、行为评价和绩效面谈;五是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完善。在上述绩效管理制度的保障下,绩效管理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1]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管理新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2]石军伟.管理有效性的7项修炼[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

[3]周志刚.教育管理学(讲义)[M].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5.

[4]董兆伟.美国加州米拉玛社区学院管理体制的启示[J].国际教育交流,2010,(18).

[5]刘亚.基于战略视角的高职院校目标管理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15(2).

[6]史慧武,李海云等.市属公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in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I Hui-wu,LI Hai-yun,ZHANG Yu-pin,MI Shu-qin,CHEN Shu-min
(Zhangjiak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angjiakou,Hebei 075000)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of leadership system,organizational settings,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ur countr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researches into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in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omplete the management system:a system of multiple governance,an increase of organization efficiency,inspiration of the staff’s potentiality and creativity,and completion of the post performance salary system.

publ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rganization management

G717

A

1008-8156(2012)01-0011-03

2012-02-25

2012-03-10

史慧武(1965-),女,河北万全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XHXNO.1213006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院校目标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我们的目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